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3日12:30 來源:經濟日報
湖北恩施州巴東縣綠竹筏村工作人員從宜昌市秭歸縣接入電線,緩解綠竹筏村800多畝柑橘灌溉的用電難題。 黃余洋攝(中經視覺)
鋪開湖北省宜昌市地圖,綿延1032公里的邊界線,與恩施、襄陽、荊州、荊門等地山水相連。
過去,受區域邊緣化、行政難兼顧、經濟基礎差和政策不配套等因素影響,這些邊界農村地區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通信難等基礎設施問題突出,農村產業發展薄弱,經濟社會發展落后。
發展基建跨區協作
從宜昌城區出發,經過近5個小時的盤山公路,到達宜昌與恩施交界處的南莊坪,只見一條1.2公里長、3.5米寬的水泥路在山林間鋪開,一頭連著宜昌市秭歸縣磨坪鄉雁落坪村,一頭連著恩施州巴東縣綠蔥坡鎮中村。
“這真是一條幸福路。以前到巴東野三關集鎮賣核桃、蔬菜,騎摩托車要3個多小時,現在只需要20多分鐘。”雁落坪村三組村民張其海指著新硬化的道路,笑容滿面。
雁落坪村位于秭歸西南部,毗鄰巴東縣綠蔥坡鎮中村,海拔較高,交通不便。2017年底,途經中村的巴野公路正式通車后,中村百姓出行大為便利,但相鄰的雁落坪村卻只能隔山望路,一條“斷頭路”阻斷了村民出行便利。
交通不便只是其一。從前的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紅旗坪村大坪、熊家窩坑等通信覆蓋區域弱,百姓為打通電話,經常滿山找信號;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板凳坳村地勢高,又屬喀斯特地貌,山體存不住水,村民們冬天吃雪化水、雨天接屋檐水……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迫在眉睫。宜昌市扶貧辦副主任羅智華介紹,宜昌與恩施交界地區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第一批項目,共涉及兩地路、水、電、網4類共計64個項目,截至目前,39個項目完工,22個項目開工,其余項目正加緊對接。
為什么邊界地區的貧困發生率較高?羅智華分析,一方面是因為自然資源條件有限,地理位置偏遠導致交通、信息等諸多不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處于行政區劃邊緣地帶,兩地之間協調難度大,資源統籌力度不夠。
為推動項目建設,宜昌恩施兩地于去年9月18日召開聯席會議,全面對接需雙方相互協調解決的事項,形成統一共識。秭歸縣磨坪鄉黨委書記王革介紹,為了打通宜昌連接恩施的“斷頭路”,該鎮爭取資金、統籌資源,同時打通了兩條連接綠蔥坡鎮的“斷頭路”。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黨委書記鄒剛向記者展示了手機里的“鶴五共同發展工作群”,群里內容都是有關鶴峰、五峰兩地水、電、路和通信如何補“短板”的工作安排、進度、銜接、督辦等。經過協同努力,兩地4G網絡信號終于開通了,500余人因此受益。
做強產業攜手致富
如果說鄉村振興是一盤棋,產業發展則是關鍵一子。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紅旗坪村村民徐少兵三兄弟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五峰立森花卉苗木合作社成立了,三兄弟一起發展綠色經濟。“自從移動基站搞好后,打電話、上網順暢多了。”徐少兵說,家里種植的一批黃柏、香椿和紅豆杉苗被商家看中,銷售額達到2萬多元。“選苗、銷售、收款都是通過手機完成。”
在海拔近千米的宜昌興山縣榛子鄉,林下花海、植物迷宮、汽車露營基地、環湖綠道、跑馬場、七彩花田等項目相繼建成,隨著該地避暑康養資源的深度開發,榛子鄉成為生態休閑度假目的地。這讓相鄰的保康縣歇馬鎮等地村民也跟著吃上了旅游飯,通過來榛子鄉板廟村打季節性短工,每年人均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宜昌市副市長劉洪福說,讓邊界地區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一定要增強邊界地區的自身造血功能,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2019年,宜昌市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貧困地區產業扶貧的實施意見》指出,將促進產業薄弱村發展主導產業,確保貧困戶有一個以上增收項目。
西流溪是宜昌市和恩施州一交界處。然而溪流兩岸,景色迥異:東側,秭歸縣泄灘鄉牛口村,夏橙樹漫山遍野、郁郁蔥蔥;另一側,巴東縣東瀼口鎮綠竹筏村,果樹稀疏,地表裸露。
牛口村自1997年開始大力發展夏橙產業,雖僅234戶663人,但種植面積達2000畝,產值超3000萬元。夏橙富了牛口人,綠竹筏村民看在眼里,羨慕在心里,隨后他們也開始種夏橙。
如今,綠竹筏村產業灌溉缺電,秭歸電網公司工作人員從牛口牽拉了300米的10千伏高壓線供其使用。互聯互通、互幫互助,讓這兩個一溪之隔的村子共享綠色產業發展成果。
共同治理改善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邊界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往往給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
去年初,一名恩施籍犯罪嫌疑人盜取興山縣高橋鄉貧困戶家庭3萬余元養老錢的案件在宜昌、恩施兩地干警的共同配合下順利破獲。隨后,興山縣高橋鄉與巴東縣溪丘灣鄉不斷加強溝通交流,積極構建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組織開展治安巡邏和邊界聯防活動,形成協作體系,共同營造安定的治安環境。
今年元旦剛過,高橋鄉派出所接到巴東公安發來的《協查通報》,被告知在巴東有盜竊、詐騙嫌疑的胡某在高橋鄉也有類似作案嫌疑,高橋鄉派出所隨即梳理排查,并及時將信息報送巴東公安,幫助完善證據鏈條,協助巴東公安順利破獲案件。
“這種跨區域的治安協管機制,為成功預防、調處跨界糾紛提供了新的思路,減少了相關案件的偵辦難度。”興山縣高橋鄉派出所所長陳勝說。
涉及跨區域的醫保、精準扶貧政策,如何共享?宜昌也作了有益探索。
興山縣榛子鄉板廟村二組高仕軍的愛人鄭啟鳳戶籍在襄陽市保康縣,婚后到興山買了醫保,卻發現無法享受政策,報銷還得折回娘家,太不方便。宜昌立足現有“互聯網+分級診療”系統,在全國率先探索了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模式。從2019年起,像鄭啟鳳這樣的異地貧困人口在縣域內住院看病,只需帶醫保卡或身份證等相關證件,即可先看病后付費。出院時,相關費用會通過“一站式”結算平臺一次性結算、補償到位,大大縮短了出院結算時間。
高仕軍一家的幸福還不只于此。
3年前,一場意外火災讓高仕軍生活了20多年的土坯房和所有家當化為灰燼。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村干部帶來了好消息:只要是興山本地常住人口,就算戶籍各有不同,也能享受資金扶持。
這為高仕軍雪中送炭。“我一下拿到了4萬元補貼!”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子,高仕軍心懷感恩。
日新月異的中國,從來不缺振奮人心、提振士氣的好消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是心頭的關切,也是腳下的實踐。從“愿景”到“實景”的美妙變化,也為時代記錄著一方水土的奮斗場景,就此砥礪著更加長遠的壯美征程。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而奮斗者永不止步。
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后旗散都蘇木車家窩堡村,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人均耕地少,土地貧瘠,當地的農牧民只能靠天吃飯。2014年6月,車家窩堡村通過開辦村辦企業的方式,開發建設了草甘沙漠旅游景區,吸納貧困戶進入旅游產業鏈,常英也進入到景區工作。
實踐證明,堅持以生態優先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以綠色發展激活產業鏈,寧夏蹚出了因生態而興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資源圖片) 賀蘭山是寧夏的“父親山”,不僅為寧夏平原阻擋了沙漠、寒流的侵蝕,更以豐富的煤炭資源養育著一方百姓。
2018年,彭展陽擔任神山村黨支部書記后,帶領村民成立神山村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好客神山鄉村旅游有限公司,實現了村民和村集體同步增收。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在自己開的農家樂給游客上菜(7月15日攝)。
初秋時節,從甘肅蘭州一路向東到達平涼,綠樹成蔭、梯田如波,從遠處望去,一派阡陌縱橫、林茂糧豐的新景象。近年來,隨著黃河流域生態治理、梯田建設深入推進、“固溝保塬”等綜合治理工程,昔日的溝壑縱橫、黃土漫天煥發了新顏。
《楓葉紅了》劇中的男主角、駐村第一書記“韓立”人物原型為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第一書記韓軍。2015年9月19日,韓軍被科爾沁右翼中旗交通運輸局委派到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任第一書記,至今已是第5個年頭了。
珠海經濟特區因澳門而生,橫琴新區因澳門而興,自設立以來就擔負著服務“一國兩制”和支持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使命。” 近年來,通過跨境辦公、跨境金融、港澳人員子女內地入學、澳門醫師內地執業、澳門人試點購買內地社保、跨境法律服務等多方面的先行先試。
珠海經濟特區因澳門而生,橫琴新區因澳門而興,自設立以來就擔負著服務“一國兩制”和支持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使命。” 近年來,通過跨境辦公、跨境金融、港澳人員子女內地入學、澳門醫師內地執業、澳門人試點購買內地社保、跨境法律服務等多方面的先行先試。
7月,內蒙古大地脫貧攻堅腳步依然鏗鏘有力。直面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內蒙古上下聯動,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雙線”齊發力,努力把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降到最低。
新冠疫情沖擊之下,世界經濟增長圖景黯淡。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先降后升、穩步復蘇。受益于中國經濟復蘇和消費反彈,不少外企在華銷售業績亮眼,成為對沖其本國業務下滑的“正資產”。從繁榮期的“聚寶盆”,到疫情下的“避難所”,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巨大韌性和潛力,持續增強全球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