2020年07月08日19:31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于敏,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8月生,2019年1月去世,天津寧河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長期領導并參加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為氫彈突破作出卓越貢獻。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全國勞動模范”“改革先鋒”等稱號。
一切向前走,但不能忘記過去走過的路,這些老一輩建設者身上凝聚著國家發展的記憶,更是后來者接續奮斗的動力和方向。觀禮嘉賓 “最美家庭”代表 侯寧:他們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能夠參加這樣一個盛事,確實覺得應該向他們致敬,應該向他們感恩。
9月29日上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天我們以最高規格褒獎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揚他們身上展現的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
在杜祥琬看來,對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青年科學家來說,這次轉型意味著巨大犧牲,核武器研制集體性強,需要隱姓埋名常年奔波。1965年9月底,于敏帶領理論部幾十位同志一起去上海華東計算所做計算物理實驗,計算哪一個氫彈原理是可行的,創造歷史的“百日會戰”開始了。
推動老區人民脫貧攻堅作出巨大貢獻。就如同閱讀一部新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為核潛艇研制和跨越式發展作出卓越貢獻。核潛艇是黃旭華一生的事業。
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簽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17日下午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42人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核武器分冊》記載:于敏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起了關鍵作用。正當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時,1961年,錢三強找他談話,交給他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
” 從錢三強堅毅的眼神中,于敏立刻明白,國家正在全力研制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也要盡快進行。“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在試驗前的討論會上,于敏和陳能寬感慨地朗誦起了諸葛亮的《后出師表》。
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歲。在2018年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王滬寧宣讀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表彰改革開放杰出貢獻人員的決定》。決定指出,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同時,為感謝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支持和幫助,向阿蘭 梅里埃等10名國際友人頒授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時間回到50多年前。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作為核彈家族的一員,原子彈,中國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