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1日19: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年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時有發生。為此,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建議,要建立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預防和發現機制,防患于未然。她建議,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資料庫并實現全國聯網、公開,與未成年人相關的工作崗位不得錄用有性侵犯罪記錄者,加強未成年人預防性侵教育,普及防性侵的相關法律知識。
“童年時遭受性侵,對孩子的生理與心理帶來的往往是不可挽回、甚至伴隨終身的傷害。”劉希婭代表說,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不知如何面對,容易出現抑郁等心理問題,要高度重視未成年人遭受性侵事件,保護孩子。
在走訪調研中,劉希婭代表發現,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不少是被害人在學校或補習機構的老師等熟人。2019年3月,“女童保護”座談會發布的《2018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受性侵兒童超過750人。在作案者與受害兒童的關系方面,熟人作案210起,占比66.25%;其中師生關系有71例。比如,某地一名小學校長曾因強奸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出獄后竟然又成為一所國際學校老師,再次利用職務之便猥褻學生。預防未成年人性侵的發生,關鍵還是要重點關注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的人群。
劉希婭代表認為,家庭、學校和社會對未成年人預防性侵的教育不夠,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學校有顧慮,家長不重視,孩子很羞澀。學校害怕此類事件有損學校名聲;一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必要進行相關教育;而孩子對于性教育的問題難以啟齒。孩子缺乏預防性侵害的知識、自我保護能力和遇上此類事件后的應對處理能力,加上家長監護不到位,導致案件發現難、取證難。案件發生后,被害人往往被誘騙、恐嚇,不敢告訴父母,不敢報警,也沒有足夠的意識和能力獲取、保留證據,致使證據滅失。
對此,劉希婭代表建議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資料庫并實現全國聯網、公開。她認為,可以考慮建立近年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資料的專項信息庫,并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跨省市、跨區域聯網和實時更新,實現跨區域查詢犯罪記錄,解決犯罪嫌疑人異地流竄等問題。由有關部門在信息庫中完善性犯罪者的姓名、照片和犯罪事實等內容,向各類幼兒園、中小學、補習機構和培訓機構等與未成年人有密切接觸的單位或部門開放,供這些單位知曉、查詢。
“要完善機制,與未成年人相關的工作崗位,一律不得錄用有性侵犯罪記錄者。”劉希婭代表說,2018年最高檢“一號檢察建議”提出“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信息庫和入職查詢制度”。上海、重慶、貴州等地已在探索試行。建議所有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的單位或部門,如針對未成年人的各級各類課外培訓機構、兒童醫療機構、游樂園等場所,在招聘員工時都必須進入“性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信息庫”查詢,任何有性侵犯罪記錄者一律不能錄用。還要建立嚴格的追責制度,未按規定進行查詢或查詢有相關犯罪記錄仍錄用的單位,需承擔相應責任。
保護未成年人,教育是關鍵。劉希婭代表認為,加強孩子和家長的防護意識、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是預防未成年性侵的第一道防線。在道德與法治、健康教育等課堂上,老師教學生認識并學會保護隱私部位、具備基本的兩性常識。還可以開展法治課堂,宣講如何預防性侵、遇到此類情況如何保留證據、報案。在家庭中,家長也應教育孩子與異性相處的方式。通過全社會的廣泛宣傳和教育,切實提升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傷害的能力。
在今天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就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是否將作調整,制止餐飲浪費專項立法工作進展情況等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作出回應。
為營造良好安全的未成年人網絡環境,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將在全國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今年8月底前完成巡查摸底,11月底前完成集中整治,12月底前完成自查總結并上報。從嚴整治青少年常用工具類應用程序惡意彈窗,誘導點擊跳轉至淫穢色情、低俗庸俗等有害頁面的行為。
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關于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將在全國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今年8月底前完成巡查摸底,11月底前完成集中整治,今年12月底前完成自查總結并上報。
全國首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App在重慶上線,責任方知情不報將被追責 7月23日,全國首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App在重慶九龍坡區上線。7月23日,重慶九龍坡區檢察、公安、婦聯等9部門會簽通過了《九龍坡區關于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實施辦法(試行)》,同時相關強制報告App上線運行。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監察委員會等九部門印發《關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規定有關單位和個人發現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虐待、欺凌、拐賣等9類不法侵害情形,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舉報。《意見》對于持續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制度建設,構建社會綜合預防保護體系,及時干預、嚴厲懲治、有效預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少年兒童,為少年兒童茁壯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表示,強制報告法定義務的推廣有助于及早發現兒童遭受不法侵害案件的線索,盡快有力打擊犯罪分子。
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檢察院了解到,最高檢等9部門共同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規定9類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情形,有關單位和個人須立即報案。
5月25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依法嚴懲侵害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犯罪,對性侵兒童的趙志勇、何龍等罪行極其嚴重的一批犯罪分子,堅決依法判處死刑。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平川提的“最低和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降至十二、十四周歲”建議,經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5月21日報道后,引發全國網民熱議。澎湃新聞梳理發現,除譚平川外,還有肖勝方、陳建銀兩名全國人大代表也就“降低刑責年齡”提交建議、議案。
“廣州法院5年對350人次未成年罪犯進行的心理測評中,92%犯罪成因都與其在中小學期間已出現的心理問題存在關聯。在司法矯教期間,如有違反司法矯教規定,可考慮直接提請法院決定是否認定屬于必要情形,決定收容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