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2日16:05 來源:映象網
老科學家們作為“東方紅一號”任務的參與者,將自己的青春年華投身祖國航天事業,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國航天未來,讓億萬中國人民深受感動。50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顯著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當年,科學家們發憤圖強、埋頭苦干,創造了令全國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航天事業作為我黨工作中的重要板塊,在黨和人民的殷切期盼和航天事業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取得了重大成就,顯著提升了我國國際影響力。而東方紅一號任務的完成,也成為中國航天里程碑。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提振了中華民族信心,打破了超級大國對航天尖端技術的壟斷,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進一步夯實國家安全發展基石。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大協作的成果,彰顯了舉國體制的巨大優勢。太空奏響的悠揚的《東方紅》成為激勵一代人最振奮的音符,極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中國航天以積極開放的姿態開展國際交流,形成開放合作新格局: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中意電磁衛星、中法海洋衛星相繼成功發射,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啟動“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多任務小衛星等多邊合作項目,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為近3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實施50余次發射任務,提供近20次搭載服務,宇航產品成為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新名片。積極參與聯合國外空委及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等國際組織活動,發布《中國航天助力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聲明》,向全球開放共享高分衛星16米數據,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重大自然災害等人類共同挑戰作出重要貢獻。
50年來,在航天事業不斷發展壯大中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財富。黨中央堅強領導和新型舉國體制政治優勢是根本保障,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血脈基因,系統管理、狠抓質量是制勝法寶,尊重科學、尊重人才是不竭源泉。
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勛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不能丟。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更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不忘我黨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郁晨)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鉆取子系統主任設計師 王國欣:說不緊張,其實是不想緊張。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亮相《開講啦》現場解答了網友的疑惑。(編輯 趙慧)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并于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12月6日11時58分,伴隨著一陣撼天動地的巨響,高分十四號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23天再傳捷報,接連取得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4戰4捷。從高分四號,到高分十三號,再到今天的高分衛星收官之戰,5年光陰,見證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能力不斷躍升,也見證著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
12月6日,航天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監測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情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2月6日,航天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監測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情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只是月球上的一小步,但卻是中國走向深空探測的重要一步,相信中國航天作為太空探索領域的先行者之一,在未來的路上將會不斷創造新的精彩。
12月3日晚,嫦娥五號成功完成“地外天體起飛”,踏上回家的旅途。裴照宇:無人交會對接有三個關鍵詞,一是交會,它是指兩個飛行器在預定的時間,同時到達某個位置,實現軌道的相交。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的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國家航天局供圖 光明日報北京12月4日電(記者陳海波 通訊員戚鐵磊、李晨)旗開月表,五星閃耀。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并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來聽航天專家怎么說。 記者:胡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