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4日15:5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14日消息(記者焦瑩 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近日聯合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層面出臺的第一個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綜合性規劃。《規劃》明確了到2035年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根據《規劃》提出的目標,15年后,也就是到2035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6%,森林蓄積量達到210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60%,濕地保護率達到60%,75%的可治理沙地得到治理。
從2021年到2035年,《規劃》部署了9項重大工程47項重點任務,基本涵蓋了全國25個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司長吳曉介紹,這9大工程正是對原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接續和拓展。
吳曉:比如從1978年開始實施的三北防護林工程,除了繼續推動三北防護林體系中的營造林工程外,(《規劃》)還針對三北地區重點的生態問題,統一規劃了包括防沙治沙、草原保護修復、濕地保護等任務。
此外,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介紹,《規劃》在長江重點生態功能區、黃河重點生態區和海岸帶共布局了19個重大工程。
周遠波:長江、黃河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目前,自然資源部按照工作分工,也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編制長江、黃河和海岸帶三個重大工程的專項建設規劃,來推動陸海統籌、河湖聯動這種治理模式。
吳曉表示,未來15年各地將圍繞國家層面的系統部署,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模式,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統一。
吳曉:《規劃》從國家層面對全國自然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工程布局、治理思路、治理措施、保障政策作出了系統部署,《規劃》中明確的這些重大工程是推動全國和指導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完善有效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模式,加快自然生態系統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主戰場。
“非常暖心”“為好辦法點贊”“安全是硬道理”……不久前,云南昆明交警的一個“小巧思”贏得多方叫好:為防控大型車輛右轉時因視線盲區引發事故,當地在具備條件的路口,施劃大型車輛“右轉彎盲區警示帶”,提醒行人注意避讓。城市治理需要繡花精神,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
鄉村建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重點話題。鄉村建設行動即是順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這種內在要求,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改善鄉風鄉貌的重要舉措。在加強縣域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12月3日至4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到南陽市桐柏縣、新野縣、南召縣、方城縣調研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工作,就“十四五”規劃編制征求意見建議。在桐柏縣博源集團,王國生查看企業生產經營,與技術人員交流,了解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等,指出要千方百計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營造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的良好生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處理好基層黨組織與多元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
那些曾經對整改心懷僥幸的企業,應該對未來持有一種危機意識,筑牢紅線意識,完善管理機制,在治理行業生態的持久戰中力爭后來居上。2020-12-02 11:22廣州科學城擬打造中國“智造中心”12月1日,廣州黃埔區政府公布了《廣州科學城提升規劃深化設計》。
?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勞動者。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近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記者12月1日獲悉,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鐵路、國道省道(含高速公路)、縣鄉道路兩側用地范圍以外違規占用耕地超標準建設綠化帶的要立即停止。
1992年的春天,鄧小平南巡途中,多次提到新加坡,談到了學習與借鑒;1993年,李光耀來到蘇州考察,決定在此打造另一個“新加坡城”。“解無解之解,答無問之答”,為中國填補空白,為世界探索未知,蘇州之所以能夠將經驗輸出,內生動力源自于自身機制創新。
王國生聽取脫貧攻堅全面收官階段工作匯報,與大家共同查找問題短板,了解整改落實情況,就我省“十四五”規劃編制聽取意見建議。王國生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