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1日17:27 來源:微言教育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鼓舞了全國的青年學子,各高校以“@大接龍”方式,掀起了全國范圍內聯學接力、互動分享的學習熱潮。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無論是前線還是后方,廣大青年學子將總書記回信精神作為人生指引,用自己的方式,接力抗疫,以實際行動升華學習成果,以志愿行動回應祖國召喚,筑成了抗疫戰場上一道道亮麗的青春風景線。
抗疫前線
爭當最美的青春逆行榜樣
北京大學藥學院2017級直博生黃雨佳的家鄉位于湖北省松滋市,也是經受疫情考驗的重要地區。從身為感染科醫生的父親口中得知松滋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緊缺的情況后,黃雨佳主動向父親“請戰”。在向父母再三保證做好防護后,黃雨佳同父親一起,走進了一線戰場。在疫情初期,感染科室醫療物資緊缺,有的N95口罩得反復殺菌,使用三四次;醫療設備單薄,新的設備到了之后得現學現用;病人的呼叫聲、電話聲、醫護人員忙碌聲此起彼伏。但從剛剛走進一線的忙亂,到日漸嫻熟地應對各種挑戰,黃雨佳從來沒想過退縮。“父母都是醫務工作者,再加上北大醫學的知識儲備,還有那么多逆行者榜樣,所以我并不怎么害怕。”
“目前您捐獻的血漿已由省血液中心按照站內質量控制標準,進行了制備、病毒滅活及實驗室常規檢測,在檢測結果全部合格后,已于2月18日早晨10點發往我省指定重癥患者救治醫院——唐都醫院,將用于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的救治。”這份捐獻的血漿來自于白威,他是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的在讀研究生,也是陜西省第一名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2月10日痊愈出院后,在家休養的他接到主治醫生王泳駿大夫的電話。“他回訪我的治愈情況,然后問我是否愿意捐獻血漿,當即我就答應了。”白威說,“受到了那么多人的關心幫助,我也應該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給社會做一份回饋。”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數據收集也很重要。”1月23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全科教學基地主任薛青接到通知,醫院需要志愿者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全科基地迅速組織,在醫院輪轉的19名全科規培醫師全都主動報名,并組成了疫情上報小組。1月24日是大年三十,這天張雪玲24小時值班。“到了晚上家里打來了視頻電話,爸媽看我穿著白大褂突然安靜下來,那晚他們跟我說了很多,最多的就是‘要保護好自己’。”不止規培醫師,中大五院有60余名研究生參與新冠肺炎防治相關工作,他們堅守在臨床或科研的崗位上,與前輩們一起并肩戰斗。正如負責引導發熱患者的研究生張叢楠所言:“雖然我現在還是一名學生,但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名醫生;我無法像前輩們那樣奮戰在一線,但可以盡一份微薄之力,為珠海人民做點事情。”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醫學檢驗專業大四學生郝鶯歌在去年6月被學校派到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實習。春節前,她打包好行李準備回老家過年。然而疫情來襲,檢驗所承接了部分新冠病毒樣本的核酸檢測工作。看到單位發出的戰“疫”動員令,她決定留下來。每天的檢測工作復雜而又枯燥,信息錄入、核酸提取、基因擴增、結果分析……但郝鶯歌每一個環節都完成得很細致,她經手的病毒樣本,從未出現過紕漏。“我希望能夠做到對每一例樣本負責,對每一位患者負責。”郝鶯歌說,“最忙的時候,實驗室平均每天約檢測8000份樣本,3月1日當天就檢測了1.2萬份樣本。”
因為武漢火神山醫院的緊急建設,需要征調父親前往武漢技術支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大四學生徐子揚從大年初一起,便和父親一起奮戰在建設火神山醫院的戰場上。回想起熱火朝天的那十幾天,徐子揚仿佛做夢一樣。父親參與重癥病房建設,每天天沒亮便前往現場,一直忙到次日凌晨兩點才回來休息。徐子揚每天跟隨父親的項目組,遞工具、搬物資,幫忙做一些技術、施工和傳達信息的工作。“每晚回去的時候,大家都會感覺特別冷,不是因為溫度低,而是因為連續工作了16小時,衣服已經從里到外濕透了。”面對“英雄”的說法,徐子揚認為:“關鍵時候挺身而出,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因為熱愛,僅此而已。”
當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起胸膛站排頭,廣大青年學子不懼風雨,勇挑重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投身基層
挺起年輕的“脊梁”與擔當
在河南省武陟縣中水寨村,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馬姣姣、同濟大學博士研究生馬明杰、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馬霞飛、河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王志靈、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馬蓓蓓、新鄉醫學院碩士研究生馬婷婷、天津工業大學本科生秦潤潮、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本科生趙文賜等10名大學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報名參加駐村幫扶與抗擊疫情工作。他們輪流值班,每天三次巡邏,開展村防控監測點執勤、巡街防疫宣傳和村內消殺工作。馬姣姣說:“看到我們大學生來了,村民們都會回家待著。”疫情有所緩解、開始復工復產后,他們又到村里的無花果基地幫村民種植苗木,灌溉農田,或去幫村里的初高中學生輔導功課,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的困難。
這樣一次特別又寶貴的“家鄉思政課”,讓他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和理解,也更加堅定了他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信念,7名大學生在防疫一線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而這次特殊的“勞動進課堂”社會實踐,也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基層工作的重要性,他們發出了在社區和村級組織設立“大學生勞動進課堂實習基地”的倡議,提倡假期返鄉大學生在基層社區和農村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化環學院大二學生謝小玉是一名00后社區志愿者,每天需對接武漢東湖新城社區30號樓200多戶居民的生活需求,主要日常工作是買藥、買菜、取快遞等,直接服務700余名居民。她最常做的,就是推著小推車,到小區旁的超市里,幫居民們把生活物資一趟一趟往回搬。“一次幫兩三家買,夠他們用上三四天。”生活物資配送點,位于社區最南端;30號樓棟,位于社區最北端。二者之間的距離,接近300米,跑兩個來回,就超過了1公里。這名年輕的志愿者,擔起了社區里路程最遠的配送任務。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武漢東湖新城社區,謝小玉向總書記匯報了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聽完匯報后感慨地說:“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
在武漢市硚口區中山社區玉帶匯景苑社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大二學生余漢明也是一名社區志愿者。這個穿著紅馬甲整天跑來跑去的小伙子被居民們親切地稱為“余師傅”。志愿服務開始以來,他不懼風險,一天未休,幾乎每天都從上午8點忙到晚上11點,有一天便代購了七八百條魚。“代購采購的工作雖然繁瑣,但居民的笑容和衷心的感謝就是我最大的動力。”余漢明說。4月1日下午,在家鄉武漢,余漢明通過線上視頻形式面向黨旗進行入黨宣誓,成為疫情期間北航第一名“火線入黨”的大學生志愿者。“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是年輕的一代,也是代表希望的一代,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隊伍,大家一起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武漢必勝!”
這些“嬌滴滴”的大學生戰疫隊伍,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社會的各個角落貢獻著他們的青春力量,展現著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服務后方
接力前線的愛與希望
東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開展了“關愛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抗疫馳援醫護人員子女志愿服務計劃”。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拿出“看家本領”,設計課程體系,錄制網課,采取線上對接的形式,以學業輔導、思想引領、心理輔導等為主,以親情陪伴、自護教育、科普教育等為輔,提供志愿服務。他們根據支教時所教的課程和年級分組,采取“一對多”的形式,開展個性化輔導。同時,他們還利用專業優勢,開設線上的少年編程、樂高課程等科普實踐活動。東南大學團委負責人說:“關愛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計劃充分展現了青年生力軍的作為,雖然我們的青年學生不能挺身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但是他們用另一種方式在做著青年志愿突擊隊,希望這綿薄之力能減少一線‘英雄’們的后顧之憂。”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2019級碩士生孫澤嵩是“清華大學研究生抗擊疫情服務隊”第11分隊的隊長,他組織隊員們制作講解課程,開展直播討論,進行在線答疑,向對接的孩子們傳授學習方法。孫澤嵩說:“我們希望以這樣的方式,為那些奮戰在一線的抗疫人員解決后顧之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繼續正常的學習生活。”服務隊共招募314名志愿者,成立了20支志愿分隊,與243位一線抗“疫”人員子女結成了“精準幫扶對子”,累計開展了近40次大型直播/錄播授課,為3500余名課業受疫情影響的孩子們提供了幫助。
“醫生,我這幾天心情不好,總是想著新聞里那些人和事無法自拔,焦慮到睡不著覺了。”防疫期間,身體健康備受關注,心理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疫情發生后,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聯合學校學生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緊急籌備,由心理學、醫學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志愿者組成團隊,開通了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輔導服務,為全國受到疫情影響人員提供一對一服務。“在熱線開通的第一分鐘,就有將近30個電話打入。”而在復旦大學,也有一個被稱為“糖心旦”的朋輩心理互助項目平臺。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心理學專業2017級本科生王瑞琳從2月1日開始,累計在線服務248小時,回復消息1400余次,為100余名同學提供心理陪伴和傾訴空間,同時還為湖北地區青少年兒童提供志愿輔導,從心理學的角度為他們訂制“成長陪伴”計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劉明波說:“王瑞琳同學和她所在的‘糖心旦’朋輩心理互助項目團隊是一支‘戰斗小分隊’。”
抗擊疫情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戰斗。面對這場特殊的考驗,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深入基層,扎根群眾,正在加速成長,他們用智慧與擔當,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貢獻著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
相關閱讀
我們都是收信人!全國高校學習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大接龍”進行中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注明來源↓↓↓
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號:jybxwb)
李文超(左一)在鄭州市二七區興華社區疫情防控卡點指導居民掃碼登記(3月30日攝)。作為貴州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杜富佳從湄潭準備出發前往湖北(2月20日攝)。
新華社鄭州4月12日電 題:“95后”大學生郝鶯歌:退掉車票,她選擇直面病毒 新華社發 當三全學院醫學檢驗學院常務副院長胡淼聽說了郝鶯歌等人的故事后,特意為他們舉辦了一次連線直播。
在救護一線,河南支援湖北醫療隊中1000多名青年黨員、團員義無反顧地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2月2日,剛剛值完兩周夜班的河南日報青年記者劉曉波接到命令,隨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赴武漢采訪。
2月26日19時20分,記者撥通電話時,身在武漢的郝鶯歌正忙著“扒拉”簡單的晚餐——半個小時后,她將進入實驗室,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自動化提取做好前期分裝工作,并將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時30分。
” “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本是河南省第三人民醫院職工劉光耀和喬冰訂婚的日子。劉光耀和喬冰。梁少智想都沒想,立刻就報了名。算是一家人齊心協力抗擊疫情了。疫情當前,戰斗到底 河南90后,行!
2月26日19時20分,記者撥通電話時,身在武漢的郝鶯歌正忙著“扒拉”簡單的晚餐——半個小時后,她將進入實驗室,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自動化提取做好前期分裝工作,并將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時30分。1月22日,當她退掉當天返回河南的車票,毅然選擇留在武漢,成為一名在前線與病毒搏斗的“戰士”時,她的人生開始變得不同。
編者按: 在疫情肆虐的危急關頭,有宅在家為國作貢獻的普通市民,更有主動請命奔赴一線的“逆行天使”,他們讓人感動,但,也讓人揪心。胡炳倩和李俊珊都是河南支援武漢的醫護隊成員,也都來自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大年初六是胡炳倩34歲生日,大年初五是李俊珊28歲生日。
2月4日下午,在熱火朝天的河南“小湯山”醫院建設工地現場,來自河南中醫藥大學的在校大學生朱順超,正和工友們一起運送建筑材料。據了解,朱順超寒假剛到家,就從網上看到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河南要啟動建設“小湯山”醫院,內心就萌生了要為醫院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自天津市32家醫院的39名醫生,96名護士,以及3名領隊,共計138名醫療隊員集結遠征,馳援湖北,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今天下午4時,138名醫療隊員組成的天津醫療隊踏上了飛往武漢的航班,隨著飛機的起飛,白衣戰士們踏上了馳援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第一線,走向了抗擊疫情的主戰場。
圖為:20世紀70年代,樊錦秀回鄉參加“赤腳醫生”培訓班的師生合影。受訪者供圖 回鄉第三天,樊錦秀便參加了當時公社舉辦的“赤腳醫生”培訓班,由此開啟“從醫之路”。45年從醫生涯的一路執著堅守,樊錦秀雖有心酸坎坷,但她卻堅定地說:“一路奉獻,一路感恩,一路筑夢,感恩時代與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