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31日10: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7月28日發布數據,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23.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0.5%,降幅比1—5月份收窄1.7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6.9個百分點,降幅連續4個月收窄。
數據顯示,上半年,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物流運行快速恢復,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特別是民生領域持續向好。物流市場規模水平持續提升,成本穩中有降。
●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民生需求延續好轉態勢
“實在太快了!”6月1日零點剛過,家住河北邯鄲的杜女士就收到了在京東“618”購物節搶購的一款自拍桿,此時距離她下單僅僅過去了9分多鐘。
今年“618”購物節期間,線上線下共同參與,為消費市場加速復蘇注入強大動力。數據顯示,6月1日—18日,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6.8億件,同比增長48.7%,快遞日均業務量接近2.6億件。強大的市場活力折射出中國物流運行的快速復蘇和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
數據顯示,上半年,農產品物流需求平穩增長,工業物流需求緩中趨穩,與消費、民生相關的物流需求恢復較快,物流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
工業物流降幅明顯收窄。上半年,工業物流降幅比1—5月份收窄1.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7.1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加速回升,高技術制造業和新興產品持續發力。
民生物流需求延續好轉態勢。上半年,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增長10.1%,增速比1—5月份提高2.8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9.2個百分點。進入6月,在促銷政策和“618”疊加帶動下,互聯網相關物流需求加快增長。6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74.7億件,同比增長36.8%。
進口物流需求量顯著增長。上半年,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我國率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支撐進口物流需求企穩回升,貨物貿易進口量增長8.3%,增速比1—5月份提高4個百分點。主要貨類中,大宗商品和重點農產品進口量均有所增加。進口鐵礦石增加9.6%,進口煤增加12.7%,進口大豆增加17.9%。
“下半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繼續促轉型、擴內需,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預計物流運行將持續向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說。
●供給規模穩步恢復,景氣水平恢復較快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物流活動景氣水平恢復較快,物流市場規模穩步恢復。
從市場規模看,上半年物流業總收入4.6萬億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1—5月收窄3.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9.4個百分點。二季度物流業總收入規模比一季度增加0.8萬億元。其中快遞物流市場規模進入加速回升通道,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上半年同比增長12.0%。
從景氣水平看,受疫情影響,2月份物流業景氣指數跌至歷史極值,二季度逐月上升且均保持在50%以上。除去2月份,上半年物流業景氣指數平均為52.9%,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6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4.9%,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中國倉儲指數為50.7%,較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輝認為,6月份,國內市場克服南方水災影響,供應鏈上下游繼續延續3月份以來的恢復增長態勢。從行業看,物流各細分行業指數均保持在擴張區間,鐵路運輸、道路運輸和水上運輸業務明顯回升。其中,業務總量指數為54.9%,比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從業人員指數為50.8%,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4.4%,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
“6月份,物流業新訂單指數連續3個月在擴張區間回升,反映出需求逐漸回暖,有助于拉動物流行業相關行業復蘇。”何輝表示,從后期走勢看,6月新訂單指數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均保持在較高景氣區間運行,反映出企業對未來預期較樂觀,后市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成本降幅收窄,制造業市場持續回暖
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物流總費用6.5萬億元,同比下降4.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個百分點,比1—5月收窄3.2個百分點,物流成本回落幅度明顯減弱。分環節來看,運輸、保管和管理環節物流成本降幅均呈收窄態勢,分別比一季度收窄10、6.5和4.6個百分點,顯示物流活躍度、效率與疫情期間相比有較大程度改善。
從需求看,隨著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制造業市場持續回暖,電商物流總需求止跌回升。6月份,電商物流總業務量指數為122.1點,比上月上升2.2個點;電商物流農村業務量指數為118.4點,比上月上升1.9個點。其中,中部地區上升幅度較大,比上月上升6.9個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專家表示,盡管部分領域、區域物流供需不協調狀況有所緩解,但物流運行總體處于恢復期。比如,工業物流和進口物流加快恢復,但中下游供應鏈并未全面復蘇;物流服務價格總體低位運行,物流企業盈利形勢不樂觀。希望相關部門繼續出臺相關措施,進一步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暢通整個經濟循環。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意見》提出,通過深化關鍵環節改革、加強土地和資金保障、深入落實減稅降費措施等措施,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政策統籌協調,及時總結推廣降低物流成本典型經驗做法,協調解決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31日 02 版)
2020年三季度,在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積極作用下,我國農業經濟持續向好,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種植結構持續優化,生豬產能持續恢復,農業投資快速增長,農產品貿易持續改善,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銀保監會昨晚(10日)公布最新監管數據,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機構總資產已達315.2萬億元。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8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8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6%,較上季末增加0.0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了2020年10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據測算,在10月份0.5%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4個百分點,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1個百分點。
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280億美元,較9月末下降146億美元,降幅為0.46%。
記者佘穎報道:市場監管總局10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暖企穩企利好政策的實施,國內需求逐步激活,市場信心加快恢復。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恢復,高技術產業企業顯著增長,住宿和餐飲業、教育業持續恢復,降幅收窄。
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寧夏等多個省份實現三次產業全面增長。東北三省中,吉林省率先實現由負轉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比上半年提高1.9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比上半年均有所提高。
截至10月27日,除上海、西藏外,已有29個省份公布了經濟運行情況,其中24個省份實現正增長,各地經濟呈現穩定復蘇態勢↓↓ 相比上半年,北京、廣東、山西、山東、河北、陜西、河南、海南、吉林等省份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均實現了由負轉正。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與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北京市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推進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居民收入實際增速轉正,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4%,扣除價格因素后,由上半年下降0.7%轉為增長0.2%。
(記者王珂)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負責人16日介紹,1—9月,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5515.1億元,同比下降0.6%,降幅有所收窄。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837.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531.3億美元,分別占同期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的55.7%和58.2%。
商務部16日發布數據顯示,1至9月,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5515.1億元人民幣(折合788.8億美元), 同比下降0.6%。其中,一般建筑類新簽合同額359.3億美元,同比增長31.8%;石油化工類新簽合同額130.9億美元,同比增長46.9%;水利建設類新簽合同額38.4億美元,同比增長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