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2日08:48 來源:映象網
編者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九曲黃河一份情 ,兩岸綠林四季清。黃河安瀾,是中國人做了幾千年的夢。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明確提出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要創作好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黃河流經河南多個地市,與河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2020全國兩會之際,河南廣播電視臺映象網推出“我家住在黃河邊”特別策劃,深入黃河流域的河南農村基層,采訪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奮斗實現美好生活的百姓故事。
映象網記者徐孟國
【人物名片】
馬朝紅,黃河濕地孟津管理局管護員,從事黃河濕地保護管理22年,2008年獲得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斯巴魯關注生態貢獻獎,被評為2010年“感動洛陽”十大年度人物,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以及省、市等多家媒體先后對她的先進事跡進行報道,稱她為“黃河女兒”、“濕地精靈”的守護神。
邢洪濤,孟津會盟雙槐村人,今年49歲。因為在家排行老二,小名叫二偉。17年前,他從承包4畝黃河灘地種植蓮藕做起,如今,蓮藕種植面積擴大到800畝,藕塘遍及老城、下古、雙槐等村,最高年產量達5000~6000斤,被人稱作“蓮藕大王”。
【黃河邊的幸福生活】
這些年,黃河帶給我最多的是快樂
早上九時二十三分,與往常一樣,馬朝紅的雙腳已經踏上了臺蔭恢復區,開始了一天的鳥類觀測。該區位于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下游,面積4500畝。以前這片區域是黃河彩砂廠和群眾生活垃圾堆放地,通過有效的環境治理,構造連通水系、植被恢復等方式,對該區域進行了有效的生態修復。如今這里蘆葦飄蕩,水鳥成群,自然景色秀美,成為了野生鳥類等“濕地精靈”的生活樂園。
二十多年的護鳥經歷,讓馬朝紅成為了黃河生態變化的見證者。“我老家就住在黃河邊,小的時候爺爺經常帶我來黃河邊玩,我還在這里見過蛇蛋。”在馬朝紅的記憶里,她腳下的黃河灘地經歷了三個時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人為因素影響較小,黃河灘呈現出一片原生態的自然風貌。2007年—2017年間,下游采砂廠和非法捕魚等人為破壞濕地生態的活動時有發生,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破壞,來此棲息的野生鳥類從數量和種群都在減少。近年來,孟津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沿黃生態保護工作,投入大量資金恢復濕地面積過萬畝,而臺蔭恢復區也成為了孟津沿黃生態保護與濕地恢復成效的縮影。
管護員的工作常常需要一個人巡視大半的區域。烈日炎炎下,寒風刺骨中,他們踽踽獨行,在別人看來是孤單乏味的。可馬朝紅說,這些年,黃河帶給她最多的是快樂。“從望遠鏡的鏡筒內,我看到過好多發生在動物間的故事,很有趣。”據馬朝紅介紹,她曾經看到兩只正在吵架的鴨子,被一只勸架的鴨子勸服,“它勸勸這個,推推那個,就跟人勸架的時候一樣”。
其實,馬朝紅的父親就曾是該縣愛鳥護鳥的先鋒,帶著父輩的期許馬朝紅一直默默的踐行著初心和使命,現在閑暇之余她也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投身到愛鳥護鳥的活動中。
一個人、兩架望遠鏡、三代人的傳承,馬朝紅希望她和黃河的故事能夠繼續下去……
我相信,守著母親河不愁沒吃喝
同一時間,距離臺蔭村5公里外的雙槐村村民邢洪濤,剛剛結束了自家800畝水田的藕種栽植,三個月后,他將迎來新一輪的豐收。
“咱黃河灘地的砂質土壤和水,是我家蓮藕品質好的關鍵。”邢洪濤介紹,每年的7月底8月初,全國各地的經銷商會把車開到他家地頭,因所產蓮藕“口感脆、色澤白”深受消費者喜愛,往往是收一車裝一車,供不應求。這些年,通過蓮藕種植,邢洪濤獲得了長期穩定的經濟收入,成了遠近聞名的“蓮藕哥”。
如今,他利用自身的種植技術,承包了多畝河灘地,他希望將自己的“業務”范圍擴大,種植更多的經濟作物。
近幾年,孟津縣下大力氣對黃河周邊環境進行有效治理,關閉關停大量養殖場,黃河水質有了明顯改善,為沿岸種植業提供了便利。邢洪濤想趁著自己年輕還想多干幾年,他相信只要自己勤勞,守著母親河不愁沒吃喝。
【樸素愿望】
“2020年希望更多的鳥兒來到我們的保護區,能夠吃得好、休息好,能夠在這安居樂業。”馬朝紅說。
“2020年希望能夠多賺點錢,給家里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談起今年的愿望,邢洪濤一臉自信。
【心里話】
馬朝紅 :我從新聞中看到,今后國家要加大對黃河的治理和保護,我作為和黃河打交道的基層人員聽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的高興。 我想對廣大網友說,大家來黃河邊游玩時,不要亂丟垃圾,一起來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邢洪濤 :這些年我們依靠黃河享受到了許多黃河水帶來的自然便利, 通過蓮藕種植獲得長期穩定的經濟收入。我們也希望通過蓮藕種植帶動更多的群眾和我們一起共享黃河水帶來的福利,最后我也希望水更清、天更藍、百姓生活更加富裕。
這是9月20日拍攝的黃河河南省開封段景色(無人機照片)。這是9月20日在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附近拍攝的生態廊道(無人機照片)。(完) 這是9月20日拍攝的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險工河勢觀測臺(無人機照片)。
這是車甫軍第三次來嘉應觀,只不過,這次他特地帶上了小外孫。60歲的車甫軍有著20年的軍旅生涯,身體硬朗的他自駕一個多小時從鄭州來到焦作武陟縣。李菁說,“現在團隊成員也都意識到嘉應觀絕不僅僅是一座廟觀、一個景點,而是延續黃河文明的地方,我們是嘉應觀的看門人,更是黃河文明的傳承人。
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供圖)其中,核心段全長 42 公里,覆蓋 475 萬平方米,沿線建有 21 座主題公園,音樂噴泉、健身步道、城市書吧星羅棋布,成為蘭州的 "網紅打卡地 "。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供圖) "河堤加固了,景色也很美。
黃河河南段河道總長711公里,臨黃大堤565公里。文化舞臺邊上,幾名商販正忙著收購花椒籽…… 9月7日,在河南省靈寶市豫靈鎮楊家村廣場,村民在晾曬玉米(無人機照片)。
黃河河南段河道總長711公里,臨黃大堤565公里。文化舞臺邊上,幾名商販正忙著收購花椒籽…… 9月7日,在河南省靈寶市豫靈鎮楊家村廣場,村民在晾曬玉米(無人機照片)。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幾位音樂愛好者相聚三門峽湖濱區高廟鄉“山水林田湖草項目景觀區”黃河邊新建的生態廊道涼亭下,彈唱歌曲醉享黃河美景。
黃河河南段河道總長711公里,臨黃大堤565公里。文化舞臺邊上,幾名商販正忙著收購花椒籽…… 9月7日,在河南省靈寶市豫靈鎮楊家村廣場,村民在晾曬玉米(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鄭州8月19日電題:幸福就是這個樣——黃河灘區移民安居迎小康 ” 從黃河邊的破瓦房,搬到了封丘縣李莊鎮移民社區的電梯樓,王學芹是河南省第一批黃河灘區搬遷戶。生在黃河邊,長在灘區里,習慣了聽著黃河水聲入睡的王學芹,現在提起黃河還是又愛又怕。
呂榮輝,2016年成立原陽縣裕明農牧專業合作社,發展葡萄種植。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帶領鄉鄰致富奔小康,成了當地脫貧摘帽典型。
郭金明,76歲貧困戶。他所居住的孟津縣小浪底鎮上梭欏溝曾經是省級深度貧困村。上梭欏溝緊挨黃河、三面環山。如今,該村發展起“風光經濟”,老郭在村里支起了“郭老漢免費茶攤”,這個公益性崗位不僅為他帶來收入,還讓他的“三句半”“小快板”有了用武之地,增加了村里的人氣,提高了自己的名氣,郭金明感到如今的生活格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