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5日20:08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今天(6月25日)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和春節、中秋、清明一樣,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歷經千年傳承,蘊含著豐厚的傳統文化和濃郁的家國情懷。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花鼓龍舟翻浪涌,藿溪河岸賽聲揚。”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戴香囊……千百年來,我們祖先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出發,為端午節創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習俗,這些習俗歷經代代流傳,綿延賡續,成為我們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并在現代社會得以“新生”——今天,粽子的口味不僅有甜有咸,而且新品層出不窮,小龍蝦粽、水果粽、玉米薯薯粽成為市場新寵;網絡直播、“云上端午”成為新的時尚。
端午文化在傳承中創新,端午節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則在奮進中得以弘揚。“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所表達的英雄氣節和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燦爛精神的重要內涵,這些精神與端午相伴,一年又一年,在我們的民族血脈中傳承,穿越千年仍然在現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響,最終化為中國前行的力量。
作者:徐奉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如是總結偉大的抗疫精神。舍生忘死體現生死觀和義利觀,是中國創造抗疫奇跡的精神支撐。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緣起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是“兩彈一星”事業奮斗者的共同追求和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時代精神在新中國尖端技術領域的集中體現。“大力協同、勇于登攀”是成就“兩彈一星”事業的重要保證,充分體現了依靠集體智慧協同攻關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今年,呂紹園也策劃了DIY蛋黃酥活動,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烘焙樂趣、品嘗到來自臺灣的中秋味道。和呂紹園一同參加云南參訪活動的蘇子睿介紹,在臺灣,中秋節一定要吃柚子,“因為柚子圓圓的,就好像月亮一樣”。
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特殊之年的農民豐收節,必將進一步弘揚農耕文明,強化崇農惜糧的社會風尚。
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特殊之年的農民豐收節,必將進一步弘揚農耕文明,強化崇農惜糧的社會風尚。
聯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和德國、歐盟相互支持、相互幫助。“中國是伙伴不是對手”“合作遠大于競爭,共識遠大于分歧”......當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團結合作才是人間正道。
作者:韓文乾(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科學的方法論。”認真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對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哲學素養及其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敬獻花籃、肅立默哀寄托著對抗戰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凜然千秋的英雄之氣回蕩于祖國山河,激蕩于新時代。把“堅韌”銘刻在錚錚鐵骨上,薪火相傳著“百折不撓”的偉大力量。
從楊靖宇以身許黨、以身報國的忠誠品格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信仰是英雄的靈魂。紅色基因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光榮傳統、價值追求,蘊含著黨的性質宗旨與初心使命。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鋼琴演奏家,過硬的專業基礎是骨骼,彈奏技巧是血肉,對音樂的獨到見解和深刻體會,則為演奏注入靈魂 古典音樂不是擺在博物館里的“老古董”,它是動態的、活躍的,還在行進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