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8日15:31 來源:新華社
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始終走的是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道路,這條道路我們走得是成功的,將來還要走下去,就是要走,敢于走別人沒有走的路,在迎難克堅中尋求卓越。
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總監制:周宗敏
策劃:孫承斌
編導:張宋紅
執行編導:趙寧寧
記者:薛晨 吳魯 黃國保 李嘉樂 周自揚
合成:張振江
動畫:劉思錄
監制:張宋紅 王璐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出品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是“兩彈一星”事業奮斗者的共同追求和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時代精神在新中國尖端技術領域的集中體現?!按罅f同、勇于登攀”是成就“兩彈一星”事業的重要保證,充分體現了依靠集體智慧協同攻關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砥礪復興之志 永葆赤子之心——寫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 ” 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一段段以民族精神標記的奮斗征程,始終指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夢想。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超凡的政治視野和勇毅的使命擔當,開啟了新時代的偉大征程。” 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一段段以民族精神標記的奮斗征程,始終指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夢想。
6月23日上午9時43分許,我國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拼搏,勇攀科技高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突破了一批又一批“牽鼻子”“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2020年4月23日,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到來之際,習近平給包括孫家棟在內的11位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2016年1月,習近平主席出訪沙特、埃及期間,中國與沙特和阿盟分別簽署了衛星導航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習近平主席與埃及總理一同參觀了中國高科技展的北斗系統專題展區。
習近平:神舟十號飛船成功發射、準確入軌,我國第五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首戰告捷。這段話出自2013年6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參研參試單位代表時的講話。
在這次足以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成功背后,是一群堅守使命的航天人,同樣也是文昌航天發射場作為中國現代化新型航天發射場的實力體現。這場直播將聚焦于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最新的發射塔架9#發射塔架,在介紹塔架發射系統之后,還會登塔架觀看塔架內部。
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序幕已拉開。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先進低溫火箭技術的國家。
——2014年3月,習近平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的講話 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前往壽寧縣下黨鄉調研(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
撫今追昔,航天事業的發展成就令人振奮,航天人的無私奉獻和辛勤付出令人敬佩,他們是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的強大精神支柱。面向未來,等待中國航天探索的,是廣袤無垠的星辰大海,更是無數中華兒女對月球、對火星、對浩瀚宇宙的無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