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9日09:26 來源:中國日報網
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根據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印發的《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在河南省政府統一領導下,該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農發行河南省分行、中儲糧河南分公司6個單位,共同制定了《河南省2020年最低收購價糧食收購工作方案》,規定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時間為2020年6月1日至9月30日,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時間為2020年10月10日至2021年1月31日;以今年生產的國標三等小麥和稻谷為標準品,國家公布的小麥、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是1.12元/斤、1.27元/斤、1.3元/斤,相鄰等級之間等級差價為每斤0.02元。
《預案》和《工作方案》指出,“最低收購價是指承擔最低收購價收購任務的收儲庫點向農民直接收購標準品的到庫價”。對收購入庫的最低收購價糧食應為2020年生產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國家標準;對四等及以下的糧食由地方政府組織引導實行市場化收購。執行期內,當市場收購價格持續3天低于國家公布的最低收購價格時,由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會同省級糧食、價格、農業、財政、農發行,提出啟動《預案》的建議,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批準后啟動。當市場收購價格高于國家公布的最低收購價格時,及時停止預案實施,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支持各類企業積極開展市場化收購。所有執行最低收購價的庫點在收購場所顯著位置均張榜公布相關政策信息,農民可以放心售糧。
為確保收儲庫點的確定科學合理、公開透明,《預案》和《工作方案》規定企業參與最低收購價收購有一套程序,即在縣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誰主張、誰推薦,新增國有、國有控股和非國有委托收儲庫點由屬地縣級人民政府推薦,現存有最低收購價糧食的國有、國有控股委托收儲庫點由屬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或具有縣級人民政府行政授權的管理部門推薦,中央和省級國有企業的委托收儲庫點由其上級管理企業推薦。由中儲糧直屬庫與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農發行一起對推薦庫點及相關材料審核,經縣級人民政府會議研究,合理確定委托收儲庫點。企業一旦被確定為委托收儲庫點,就需按國家收購政策規定,承擔收儲和管理主體責任,對其所收購最低收購價糧食數量、質量、庫存管理、銷售出庫以及出現風險造成的損失等負全部責任。
按照《預案》和《工作方案》規定,在符合資格條件的委托收儲庫點全部啟動后,倉容及收儲能力不足或委托收儲庫點布局不能滿足農民售糧需要的,在確保儲糧安全的前提下,可采取三種方式挖潛倉容能力,最大可能滿足農民售糧需要,一是對倉容及收儲能力不均衡的,通過縣內集并等方式解決;二是對倉容緊張地區,鼓勵支持中央企業租賃社會標準倉房收儲;三是如果倉容仍不足,將研究利用簡易倉儲設施使用方案。同時,抓緊推進政策性糧食銷售出庫、騰倉并庫,向國家爭取跨省移庫計劃并盡快發運,進一步挖掘倉容潛力。
為避免出現“打白條”問題,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安全撥付,《預案》和《工作方案》規定,一是收購最低收購價糧食所需貸款,均由中儲糧直屬庫統一向當地農發行分支機構承貸;二是全面推廣應用“一卡通”系統,對接企業網銀,實現由中儲糧直屬企業直接對售糧人支付糧款,確保售糧款快速直達,打通與售糧農民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按照“誰來售糧,給誰付款”的原則,嚴禁委托第三方收款方式支付糧款;四是督促收儲庫點在醒目位置張貼《售糧安全警示公告》、《關于防止向農民打白條的公告》、《結算須知》,設立資金結算咨詢專線電話,提醒售糧人及時查收核對售糧款,防范售糧款被挪用、借用、集資或詐騙。同時,對“打白條”等違規行為“零容忍”,對類似問題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堅決查處,絕不姑息,維護政策的嚴肅性。
“我們將做好對農收購服務,作為政策執行主體的應盡職責。”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是督促收儲庫點在收購現場醒目位置統一張貼《最低收購價糧食收購質價公告》、《致農民朋友一封信》,設立樣品臺、咨詢處,公布監督舉報電話,讓農民了解政策和質價標準,賣“明白糧”;二是統一結算平臺,升級技術手段,實行7×24小時對農結算服務,對操作失誤所形成的資金損失,協調銀行先行賠付,確保售糧群眾“糧出手、錢到手”,讓售糧群眾交“放心糧”;三是推廣應用“惠三農”APP預約售糧系統,讓更多農民在家就可以了解排隊情況、實現預約售糧,少跑路、少排隊、快售糧;在售糧高峰期,適當延長收購時間,增加機械設備和人員,積極開展流動檢驗,縮短售糧群眾排隊等候時間;收購現場設立休息站等便民場所,提供茶水、防暑藥品等服務,積極推廣候車室式“糧食收購綜合服務大廳”服務,讓售糧群眾交“暖心糧”。
今年,河南省還建立起了政府領導、部門聯動、職責明確、執行有力的保落實工作格局,也是一大亮點。一是加強省級統籌協調,《工作方案》規定省級發展、糧食、財政、農業、農發行、中儲糧6個單位要全面強化協調會商工作機制,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決政策執行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共同執行好最低收購價政策。二是壓實屬地各方管理責任,市、縣級人民政府要按照糧食安全責任制要求,對轄區內承儲最低收購價糧食的數量、質量、儲存安全、銷售出庫依法履行監管責任,對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依法履行屬地管理職責,要以縣(市、區)為單位,整合監管力量,落實監管責任,形成市、縣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加強監管、中儲糧直屬企業履行承貸主體職責、委托收儲企業履行管理主體責任、各方責權利明確對等的管理約束機制。有關落實情況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重點內容。三是建立健全縣級協調會商工作機制,在堅持省、市級層面協調會商機制下,重點在縣級(市、區)層面建立健全由政府主管領導牽頭,發改、糧食、農業農村、財政、農發行、中儲糧6部門分工負責,公檢法、紀檢監察、宣傳網信等部門參與的常態化協調會商工作機制,及時解決定點、收購、驗收、庫存管理和銷售出庫等環節的問題。(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
記者劉慧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今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目前秋糧收購工作已全面展開,糧食收購價格趨于穩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云表示,今年秋糧收購將以市場化收購為主,全國大范圍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可能性不大。
“隨著新糧陸續上市,市場糧源逐步增加,秋糧收購工作將全面展開。秦玉云介紹,各地認真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在秋糧收購倉容、資金、運力、人員、儀器設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8月14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記者會上表示,我國今年的夏糧實現了豐收,創歷史新高,夏糧產量比上年增長0.9%。監測數據顯示,7月底前后各主產區小麥價格在每斤1.12至1.22元左右,較去年同期每斤高0.02元左右;早秈稻價格為每斤1.12至1.4元左右,較去年同期每斤高出0.04元左右。
從南到北,我國的大規模夏收接近尾聲,各地收購工作全面啟動。截至目前,全國已收獲冬小麥超過3億畝,大規模小麥機收基本結束,機收率達97%,其中黃淮海地區小麥機收率達99%,連續15天日機收面積過千萬畝,均創歷史新高。
《預案》和《工作方案》規定,“最低收購價是指承擔最低收購價收購任務的收儲庫點向農民直接收購標準品的到庫價”。《預案》和《工作方案》規定: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時間為2020年6月1日至9月30日;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時間為2020年10月10日至2021年1月31日。
2020年6月3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河南省夏糧收購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河南省今年夏糧收購工作的政策舉措和準備情況。針對農民朋友反映收購期間的各種問題,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受理電話為:工作日可撥打0371-65683691,其他時間撥打0371-65683884。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近日發布《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東北地區秋糧收購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對暫無售糧意愿的農戶,要切實加強庭院科學儲糧指導,避免發生大面積霉糧壞糧事件。
而從新麥收購進度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6月30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2609萬噸,同比增加479萬噸,明顯快于去年。唐珂介紹,四川阿壩州打造川西最大的“山地秋淡蔬菜區”,壯大“凈土阿壩·康養汶川”區域品牌,深受城市消費者青睞。
7月17日,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說,我國農產品生產供應總體有保障,市場運行保持基本平穩。陜西、甘肅等地反映,今年蘋果主產區生產總體良好,產量有望明顯恢復,部分地區增產30%左右,預計秋季蘋果大量上市后價格將高位回落。
6月份以來,新麥陸續大量上市,據農業農村部監測,目前主產區的小麥企業收購均價是每斤1.12元左右,比開秤初期跌了大約5分錢,比去年同期低3到5分錢。以新麥收購進度看,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2019年6月30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2609萬噸,同比增加479萬噸,明顯快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