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問“江”哪得清如許——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安江實踐”

2020年05月17日14:55  來源:新華網

5034

  新華社合肥5月16日電 題:問“江”哪得清如許——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安江實踐”

  新華社記者劉菁、陳尚營、汪奧娜、魏一駿

  一滴泉水,晶瑩剔透,從海拔1629.8米處啟程,流入山澗,在皖南匯聚為新安江,百轉千回于斑斕山嶺和白墻黛瓦間,東流千島湖,匯入富春江、錢塘江,奔騰入海。

  2012年,國內第一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流域拉開。皖浙探路改革,呵護碧水東流。新安江已成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千島湖水質穩定保持為優。

  9年三輪試點即將結束,青山、綠水、民富、民安就是最美的答卷。正如滴水匯聚成江河奔流入海,“新安江實踐”匯入我國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洪流。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從水環境擴展到空氣、森林、濕地,從新安江擴展到九洲江、東江等多個跨省流域。

  共治:讓保護生態者不吃虧

  初夏新雨后泛舟新安江,江面一覽無余,清澈的江水倒映著蔥蘢的青山,岸上黃澄澄的枇杷掛滿枝頭。

  “以前洪水一過,兩岸樹枝掛滿五顏六色的塑料袋。”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中心主任畢孟飛說。

  這是黃山市休寧縣新安江源頭附近的一處瀑布(5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韓曉雨 攝

  發源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的新安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為杭州的重要水源地千島湖提供了60%以上的入湖水量,是皖浙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

  2010年,千島湖部分湖面藍藻異常增殖,汛期數十萬噸垃圾從新安江順流入湖。警鐘敲響。全國政協組織的專題調研,引發各方關注。

  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困擾著那時工業化、城鎮化正在加速中的黃山市,新安江上下游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

  只有改革,才能破解難題。

  這是黃山市休寧縣六股尖一處瀑布(5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2012年,在財政部、原環保部指導下,皖浙兩省在新安江啟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原則,建立補償標準體系。

  早在2005年,浙江省就出臺文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在全國第一個實施省內流域生態補償,成為改革先行者。

  游客在黃山市休寧縣新安江源頭六股尖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游覽(5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韓曉雨 攝

  首輪試點中,中央財政每年撥付3億元、皖浙各出資1億元設立補償基金。年度水質達標,浙江撥付安徽1億元,反之安徽撥付浙江1億元。

  確保一江清水東流,成為安徽的必答題。安徽將黃山市列入全省唯一的四類地區,不再考核其工業指標,加大生態指標考核。

  一座古塔,矗立在徽州區豐樂河邊,俯瞰這條新安江支流。河邊是一處公園,涼亭木橋,綠樹成蔭。十年前,這里還是一個以精細化工、機械制造為主的工業園。

  美麗的新安江山水畫廊(2019年11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黃博涵 攝)

  2011年,這家工業園關停企業40戶,另將22戶遷進循環經濟園。十年間,黃山市累計關停企業180多家,拒絕污染項目180多個。千島湖所在的浙江省淳安縣推掉了300多億元達不到千島湖保護準入要求的項目。

  水上垃圾曾是新安江治理撓頭的事。曾有村干部對江邊傾倒的生活垃圾滿不在乎:“一場大水就全沖沒了!”

  不亂丟垃圾看似小事,村民卻經歷了從不在意到被動接受再到自覺行動的三部曲,這其中170多個“生態美超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黃山市徽州區潛口村村民余竹金在“生態美超市”展示自己的積分卡(5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66歲的黃山市徽州區潛口村農婦余竹金,前幾天給“超市”送來了撿拾的120個紙盒、5節舊電池,累積5個積分。2個積分在這里能換一袋鹽、4個積分能換一瓶洗潔精。老人說:“現在看到垃圾就撿,也不是圖那點東西!”

  美麗的新安江山水畫廊(2019年11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淳安分局千島湖湖面垃圾打撈隊隊長王莊建說,以前最怕湖面有生活垃圾,現在這個煩惱越來越少。

  2012年以來,除去安徽自身投入,中央財政和浙江省給安徽提供近30億元生態補償資金。

  據皖浙兩省聯合監測數據,2012年至2018年新安江上游流域總體水質為優,跨省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以上,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干凈水。

  問“江”哪得清如許?唯有改革活水來。

  “算大賬、長遠賬、整體賬,蹚出一條上下游共治的新路。”黃山市委書記任澤鋒說。

  黃山市徽州區潛口村村民余竹金(右)在“生態美超市”用垃圾兌換積分(5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韓曉雨 攝

  共享:讓沿江百姓獲“綠色紅利”

  “十年前,新安江兩側密密麻麻都是網箱養魚。”55歲的歙縣深渡鎮綿潭村農民吳斌說,那時他有6個網箱。

  新安江上游人均耕地不足1畝,兩岸許多農戶過去“靠水吃水”。為保護水質,2011年起沿江3000多名漁民拆除網箱6379只,退養產值近4000萬元。

  漁民退養之后怎么辦?吳斌被聘為新安江“公交船”管理員,每月工資4000多元。有的漁民在游船觀光點表演傳統捕魚節目,有的開起了農家樂,以前滯銷的枇杷隨著游客增多越賣越好。去年綿潭村人均收入1.5萬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沿江百姓收獲實實在在的“綠色紅利”。

  這是黃山市休寧縣新安江源頭的一處生態茶園及周邊景色(5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黃山市建立綠色產業體系,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有機茶、泉水魚等生態產業,培育文化影視等新興產業,去年旅游收入659億元,增長15%。

  一降一升見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年來,新安江流域用水總量、農田灌溉用水量、工業用水量呈下降趨勢,而新安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上升為246.5億元。

  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新安江邊的徽州區西溪南鎮東紅村,陣陣花香和潺潺水聲給古村添增了活力,修舊如舊的古村已是網紅打卡地。村民金宜根的“金家農莊”又迎來幾批客人,養過豬、打過工也沒賺多少錢的老金,去年農家樂收入200多萬元。

  這是黃山市休寧縣新安江源頭的一處生態茶園(5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方國強是黃山有機茶種植第一人,可他常說自己曾是新安江的“破壞者”。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方國強靠販賣木材早早地成了十萬元戶。“先是砍公路邊的樹,后來進大山里砍。砍伐過度導致水土嚴重流失。”一場山洪把方國強后來轉行興辦的茶廠沖毀,損失幾百萬元。

  “這是大自然的懲罰。”方國強用自己的經歷說服鄉親不再砍樹,并帶領大家種上了3萬畝有機茶。茶農黃國強去年靠有機茶收入4萬多元。

  共贏:讓“新安江實踐”再升級

  2015年,繼續推進新安江水環境補償試點寫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一江清水流出生態財富,也淌出生態文明建設新理念。

  村民在黃山市休寧縣新安源有機茶基地采茶(5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新安江皖浙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從資金補償擴展到產業、人才等多元補償。2018年,黃山市加入杭州都市圈,2019年又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納入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黃杭產業合作園、杭衢黃旅游線、杭臨績黃高鐵等項目加快落地。

  水愈清、岸愈綠的新安江成為一面鏡子,照出了生態補償機制下多方互利共贏的實現路徑。“新安江實踐”在更廣闊和更綜合的生態系統“開花結果”。

  方國強在黃山市休寧縣新安源有機茶基地里查看茶樹(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浙江省內已有35對38個縣(市、區)簽訂了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安徽簽訂跨界水域聯防聯控協議29份,其中與蘇浙簽訂12份。

  桂粵九洲江、閩粵汀江——韓江、贛粵東江等多個跨省流域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地表水一度降至劣V類的九洲江,2015年建立跨地區生態補償試點,如今九洲江跨省區考核斷面水質年均值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新安江實踐”還在森林、濕地、耕地、空氣等領域推廣。安徽依據各市PM2.5和PM10平均濃度季度同比變化情況實施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機制。2019年,安徽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16%,淮南等三市產生生態賠付343.5萬元,其余13市獲得補償2000多萬元。

  “‘新安江實踐’及其升級拓展版,充分顯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在城鄉山水間落地生根。”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恒秋說。

文章關鍵詞:生態補償機制 泉水魚 深渡鎮 領域治理 生態屏障 生態茶園 生態產業 生態理念 生態建設 實踐 責編:邵恰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 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 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 千島之問——浙江千島湖的生態和諧之道

    題:千島之問——浙江千島湖的生態和諧之道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淳安分局副局長余永華說,近年來,淳安陸續淘汰化工、水泥、化肥、電鍍等污染企業,整治關停采砂、網箱養殖等行業,以及高爾夫球場等違規項目。

  • 習近平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強調 繼續守護好密云水庫 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

    在密云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8月30日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和勉勵,并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的回信

  • 大都市圈加速擴圍 構建經濟發展主戰場

    事實上,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提出,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倪鵬飛表示,都市圈是在經濟一體化需求驅動下演變而成的城市化空間形態,也是最易于探索區域合作機制創新的試驗田。

  • 衛星發現一個信號:長三角正在“融”起來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日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引起強烈反響。遙感衛星能夠捕捉到地表的夜間燈光、火點等輻射源,從太空望向長三角,燈光閃爍,點點星光逐漸連成一片。

  • 甘肅切實抓好大保護打造生態制高點

    《意見》強調要加強生態治理和保護,著力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重點推進河西祁連山內陸河地區、南部秦巴山地區、甘南高原地區、隴東隴中地區和中部沿黃河地區生態保護建設。

  • 我省召開加快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 王國生尹弘講話 劉偉出席

    會議指出,要牢記殷殷囑托,肩負起加快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歷史使命。會議要求,要抓實重點工作,開創加快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新局面。會議強調,要加強黨的領導,為加快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 【地評線】文匯時評 | “長三角一體化”激發強勁活躍增長極

    一年間,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為“作戰圖”,圍繞“一體化”和“高質量”,滬蘇浙皖只爭朝夕、使命必達,從基礎設施到公共服務,從疫情防控到創新協同,從“數字長三角”到“美麗長三角”……激發“強勁活躍增長極”,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跑出“加速度”。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