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6日17:57 來源:新京報
深圳在嚴查“房抵經營貸入樓市”、東莞等地已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地密集出臺的樓市調控措施持續吸引著市場的關注。
4月22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江蘇淮安放松了限購,外地人在淮安購房不再需要提供個稅或社保證明。但僅過了一天,當地就“改口”了。淮安市12345政府熱線工作人員稱,“還在執行以前的政策,外地人在淮安購房,仍需要提供1年及以上個稅或社保證明。”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年內發布房地產相關調控政策已達百次。其中,降低人才落戶門檻、調整公積金政策、調整限購門檻等“放松”政策成為主流。
隨著疫情好轉,近期樓市出現復蘇跡象。統計局數據顯示,1-3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達2197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6.3%,降幅比1-2月份收窄13.6個百分點;同時,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達21963億元,同比下降7.7%,降幅比1-2月份收窄8.6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研報認為,樓市在4月以及二季度的修復是可以預期的,但考慮到疫情對于經濟以及居民收入的影響,以及疫情的管控可能仍將在中期持續,預計在二季度的修復之后,下半年仍將面對壓力,因此在“三穩”預期下,政策改善空間仍將持續。
有城市已降低購房門檻 上海深圳仍嚴管住房信貸
疫情暴發以來,不少城市通過降低首付、降低人才落戶門檻等方式,促進房地產市場加快回血。
本月中旬,蘭州市對外發布政策稱,將因域施策、精準調控,根據市場運行情況,調整商業地產貸款的首付款比例,由現行的70%調整為50%。
也有的地方調整了公積金貸款政策。4月22日,湖南省直單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通知稱,借款人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申請貸款的時間,由貸款申請前2年內調整為1年內。同時,借款人購買二手房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及申請銀行按揭貸款轉公積金貸款的,不再限制所抵押房產房齡,也不再限制所抵押房產房齡和貸款年限之和。
東莞市3月1日起實施的公積金新政,也降低了申請最長30年貸款年限的條件,原來只有購買首套住房且建筑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的一手房方可申請最長貸款30年,但現在只需審核不超過職工法定退休年齡后5年和抵押房屋土地使用權年限。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一季度已經有50城發布了人才政策,其中不乏南京、杭州等熱點城市。以南京市為例,其4月份發布的政策進一步降低了人才落戶門檻,本科學歷人才從40周歲放寬到45周歲,40周歲以下大專學歷人員,在南京就業參保半年就可以落戶。
而這些城市中有不少購房政策對落戶人員非常“友好”,甚至有的是只要有戶口即可購房,因此,所謂的人才政策實際上也降低了外地人員在當地市場的購房門檻。
不過,并非所有城市政策指向都偏“放松”,也有熱點城市因市場較熱而收緊。最典型的是深圳,3月份萬科星城采取線上開盤模式,僅7分30秒,4棟288套特惠房源就全部售罄。近期,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發聲稱,將堅決落實“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工作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一致性,壓實商業銀行責任,嚴禁信貸資金違規用于購房。
4月23日央行上海總部召開上海房地產信貸工作座談會,會議要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嚴禁以房產作為風險抵押,通過個人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等形式變相突破信貸政策要求,違規向購房者提供資金,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8地樓市新政“先發后撤” 專家稱對市場干擾嚴重
實際上,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已定調今年的房地產政策走向。會議確定,要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上述多個省市發布的房地產政策正是因城施策的一種具體體現,但也有一些地方由于政策發布之后,市場反應過大而撤回,“一日游”、“兩日游”的情況已屢見不鮮。
除了前述淮安市購房新政“一日游”外,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記者,之前已有青島、海寧、廣州、濟南、寶雞、駐馬店等7個城市出現政策“幾日游”的情況。
以最近的荊州為例,其4月22日發布公告稱,因與《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建筑業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措施的通知》部分條款內容不符,經市政府研究,決定自通知印發之日起停止執行《荊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有效應對疫情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運行的若干意見》。
據悉,該意見內容主要包括將首套房首付比例降為二成、二套房首付降為三成、提高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限時免契稅等。
此前山東青島、浙江海寧也有階段性放松限購的規定,例如海寧發布的消息稱,3月25日至4月24日,“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但隨后這些政策很快便被撤回或修改。
張大偉告訴記者,地方政府上述這種做法對市場的干擾非常嚴重。疫情下,宏觀經濟變化,在因城施策的原則指導下,房地產政策可以調整,特別是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下,針對剛需及改善住房人群出臺一定的政策,這并不違背樓市調控原則,也不會給市場帶來太大影響,但包括大幅降低首付等在內的松綁政策,的確有不妥之處。
“目前看,限購政策的調整,以及人才政策、公積金政策的調整,大部分都可以執行,但與降低住宅購房信貸首付變化的相關政策,大多數收回了。長遠看后續樓市政策調整會繼續發生,各地城市松綁政策的試探依然會頻繁出現。”張大偉表示。
中央多次強調“房住不炒”,樓市平穩健康發展仍是主基調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貨幣環境較為寬松。據中國貨幣網4月20日公告,4月1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3.85%,較上次下行2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報4.65%,較上次下行10個基點,這已經是年內第二度“降息”。
對于房貸期限超過5年的客戶來說,參照5年期以上LPR,100萬貸款本金、30年等額本息的按揭貸款,年內兩次降息后月供累計可省約90元。
不過,無論是“降息”,還是各地出臺因城施策的政策,都不意味著整體房地產市場調控放松。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從這一表述可以看出三個特點,首先,盡管第一季度GDP出現了較大幅度下降,但房地產市場依然堅持房住不炒,進一步說明既有房地產調控思路是不改變的,各類炒房需求依然要被管控。其次,“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等表述沒有出現,這或說明在房住不炒的大框架下,各地房地產政策仍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此外,政策明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繼續強調了房地產發展的導向,從目前房地產市場來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是成交量過快的下滑,所以后續預計穩定市場成交量會成為各地的關鍵點。
招銀國際證券研報觀點也認為,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申房住不炒,因此,我們預計政府將不會再進一步推出刺激政策來支持購房,如取消限購或大幅減少第二套房的首付。“雖然我們謹慎看待針對購房者的政策,但相信政府將確保房地產企業穩健發展,以避免出現大量破產和失業。例如,政府將為開發商提供更多土地。其次,我們認為業務穩健的開發商融資渠道將得到改善。”
新京報記者 潘亦純 編輯 趙澤 校對 李世輝
在“嚴防資金空轉套利”的監管基調下,今年以來,銀行低利率信貸資金違規“輸血”房地產罰單明顯增多。業內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違規銀行開出大額罰單的做法,體現了金融監管從嚴從緊的政策導向。
深圳還要求,住房租賃企業不得以隱瞞、欺騙、強迫等方式要求承租人使用住房租金消費貸款,不得以租金分期、租金優惠等名義誘導承租人使用住房租金消費貸款,不得將住房租金消費貸款相關內容嵌入住房租賃合同。除深圳以外,成都、西安、重慶等地也針對規范住房租賃企業經營行為發布通知,要求住房租賃企業開立資金監管賬戶。
近日,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城一安置房小區樓房主體工程建成完工,進入小區地面平整、綠化美化等附屬設施施工階段。可以說,“十四五”時期房地產政策的主基調仍將是“房住不炒”,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將是清晰的方向。
“一方面受中介門店放假影響,另一方面假期第一天看房客未達到高位,但預約看房的客戶明顯增多,預計假期后續日成交可達5~6單。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也認為,受樓市調控政策影響,以及今年8月房地產市場成交規模亮眼,出現“搶跑”等因素,導致今年樓市的“金九”成色不足。
賣了深圳房子,成功在北京買房的方女士,在9月開學前辦理完了交易手續。這一輪漲價運動始于“小房子,飛于豪宅線,停于調控”,這是當地媒體對于今年深圳房價的總結。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最近,一則“全國有6540萬套空置房”的消息引發了熱議。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500萬套左右的房子待售,并不代表房地產市場的銷售情況遇冷。
據港媒報道,因為電影《美人魚》的火爆,很多投資方十分看好周星馳,并在2016年與其簽下對賭協議,入股13.3億和周星馳合作,要求四年內公司利潤達到10.4億。
原標題:觀察丨八省會人口超千萬:成都總量第一 廣州、鄭州增幅最大 財經記者統計顯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從人口實際增量看,有7個城市9年間增量超過100萬人,廣州、鄭州和杭州位居增量前三。(以上內容摘選自第一財經《省會城市人口變遷:8城破千萬關口,廣州鄭州增速最快》)
近日,住建部、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會議為房地產融資劃定的“三條紅線”引發廣泛關注。新的調控政策之下,房企難再任性“買買買”,銷售慘淡而開發投資火熱的樓市別樣風景迎來終局。
8月2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研究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交易商協會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以及部分房地產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