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8日19:48 來源:映象網
618年中大促序幕已經拉開,各大電商圍繞價格、產品、服務火力全開。“J-10%”省錢計劃、“千百萬”爆款計劃、“1V1”服務計劃,再度衛冕家電第一的蘇寧“來勢洶洶”,聯合各大品牌掀起消費風暴。
針對家電品類,除了震撼江湖的“蘇寧價格”,蘇寧物流蓄勢待發,全面開啟 618備戰模式。
618蘇寧物流家電送裝不降速
天下物流,唯快不破。“大促不降速”已經成為蘇寧物流品質服務的一大標簽。618期間,針對家電品類,蘇寧物流能為北京、南京、成都、西安等300余城提供半日達、次日達服務。
由于家電體積大、重量大、易破損等特點,對于倉儲、運輸、配送、安裝售后環節的服務要求都很高。蘇寧物流利用大數據,協同零售體系提前預測,依托遍及全國的“區域中心倉群+前行倉群+前置倉群”三級網絡布局,將商品布局到離用戶最近的地方,通過倉配網絡高效協同,即使面對618大促的海量訂單,也能全方位保障物流時效。
在到家服務體驗上,蘇寧物流堅持100%去前電聯、送貨上門。同時,以“減少上門,減少用戶麻煩”為服務宗旨,蘇寧“送裝一體”服務針對大家電、家居、家裝、騎行健身產品等打造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以專業的配送安裝一體化,省去了用戶在家等待的麻煩,也減少了服務工程師的上門頻次。這個618,全國282個城市用戶可享受“一鍵購物、即買即享”的便利服務。
決勝下沉市場的定海神針
近年來,我國家電消費進入更新換代期,產品升級呈現高端化、智能化和健康化的特點,這些原屬于城里人的“新寵”,也通過渠道下沉,進入縣鎮、農村等尋常百姓家,特別是今年年初的疫情期,下沉市場的增長趨勢尤為明顯。
作為家電第一銷售渠道,蘇寧一直通過其供應鏈和全渠道全場景優勢,全面助力家電產品在下沉市場的滲透。但由于下沉市場地理范圍廣、訂單密度低,配送、安裝、售后的成本遠高于一二線城市,因此,物流服務成為各大品牌決勝下沉市場的定海神針。
蘇寧物流深耕大件30年,服務網絡覆蓋全國幾乎所有區縣,近年來,更是協同智慧零售生態圈持續加碼下沉市場。 蘇寧物流協同全國1500家蘇寧幫客縣鎮服務中心打造的近場網絡,以及以零售云為代表的蘇寧智慧零售生態在鄉鎮市場的加速覆蓋,全方位保障家電商品從銷售、配送、售后到維修的全鏈路服務,能為全國3萬+鄉鎮用戶帶去“和城里人一樣的服務”,助力消費升級。
值得一體的是,蘇寧物流以其倉配一體、送裝一體等多元化服務已經成為大件物流的領跑者,且吸引越來越多的家電品牌合作伙伴。目前,蘇寧物流已和博西、TCL、創維、美的、云米等多家知名品牌達成供應鏈戰略合作。此次,蘇寧率先開啟家電風暴,蘇寧物流將持續輸出“武器和彈藥”,攜手合作伙伴贏戰618。
根據國家郵政局14日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11月11日當天,全行業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再創歷史新高。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表示,這種預售模式將消費者付定金的商品,提前下沉到消費者身邊的快遞站點和社區,從而分流了“雙11”高峰的壓力并提升了配送效率。
“中國通過進博會平臺向各國開放超大規模市場,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這種開放包容精神非常可貴。安鞏說,中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跨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
不臨海、不沿邊,卻充分發揮“區位+樞紐+開放”的優勢,變內陸腹地為開放前沿,鄭州綜合保稅區5年來進出口總值連年增長,帶動河南臨空經濟呈現井噴式發展。累計完成跨境電商進出口清單4779.6萬單,貨值4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7%、114%……這是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上半年跨境電商交易的成績單。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疊加,也是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新政落地后遇到的首個長假,免稅購物熱潮持續升溫。高速運轉的智能倉儲中心背后,是每天在路上穿梭的約2億個快遞包裹,更是中國旺盛的市場需求。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7月28日發布數據,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23.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0.5%,降幅比1—5月份收窄1.7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6.9個百分點,降幅連續4個月收窄。
本月起,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正式實施,由于電商直播的日益火爆,此規范一經發布便受到了廣泛關注。盡管上述規范并非強制性規定,業內人士以及消費者仍對此抱有期待,希望通過制定行業標準,使目前粗放式發展的行業逐漸走向正軌。
近年來,不少澄海玩具企業已經開始兼顧出口與內銷,單純做外貿的企業比例在逐步下降。在習慣從事出口的澄海玩具企業看來,自己在內銷市場難免有些“劣勢”—— 資金壓力更大。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物流運行穩步復蘇,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23.4萬億元,同比下降0.5%,降幅連續四個月收窄,物流需求總體已接近往年正常水平。
國際疫情持續蔓延 全球經濟走勢低迷 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結構調整步伐深入 2020年 對中國制造而言并不尋常
國際疫情持續蔓延 全球經濟走勢低迷 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結構調整步伐深入 2020年 對中國制造而言并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