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7日15:38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可謂火力全開,在接受BBC、CNN、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采訪時,這位耿直主編都直言不諱:美英等西方國家忽視了世衛組織的警告造成嚴重后果;特朗普“斷供”世衛是在犯反人類罪;世界應該感謝中國!
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
無視預警
西方面對疫情“后知后覺”
理查德·霍頓在近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世衛組織1月30日宣布新冠病毒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卻未引起英國等西方國家的關注。政府對科學界和世衛組織警告的忽視,使得西方國家在應對疫情上表現不佳,沒有及時采取行動在早期遏制疫情,導致疫情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損失成倍放大。“1月30日,世衛組織就告訴了每個國家要做好準備,卻被我們忽視了,美國也一樣忽視了,這是不可原諒的?!?/strong>
世界衛生組織1月30日宣布新冠病毒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霍頓駁斥了“病毒的毀滅性暴發只可以事后預見”的觀點。霍頓稱,1月24日,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篇關于新冠病毒論文中,“白紙黑字”地告訴世界各國“請立即采取行動遏制新冠病毒蔓延,疫情很緊急,很危險”。
一周后,在《柳葉刀》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也發出警告,新冠病毒不只存在于武漢,病毒在全球主要城市持續暴發可能會不可避免。政府需要制定應對計劃和遏制措施,以便在全球范圍內快速部署。
霍頓質疑為什么沒有官方機構,比如英國政府緊急情況科學顧問小組、新型呼吸道病毒咨詢小組或英國首席醫務官、首席科學顧問等討論這篇論文?
霍頓稱,政府的委員會、辦公室,以及所有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組織之間缺乏橫向聯系,致使疫情被“后知后覺”。他說,對新冠肺炎疫情反應滯后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科學決策失敗。
認知偏見
使西方付出沉重代價
為何與亞洲國家相比,西方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上普遍表現不佳?霍頓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從流感角度評估新冠病毒的威脅。
中國有過2003年“非典”疫情應對經驗,擔心新冠病毒會像當時“非典”疫情一樣蔓延,于是迅速果斷地采取了行動。非典之后,中國做了很大改變。過去20年中,中國在醫院和衛生系統中投入巨大,在一些大學還有科學研究方面中國政府也投入了很多。所以,去年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中國有這樣的科研能力、醫療資源應對疫情。同時,還有政治方面的能力,所以中國能夠果斷作出決策。
“西方國家卻普遍認為這種疫情頂多是另一波流感,并沒有足夠重視。我們認為流感不是非常嚴重的疾病,這種病毒可以在人群當中傳播,引起國內的群體免疫之后就能保護我們,但實際上這是嚴重判斷失誤。事實證明,中國是對的,我們是錯的?!?/strong>
“西方國家對病毒威脅的‘認知偏見’(認為這是一個相對溫和的流感病毒)使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需要對此反思,對政府疫情應對策略需要公開調查,并吸取經驗教訓。”霍頓表示。
拒絕政治化
世界應該感謝中國
對于西方一些政客對中國的疫情應對不實責備和對世衛組織的指責,霍頓認為,世衛組織發布緊急聲明后不作為的是其它會員國,而不是中國。世界應該對中國的及時警告和為遏制疫情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謝。讓中國賠償全球疫情大流行造成的經濟損失這種想法是完全荒謬的。他還將特朗普決定停止對世衛組織的資助稱為“反人類罪”。
在《新聞1+1》節目中,霍頓更明確表示:我很遺憾關于這次疫情的討論,最后被解讀為國家地緣政治斗爭的一部分,實際上并不應該是這樣,新冠肺炎是對全人類健康的威脅,我們需要通力合作共同應對這場威脅。
(霍頓接受采訪視頻截圖)
“我非常遺憾有些政治領袖發出了這樣的批評,這也是為什么我想公開感謝我的這群中國同事和朋友,感謝他們在中國醫務工作和醫療科學中所作出的貢獻,他們付出了太多,我們需要正式地說一聲感謝。他們不應該被批評,應該得到我們的感謝,這是我要強調的最重要一點?!被纛D說。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ID:jjrbwx)
策劃、文案:割羅卜工作室徐胥原洋
記者:駐倫敦記者馬翩宇
主編:王玥
監制:張益勇
本文內容系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
[環球時報記者 于文]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的預印本平臺ssrn.com近日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印度次大陸可能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地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病毒溯源問題一直受到高度關注,國際上不斷出現關于疫情暴發時間、地點的報道。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從“活得長”到“活得好”——“十三五”我國衛生健康事業整體實力顯著提升 “抗疫實踐證明,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及應急管理體系總體上是有效的。
事件發酵之后,就連共青團也站出來發聲:張桂梅不是中國特蕾莎,她是共產黨員?!薄 ‘斎?,我們不可否認特蕾莎修女的奉獻精神,但是用她來類比張桂梅,卻是極其不合適。用張桂梅和特蕾莎修女類比,這背后深藏的,其實是千百年來以攀附西方為榮的心理。
連日來,關于中國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一事引發全球媒體高度關注,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許。在全球應對疫情的關鍵時刻,中國用行動表明:在推動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提升疫苗可及性與可負擔性方面,中國說到做到。
參考消息網10月15日報道美媒稱,就在亞太地區一邊如蹚水過河般摸索出抗疫措施,一邊等待新冠疫苗問世的時候,西方各大經濟體則在第二波疫情深入歐洲之際,漸漸溺亡。美國疾控中心前主任湯姆·弗里登博士表示,由于特朗普繼續淡化新冠病毒的威脅,死亡病例到本月底再增加20000例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指出,“二次感染”病例表明,依靠消極抗疫以實現“群體免疫”的策略并不可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指出,白宮此舉契合特朗普的防疫思路,旨在誤導群眾,借此給特朗普拉票。
報告說,今年4月29日至7月30日間,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中國開展了相關的臨床試驗,其中涉及超過600名年齡在18歲至80歲之間的健康志愿者。結果發現,所有志愿者在接種這一候選疫苗后42天內均產生了免疫應答,并且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報道,目前美國至少13個州的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超過10%,疫情形勢依舊嚴峻。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報道,截至當天,亞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艾奧瓦州、愛達荷州、印第安納州等至少13個州的病毒檢測陽性率超過了10% 。
《柳葉刀》把我國醫療質量和可及性進行了全球排名。2020年9月9日,借助5G和全息投影技術,身在海南的凌至培被“空投”到江蘇泰州,穿越2500公里為患者出診。
龍玥]10月12日,荷蘭研究人員發布消息稱,荷蘭一名89歲高齡女性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研究人員還指出,抗體效應減弱、免疫功能下降時,治愈患者可能會二次感染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