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河南糧食生產實現“16連豐” 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3.75元

2020年06月11日14:21  來源:大河網

5034

  大河網訊(政務記者 申華)6月1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縣域強音”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場,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萬里進行了新聞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馬萬里介紹,河南立足農業大省、糧食大省、農村人口大省的實際,堅持把縣域治理與鄉村振興一體謀劃、一體推動,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發展丨糧食生產“16連豐”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163.75元

  河南因地制宜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糧食生產優勢進一步穩固。全省糧食生產實現“16連豐”,糧食總產站穩了1300億斤的新臺階,今年夏糧收獲正在實現從豐收在望到豐收到手。畜牧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河南加快生豬、肉牛、奶牛、家禽、肉羊五大優勢產業發展,肉類、禽蛋產量穩居全國前二位,奶類產量穩居全國前五位。2019年出欄生豬4502萬頭,外調生豬1755萬頭,居全國第一,做出了河南貢獻。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轉型,河南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突出抓好面、肉、油、乳、果蔬五大產業,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穩居全國第二位。得益于鄉村產業的快速發展,全省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勢頭,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63.75元,同比增長9.6%。

  生態治理丨“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留住“美麗鄉愁”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努力推動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以環境修復保護促進“生態美”。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加快森林河南建設。實施“四水同治”,建設十大水利工程。持續推進黃河“清四亂”行動。以人居環境改善促進“生活美”。以縣為單位開展村莊分類和布局規劃,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85%的縣建立了城鄉一體化保潔機制,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3%,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1%。以農業循環發展促進“生產美”。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4年負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9%,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8.9%。

  鄉村建設丨交通、飲水、物流、網絡等配套齊全讓“老家”更宜居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離不開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支撐。為了讓“老家”更宜居,河南積極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著力解決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產生活問題。農村交通更加完善,10個縣成功創建國家“四好農村路”示范縣,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車率均達到100%。農村飲水更加安全,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89%,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8%。鄉村物流更加便捷,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企業及“四通一達”物流快遞企業均在縣(市)設有物流網點或區域分撥中心,并逐步向行政村延伸。農村寬帶網絡更加普及,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4G網絡全覆蓋,農產品網上銷售額達370億元。

  在公共服務方面,河南農村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建設、推進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和住房建設等重點工作有序推進。農村衛生健康服務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率達65%,縣域內就診率達85%。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提升,累計建成4.7萬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資源優化丨全省農民合作社達19萬家數量居全國第2位

  土地是農村最基本、最重要的資源要素。河南著力用好深化改革法寶,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增添縣域經濟發展活力。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鞏固完善。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重點放活土地經營權,適度規模經營面積占家庭承包面積的比重達到62%。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已全面完成,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全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到19萬家、數量居全國第2位,其中縣級以上示范合作社超過1.1萬家;家庭農場發展到5.76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8.8萬個。

文章關鍵詞:糧食生產 農民合作社 人均可支配收入 農村生活污水 控輟保學 糧食大省 糧食總產 農民收入 生產生活 老家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民論壇)

    近年來,從海水稻接連突破畝產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關,到“巨人稻”等新品種問世,中國水稻不斷帶來驚喜。奮進新征程,我們堅信,中國人民有能力把糧食安全緊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豐收的碩果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 防止耕地“非糧化” 穩定糧食生產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種植面積。

  • 10月份農業農村經濟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農業農村部指出,全國秋收基本結束,秋糧增產已成定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 人均收入近萬元 黑龍江農民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6.3%

    近日,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該省農業經濟穩中有進、持續向好。通過高質量備耕、高標準春種、精細化田管以及高效率秋收,克服疫情特別是三次臺風影響,今年糧食生產可實現“十七連豐”。

  • 我國雜交稻畝產取得突破 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民以食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雜交稻試驗基地,經過農業農村部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它的優勢主要是穗子大,它每棵的大穗子有八九百粒,平均有四百粒左右,平均畝產比現有的高產雜交稻要增產10%—20%,就是增產100公斤以上。

  • 中國糧食供需并無缺口

    今年我國糧食生產經受了疫情、洪災、臺風、降雪以及草地貪夜蛾等重重考驗,仍有望再次獲得豐收。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稻谷和小麥夠全國消費者吃一年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供應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 稻黍飄香 顆粒歸倉(傾聽·關注糧食安全)

    新型農機不斷升級、現代化收儲糧庫投入使用、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加速構建……廣大農民在全鏈條農業服務助力下推進節糧減損,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一大早,在廣饒縣盛凱商貿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玉米脫粒烘干區,農用車就排起了長隊,3臺大型玉米脫粒機同時開工,玉米粒經過烘干后,直接存入糧庫。

  • 福建:“五優聯動”穩住“米袋子”

    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人均耕地面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糧食自給率不足24%。福建省糧儲局黨組書記孫建平說,福建與山東、河南等10個糧食主產省份建立了政府間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協作關系,先后從協作省份調入糧食9000多萬噸。

  • 農業農村部: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1.3萬億斤 14億中國人飯碗端得更牢

    10月27日,國新辦舉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這五年,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種植業結構持續優化,弱筋優質專用小麥占比有較大幅度提高,達到35.8%。認定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超過4.92萬個,越來越多綠色優質農產品擺上超市貨架和百姓餐桌。

  • “十四五”,我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以五年規劃為起點,新的藍圖將描繪更亮麗的民生底色。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