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2日11:30 來源:學習時報
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代表會集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在這里舉行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內各地的黨組織和旅日的黨組織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的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也派代表列席了會議。由于會場受到暗探的注意和租界巡捕的搜查,會議的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舉行。
黨的一大的主要任務是討論正式建黨的問題。會議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提出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在中國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達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從此確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有了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和唯一的無產階級政黨,長期在黑暗中探索的中國人民,由此有了閃亮的指路明燈,在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中有了自己的主心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
那么,既然中共一大正式召開的時間是1921年的7月23日,但每年為何要將7月1日而不是把7月23日作為黨成立的紀念日?其實,7月23日作為中共一大開幕的時間,是后來黨史工作者考證的結果。至于中共一大具體是哪天召開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并不是很清楚。
目前能看到的最早一份關于中共一大情況的記載,是形成于1921年下半年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材料,其中清楚地寫道:“代表大會定于六月二十日召開,可是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代表,直到七月二十三日才到達上海,于是代表大會開幕了。”可惜這份材料存放在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很長時間人們并不知曉。
參加一大的一些代表,后來曾對一大召開的大致時間有過回憶,但具體日期頗有出入。毛澤東1936年曾對訪問陜北蘇區的美國記者斯諾說:“1921年5月,我到上海出席共產黨成立大會。”這里的5月,應該是指農歷。毛澤東具體動身的日期是6月29日。何叔衡的同鄉兼好友謝覺哉在這天的日記中寫道:“午后六時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潤之。”毛澤東、何叔衡是秘密前往上海的,謝覺哉當時并不知他們去上海干什么。新中國成立后,謝覺哉回憶說:“一個夜晚,黑云蔽天作欲雨狀,忽聞毛澤東同志和何叔衡同志即要動身赴上海,我頗感他倆行動的‘突然’,他倆又拒絕我們送上輪船。后來才知道,這就是他倆去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大會。”7月4日,毛澤東和何叔衡抵達上海。
據陳潭秋1936年回憶:“一九二一年七月的下半月,在上海的法租界蒲柏路的女子學校,突然來到了九個客人。他們下榻于這個學校的樓上。”“到這里來的許多人,是中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他們到上海的目的,是為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因為除上海代表李達和李漢俊外,其他各地的代表大多是教師或學生,收入有限,便由李達的夫人出面,以接待北京大學師生暑假旅行團的名義,租了法租界的博文女子學校作為外地代表的住所。陳潭秋的回憶因距離一大召開的時間相隔不那么久遠,故而與實際開會的時間比較接近。
那么,為什么把每年的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紀念日,董必武1971年的回憶頗能說明問題。他說:“七月一日這個日子,也是后來定的,真正開會的日子,沒有哪個說得到的。”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一段時間,并沒有在一大召開多少周年之時開展紀念活動。
把7月1日作為黨成立的紀念日,有據可查的最早見于1938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所作的《論持久戰》的講演。毛澤東說:“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毛澤東是中共一大代表,在會議期間還擔任記錄工作,但他講這番話時距離一大召開已經17年了,未必對一大召開的具體時間記憶得那么準確,而且他并沒有說一大就是這天開幕的。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標志性的事件自然是一大的召開,但一大召開前已經有了黨的早期組織,否則各地無法推選出參加大會的代表。全國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是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上半年陸續組建的。所以到一大召開時,黨的地方組織實際已經建立了。
中共中央第一次正式將每年7月1日確定為黨成立的紀念日是1941年6月。到這時,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整整20周年,而此時又正處在抗日戰爭最困難最艱苦的階段。這年1月,蔣介石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遭受重大損失,第二次反共高潮達到頂點;與此同時,日軍進行大“掃蕩”,對敵后抗日根據地實行殘酷的殺光、燒光、搶光“三光”政策,敵后抗戰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為了振奮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中共中央決定隆重慶祝黨成立20周年。
1941年6月,中共中央發出毛澤東起草的《關于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戰四周年紀念指示》,明確指出:“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采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并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中共中央還提出,宣傳的要點是在黨外“要深入的宣傳中共二十年來的歷史,是為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英勇奮斗的歷史。”在黨內,“要使全黨都明了中共在中國革命中的重大作用,在今天他已成為團結全國抗戰爭取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他的政策,關系全國抗戰的成敗與全中國人民的命運。因此,每個黨員都要正確懂得如何運用黨的統一戰線方針,要加強策略教育,與學習黨在二十年革命斗爭中的豐富經驗”。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各根據地在1941年7月1日前后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20周年活動。這年的7月1日,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發表《紀念中國共產黨廿周年》的社論,并且刊發《中國共產黨二十周年紀念特刊》。中國共產黨在重慶公開發行的黨報《新華日報》也特地刊發了《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二十周年》社論。從這個時候起,每年的7月1日就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紀念日。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
吳德峰(1896—1976),湖北省保康縣人,1924年經董必武、陳潭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隱蔽戰線的一名重要領導人。在西安,吳德峰選派一些對黨忠誠、家庭關系復雜、便于掩護的共產黨員打入敵人心臟部門,開展秘密情報工作,建立起多層次、多角度的情報工作網絡。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局部執政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期間,以陜甘寧邊區為核心,依托全國抗日民主革命根據地所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形態。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局部執政的政治使命還包括要為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而奮斗。
站在洞口,記者心潮澎湃,這里就是新華社華北總分社、《新華日報》(華北版)經理部秘書主任黃君玨烈士的跳崖處。1942年5月日軍大掃蕩時,為了減小目標,何云帶領幾位同志轉移到遼縣東南大羊角村附近,還架起電臺,抄收延安新華社電訊。
安徽99歲的老黨員張忠杰,雖然很早投身革命,黨齡70余年,但從未主動對外說起過他的故事,刻意塵封戰功。” 數年前,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統收集史料,走訪張忠杰時,他才出示了塵封數十年的各類證明,英雄事跡才重現在人們面前。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國外專家學者回顧國際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呼吁各國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貢獻 在一系列科學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號召中國人民團結起來,頑強抵抗,為抗日戰爭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1949年4月23日,勝利渡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中心,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司令員陳士榘、政委袁仲賢就接到時任北平軍管會主任兼北平市市長的葉劍英發來的專電,請他們務必在國民黨的監獄中找到一位名叫謝士炎的人。
1950年11月1日,北方深秋的空氣中已透出絲絲寒意,此時,第9兵團第27軍的指戰員們乘著夜色登上了一輛軍列。志愿軍第9兵團決定抓住美軍兵力分散,尚未發現志愿軍集結的有利時機,集中兵力,于11月27日黃昏向長津湖地區的美軍部隊發起全線進攻。
薛劍強,原名薛桂珊,江蘇省漣水縣人,1922年出生,1940年加入新四軍,194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漣水縣大隊指導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營長、團長,中國人民志愿軍師參謀長等職。
中國是人類歷史上機械制造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西周時期桔槔、轆轤等復合機械工具已經應用于生產領域 在河南洛陽,長安路的最北端,是矗立60多年的國機集團下屬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廠區,他見證了中國農機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全過程。
2020年9月30日,為迎接國慶,上海市松江區民樂學校特意為學生準備三色“國慶面”。來自普陀區石泉路街道鎮坪居民區106歲的李佩印老人(前排右二)正在和居民朋友一起吃國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