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6日17:27 來源:映象網
編者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小康生活一直是中國人的美好理想。作為從歷史到現在的農業大省,河南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矢志不渝、砥礪奮進,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即將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轉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之年,河南廣播電視臺映象網在2020全國兩會之際,推出“小康成色”特別策劃,深入十八地市的鄉村,將目光投向基層,將腳步走進百姓,以大時代為背景,探尋發生在河南農村的真實的小康故事。
映象網記者 谷艷偉 文/圖
【人物名片】
李順業,男,漢族,1972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鞏義市站街鎮柏溝嶺村種植專員,主要從事農作物種植嫁接指導工作。作為柏溝嶺村種植致富第一人,李順業積極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大家響應國家好政策,致富鄉鄰帶領貧困戶增收。
早些年外出從商的經歷,拓寬了李順義的眼界格局,看到家鄉群眾收入較低,貧困戶致富無路的現狀,李順業決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自已及村里的貧困現狀。
千方百計努力學習開啟農村種植實踐之路
李順業先到河南省農業研究所學習種植果樹以及農產品的相關知識,充分了解了掌握種植的相關技術,自己也利用時間通過網絡、書籍的方式,積極的學習、查找適合嶺地的農業種植項目。經過前期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自身的努力,李順業踏上了開啟農村種植的實踐之路。
新品種助力蜜薯增值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2015年3月,他開始種植農產品新品種:梨樹、桑葚、雞心果、西梅、蜜薯等農產品將近一百余畝,尤其是栽種的蜜薯,當年就有了收獲,由原來種植的紅薯每斤賣不到一元,到蜜薯一斤賣到三四塊錢,眼見為實的收獲讓村民看到了希望,村民們開始紛紛向李順業求教栽種技術,李順業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并且帶領他們一起走上了種植的方向。
2017年,李順業通過渠道又引進五個蜜薯新品種,他沒日沒夜地辛勤耕作勞動,種植實驗、嘗試口感。到2018年終于從這五個品種的蜜薯里面選出了三個品種,當年9月是收獲蜜薯的季節,三個蜜薯品種中,其中一個不但賣了好價錢,而且口感得到了鞏義市及周邊城鎮人們的認可,被評為“口感最好的蜜薯”。
村民們看到蜜薯能賣這么好的價格,跟隨李順業種植的人更多了。2019年春,村民自發組織要求李順業訂購蜜薯苗達到30萬棵,李順業從未收取任何費用,細心教村民如何種植。
桑葚種植和研發喜獲成功帶動鄉村旅游和脫貧增收
與此同時,桑葚的種植也有了很大的起色,收獲也是越來越大,不僅帶動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還帶動了一部分貧困戶脫貧增收。只要是到了桑葚成熟的季節,市民們就從四面八方來到果園采摘,李順業拿起了自己的對講機,站在村口指揮交通,安排車輛停放在正確的位置,看著樹上的桑葚陸陸續續地轉換成了村民的財富,李順業開心地笑了。因為他知道,帶動村民致富的希望,又近了一步。
作為柏溝嶺村種植致富第一人,村里人無論貧窮與富有,李順業都能做到隨叫隨到,有求必應。他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果樹種植技術員,幫村民嫁接的果樹不計其數,從未收過分文報酬。有需要的村民李順業會幫忙代賣;部分村民家多余桑葚,李順業也自愿回收,深加工成桑葚酒。
【樸素愿望】
經過幾年的種植,李順業帶領鄉親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看著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李順業也越來越滿足。2020年,李順業的愿望是帶領村里貧苦戶脫貧致富奔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希望家鄉越來越好,越來越漂亮。
【心里話】
“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與追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后我仍將一如既往為我們村老百姓做好服務。”李順業說。
他不甘貧困,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支持和幫助下,2018年11月開辦了紅現火鍋店,且生意紅火,主動申請脫貧。
57歲的毛振江,是汝州市夏店鎮黃溝村六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12月,自立自強的毛振江參加了該市畜牧局對貧困戶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掌握了養殖技術的他對養殖更加熱愛。2016年,毛振江全家年收入40517元,人均純收入6753元,光榮地成為黃溝村2016年度32戶脫貧戶之一。
結束打工生涯、回家務農,他下定了決心,不在家鄉干出一番成績誓不罷休。他在打工時看到過大海中的燈塔,他說家鄉沒有燈塔,但他想用自己的雙手為老百姓樹立一座致富路上的“燈塔”。
今年53歲的王自然是河南省夏邑縣太平鎮孟李莊村土生土長的一員,當了12年村支部書記的他,雖然家境貧寒卻仍然有著一顆向上之心。隨著村里扶貧工作力度逐漸升級,他承包了村里的扶貧就業車間,現如今的他過上了實實在在的小康生活。
趙有富,73歲,滎陽市崔廟鎮鄭崗村村民,常年以養羊為生。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依憑相關扶持政策,在駐村工作隊以及鎮村領導的支持下,擴大養殖規模,于2018年實現脫貧。
編者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小康生活一直是中國人的美好理想。作為從歷史到現在的農業大省,河南始終把人民對美
丁慶偉原來是一名貧困戶,在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和縣、鎮、村各級的幫助下,通過自身勤勞奮斗,在養羊一行闖出了一條致富路,成為村里有名的養羊能手,實現了穩定脫貧。
她童年艱辛,2歲時隨母親改嫁到朱家溝村,兄弟姐妹四個,吃不飽穿不暖。如今,通過辛勤的雙手,她換來年入20萬的成就。致富后的她不忘鄉鄰,免費給鄉親們提供中藥材苗木,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這朵扎根在山溝里的馬蘭花就是洛陽市宜陽縣韓城鎮朱家溝村的“女神”朱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