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4日15:57 來源:新華社
這是9月20日拍攝的黃河河南省開封段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新華社鄭州9月23日電(記者牛少杰 何娟)“我以前跳傘能跳到眼前這片黃河灘里。”站在黃河河南省開封段的黑崗口險工河勢觀測臺,望著湍急的黃河水,張飛話鋒一轉:“現在可不敢了。”
張飛今年38歲,是開封黃河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當過空降兵。22歲那年,張飛脫下軍裝“轉戰”黃河大堤,投身治黃工作。都知道黃河兇險,為什么張飛以前敢跳,現在不敢了呢?
“20多年前,黃河在旱季會發生斷流,那時部分河段的水流非常小,甚至一腳就能跨過,大片河床都是干的。”張飛解釋說,隨著小浪底等多座水利樞紐工程的聯合調度,黃河不僅實現了歲歲安瀾,還實現了20年不斷流。
這是9月20日在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附近拍攝的生態廊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在張飛眼里,“不斷流”是20多年來黃河最直觀變化。河道有水了,兩岸生態就有了改善的基礎,但隨之也引來了“不速之客”。張飛介紹,以前黃河邊有餐飲船、有抽沙船和磚窯廠,岸邊還有不少違建。現在,這些都已進行了清退,黃河岸邊看上去“清凈”多了。
記者從開封市河長制辦公室獲悉,2019年以來,開封市圍繞加強黃河生態保護, 先后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黃河“清四亂”殲滅戰等行動,實施黃河大堤兩側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清理整治黃河“四亂”問題342個,其他生態環境問題727個。
當地在清“四亂”的同時,因地制宜打造黃河生態廊道,目前已初見規模。記者在黑崗口險工河勢觀測臺附近看到,黃河大堤的斜坡如同覆上了綠毯,大堤兩側花木成行,彩色步道從堤上向樹林里蜿蜒,小品景觀沿步道有序排列,吸引了很多群眾來此休閑游玩。
這是9月20日在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附近拍攝的生態廊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黃河大堤在變美,河床抬高的趨勢也被有效遏制。開封市域內黃河干流總長約88公里,歷史上屢遭黃河水患,河床平均高出開封市區7-10米以上,“地上懸河”特點突出。
張飛告訴記者,一方面黃河中游兩岸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果開始顯現,黃河來沙量有所減少,另一方面每年包括小浪底在內的多座水利樞紐聯合進行排沙泄洪,遏制了河床抬高趨勢。
開封城市建成區距離黃河大堤平均6公里,如今城市發展已與黃河大堤連為一體,越來越多的游客閑暇時走上黃河生態廊道,“母親河”正在向“幸福河”加快轉變。(完)
這是9月20日拍攝的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險工河勢觀測臺(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這是9月20日在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附近拍攝的控導工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新華社鄭州10月31日電題:從“四亂”突出到生態修復 黃河漸成中原“綠飄帶”基于黃河深厚的文化、生態稟賦,河南省委省政府圍繞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級黃河文化旅游帶。
新華社鄭州10月31日電題:從“四亂”突出到生態修復 黃河漸成中原“綠飄帶”基于黃河深厚的文化、生態稟賦,河南省委省政府圍繞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級黃河文化旅游帶。
有美景 有故事 有感動 60秒速覽直播精彩瞬間 ······沒看過癮沒關系 直播明天還將繼續
這是9月20日拍攝的黃河河南省開封段景色(無人機照片)。這是9月20日在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附近拍攝的生態廊道(無人機照片)。(完) 這是9月20日拍攝的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險工河勢觀測臺(無人機照片)。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處在控制黃河中下游水沙的關鍵部位,是黃河防汛調度和水沙調控的一線擔當。小浪底水利樞紐不僅是黃河中下游防汛調度的一張“王牌”,也是黃河水沙調控體系的“硬核擔當”。
這是車甫軍第三次來嘉應觀,只不過,這次他特地帶上了小外孫。60歲的車甫軍有著20年的軍旅生涯,身體硬朗的他自駕一個多小時從鄭州來到焦作武陟縣。李菁說,“現在團隊成員也都意識到嘉應觀絕不僅僅是一座廟觀、一個景點,而是延續黃河文明的地方,我們是嘉應觀的看門人,更是黃河文明的傳承人。
張飛的姥爺、大舅、母親都是在黃河大堤上工作的,到張飛已經是第三代治黃人了。后來閆慶彥去了黑崗口引黃閘,再后來又去了開封第一河務局,直到退休,他都沒有離開過黃河。
綠樹環繞,屋舍儼然,一輛中巴車可以在村子里來去自如,暢行無阻,代莊村乍一看,像是大城市中的某個小區。沒有伸手向上級政府要一分錢,并且沒有一戶上訪戶,在全縣450個村美麗村莊建設評比中代莊村獲得第一名。
站在河南開封黃河大堤黑崗口黃河臺上憑欄眺望,滿眼都是綠色的海洋,雄渾壯麗的大河風光一覽無余。2019年9月,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囑托,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0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市市長王登喜接受新華網專訪,就創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鄉經驗等問題發表觀點。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其次,創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鄉經驗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