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6日10:39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新疆莎車縣恰熱克鎮電子產業園內,貧困戶在工作。 高 強攝(中經視覺)
“2018年是30萬只,去年達到120萬只,今年預計超過200萬只,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億元。”在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派駐第一書記的17個深度貧困村,實施“集團化作戰”扶貧,合力發展養雞業,短短兩年時間,就創造了禽類養殖規模后來居上的業績。
“突破的關鍵在于堅持統一決策、理念共同遵循、項目共同實施。”新疆工信廳副廳長、莎車縣伊什庫力鄉克什拉克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彭季介紹:“無論是工業項目還是農業項目,我們都以工業化思維謀劃和運營,項目前期由第一書記共同論證,實施過程中由其中1人牽頭,成果由村貧困戶共享。”
“重投入、輕運營”“重生產、輕銷售”“重規模、輕品牌”曾是產業扶貧存在的常見問題,莎車縣以工業化思維謀劃產業扶貧,已逐漸突破了“三重三輕”局限。遵循市場規律,突出企業主體,成為當地產業扶貧的普遍做法,很多扶貧產業從合作社起步后,迅速變成企業化經營。
“多村一業”規模經營
“去年,17個深度貧困村每個村從養雞產業中獲得2萬元集體經濟收入。”在莎車縣眾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家禽養殖基地,一排排雞舍排列整齊,在雞鳴聲中,賀建生正在聯系銷售。
賀建生是新疆工信廳派駐烏達力克鎮英艾日克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他不僅是第一書記,還主抓17個貧困村的養雞業。除了這位“雞司令”,新疆工信廳派駐莎車縣貧困村的其他16名第一書記不再主導發展小規模養雞,而是從其他方面予以支持,有的參與屠宰項目,有的參與生物有機肥項目,沒有一個“局外人”。
“養雞扶貧項目確定后,由眾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統一經營,實行企業化運作。”賀建生說,從“一村一品”到“多村一業”,實行規模化經營后,抗風險能力增強了,保證了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在此基礎上,鼓勵有技術、有條件、有意愿的農戶在自家院子養雞,由眾扶農科公司統一收購,保證農戶收益。
隨著企業的發展,市場開拓能力的增強,莎車縣眾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動的貧困戶,擴大到工信廳幫扶鄉村以外的鄉鎮,共帶動全縣5個鄉鎮近3000名貧困人口增收。另外,還有262人在該企業就業。“這兩年時間,眼看著雞娃子越來越多,現在我既掙工資,還有分紅收入。”莎車縣貧困戶艾爾肯?肉孜高興地說。
去年,新疆工信廳幫扶的17個深度貧困村近400戶貧困戶入股,每個村從養雞產業中獲得2萬元集體經濟收入。著眼于雞糞加工利用,他們又引進了復合肥廠,將產業鏈延伸至生物有機肥、高端林果業肥料。彭季說,下一步,準備按照公司法規定,成立17個合作社入股眾扶農科公司,讓貧困戶長期受益。
雞產業之外,莎車縣立林生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帶動的肉羊養殖,新疆刀郎陽光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帶動的肉牛養殖等,均以工廠化養殖為主、農戶養殖為輔,立足多個鄉鎮,讓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統籌,提升了扶貧效果。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與一般企業相比,扶貧企業不僅要講效益,還要帶動貧困群眾穩定、持續增收,因此完善扶貧企業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尤為重要。
對此,援疆企業莎車和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了積極探索。在伊什庫力鄉克什拉克村,他們確定了設施農業發展方向。“大棚所有權不變,經營權流轉,實行統一經營,每一座大棚就是一個生產車間。”該企業負責人說。
在克什拉克村,經濟日報記者看到100多座建在戈壁灘上的大棚,栽種了草莓、西瓜、茄子、西紅柿等果蔬品種。技術員田升超告訴記者,貧困戶流轉大棚后,還可以在企業務工,每座大棚吸納1名勞動力。目前,這種“傳統大棚+企業化經營+精準扶貧”的扶貧模式已在莎車縣推廣,項目運營企業已在全縣統一經營500余座大棚。
實際上,克什拉克村原來也曾發展設施農業,但是真正實現產業富民還是最近2年實施企業化經營后。原因很簡單,之前是單打獨斗,農民種植水平不一、品種不一,影響了產量和品質。由企業統一經營后,進行標準化生產,大棚從“小作坊”變成了“生產車間”,破除了這一弊端。
在莎車縣鄉村,不僅有土地這個“大車間”,還有真正的生產車間進駐。烏達力克鎮博依拉村是深度貧困村,人均耕地面積2.6畝,通過種植業增收空間有限,必須跳出土地謀劃脫貧,于是引進了制衣車間。
博依拉村制衣車間主要生產特種作業服裝,共解決了137名勞動力就業,大多是貧困戶。村民帕塔木尼薩?克熱木拉到這里工作一年半了,現在每個月都有近3000元的工資。她高興地說:“在這做事比種地收入高,車間就在村子里,來工作方便得很。”
“農民離開家門走進廠門,變身為產業工人。”博依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劉宏建告訴記者,全村所有勞動力都有工資收入,特別是貧困戶工資收入連年增加,現在已達總收入的七成,穩定脫貧有了堅實保障。
做強產業有效增收
一只羊的增收空間有多大?記者在莎車縣了解到,如果精細分割后按部位賣,與整只羊銷售相比,至少多收入一半;如果串成羊肉串銷售,收入則是賣整只羊的兩倍。
脫貧致富快,要靠產業帶。如今,莎車縣貧困戶不僅獲得生產環節的效益,還能從加工環節乃至流通環節獲得收益。“讓扶貧羊利潤最大化,實際上就是推進農牧區工業化。”佰什坎特鎮庫瑪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新疆國土資源廳駐村工作隊隊長趙炳鑒認為,突破增收天花板的關鍵,一是要延長產業鏈,二是要提高貧困戶勞動技能。
“過去,由于產業化程度不高,一些扶貧項目還停留在出售初級產品和原料上,貧困戶從產品加工環節中獲得的利潤少。”趙炳鑒表示,產業鏈條越長、環節越多,帶來的增加值就越多。庫瑪村通過開展產業扶貧,增收空間不斷擴大,目前全村農戶在一產就業301人、在二產就業203人、在三產就業281人。
除了傳統的農牧業,服裝加工、電子配件生產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在拉長生產環節,拓展貧困戶增收空間。莎車縣恰熱克鎮大力發展電子配件生產,引進了新疆雅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威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耳機、電感磁環、變壓器配件、高清線材等,提供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
“最開始只能做半成品,后來不到3個月就可以增加一道工序,生產的產品種類越來越多。”兩年前,新疆雅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恰熱克鎮,企業負責人周子丹告訴記者,公司實行“崗前培訓+崗中培訓”模式,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培訓,員工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原來只有1個班組,現在則分成繞線組、包裝組等8個班組。
在這家企業落戶前,恰熱克鎮阿瓦提村農民阿依尼亞孜汗?阿西木一家靠種植5畝地維持生計。到企業務工后,她掌握了一技之長,每月都有穩定收入。“在廠子里學到了技術,能靠自己的本事掙錢了。我要繼續好好干,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阿依尼亞孜汗高興地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文匯)
1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公告,莎車縣等最后10個未脫貧縣經評估核查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和條件,退出貧困縣序列。
喀什市東湖街道匯城社區主任張旭告訴記者:“疏附縣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社區用26個小時完成了轄區居民的核酸采樣工作。” 麥蓋提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負責人高雅玲稱:“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始終按照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進行監督指導,及時掌握市場物資供求信息。
莎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穆拉提江·帕爾哈提說,2019年9月,老城區喀贊其街棚戶區改造正式動工。” 喀贊其街的盡頭就是葉爾羌汗國王陵,講解員乃吉米丁·買買提說,自從喀贊其街被改造后,來景區參觀的游客增加了不少。
在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馕文化產業園里,吾帕爾江·卡斯木正把自己15年的打馕手藝傳授給徒弟們。與著力構建全國銷售網絡的伽師縣馕文化產業園不同,位于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老城區喀贊其街的喀德爾哈孜烤包子店主要做上門客的生意。
莎車縣縣委書記范寶軍認為,必須大力培養年輕村干部,但絕不能大水漫灌,不然沒法深入農村實際和群眾內心。” 培訓集中安排學員每周不少于1天到鄉村實踐鍛煉,將村級事務知識、農業生產技術、扶貧工作、民政工作、入戶走訪等書本知識搬進農戶家中。
新疆莎車縣阿拉買提鎮墩吾斯塘村養牛大戶艾爾肯·奧斯曼開辦養殖合作社以來,在脫貧致富的同時還為村里的困難家庭提供技術指導和就業崗位,帶領大家摘掉貧困帽,走上致富路。
今年以來,新疆不斷擴大特色糧食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將小品種特色糧食作物發展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大產業。在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這兩天2000多畝藜麥也進入收獲期,農民們一邊收割一邊忙著進行第二茬播種。
作為新疆最后10個未脫貧縣之一的莎車縣,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特色果蔬種植面積,將香菇種植作為脫貧攻堅的新興主導產業,當地脫貧正快步提速。記者:阿曼
?這幾天,新疆莎車縣各工程項目點已恢復正常作業,在莎車縣恰熱克工業園區的施工現場,烏達力克鎮排孜阿瓦提村村民玉蘇普·庫地來提正忙著將工地里的鐵吊運到指定場地,然而兩年前,他還在為買吊車的事煩惱。
新疆莎車縣英吾斯塘鄉闊什吾斯塘村,貧困戶卡迪爾·亞森正在自家菜地里給西紅柿澆水。” 年初以來,莎車縣壓實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包聯幫扶責任,干部分包到戶加大幫扶力度。莎車縣組織各級干部和公職人員點對點包聯幫扶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安排能力強、經驗足的干部結對幫扶1萬余戶未脫貧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