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7日11:31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晨/整合
2020年
第一批90后進入“而立之年”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
與病魔較量的戰斗中
曾經被守護的90后
已經成為一支青春力量
在守護著別人的健康和生命
一次次義無反顧的選擇
一個個奔波忙碌的身影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
那些來自河南的90后
正書寫著令人感動的故事
……
退了回家的車票,選擇留在武漢與病毒打交道
22歲的郝鶯歌,
這個寒假與往年相比很不一般。
來自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醫學檢驗專業的她,
從1月23日開始在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實習。
郝鶯歌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
決定退掉當天的返鄉車票,
開始冠狀病毒的核酸提取工作,
成為一名光榮的“逆行者”。
戰“疫”一線的郝鶯歌。
“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渺小,
在疫情防控中能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
但多一份力量,就能早一點戰勝疫情!”
“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
朱海秀是廣東醫療隊的一名護士,
這個1997年出生來自河南嵩縣的年輕女孩,
因為工作強度和壓力,
帶著重重的黑眼圈。
接受采訪時的朱海秀。
在接受央視的采訪時,
她不想對著鏡頭,
向爸媽報平安。
她說:“我不想哭,
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
眼淚就在眼眶里打轉,
她擺了擺手,
說了句對不起。
沒有鮮花,沒有祝福,沒有鉆戒,但是今天你有我
2月9日,
本是河南省第三人民醫院職工劉光耀和喬冰訂婚的日子。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
打亂了他倆的訂婚計劃。
劉光耀和喬冰。
這兩位90后,
第一時間報名了支援武漢。
2月9日這一天,
身在武漢醫院的劉光耀,
找了一枚回形針,
然后用它制作了一枚戒指,
單膝下跪,向喬冰求婚,
“今天沒有鮮花,沒有祝福,沒有鉆戒,
但是今天你有我。”
喬冰眼含熱淚,
接受了劉光耀的求婚。
這個用回形針制作的戒指,
應該是2020最美的戒指了吧!
父母就是我的榜樣,我也要盡己所能
今年30歲的梁少智,
來自中建七局安裝公司市政分公司經開管廊項目。
大年初一晚上,
原本準備在家“宅”一個假期的他,
突然接到單位通知,
號召員工參與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病區項目建設。
梁少智想都沒想,立刻就報了名。
主動請纓的梁少智。
原來,他的父母在醫院上班,
今年春節也沒有休息,
一直參與疫情防控方面的工作。
“爸爸媽媽一直奮斗在疫情防控一線,
他們是我的榜樣,我也想盡己所能做點什么。”
父母得知他的決定后,十分支持。
“兒子,去吧,爸爸媽媽支持你!
算是一家人齊心協力抗擊疫情了。一定要注意安全。”
沒有生而英勇
只是選擇無畏
疫情當前,戰斗到底
河南90后,行!
難忘安徽,一聲“行動起來,到一線去,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動員令,安徽衛健系統45萬干部職工立刻進入戰時狀態,全員在崗。難忘安徽,抗疫與生產“兩手抓、兩不誤”,以更有力舉措投入“兩個戰場”作戰,為抗擊疫情、穩定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90后劉芳芳,大學畢業后返鄉,她堅信,只有發展現代化農業 ,農村生活才能更好,6年下來,“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讓1000多戶村民收入翻倍。
“聽完李書記的宣講,我作為師范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能夠做到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畢業以后為甘肅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四川,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四川省委宣講團分別走進省內多個市州和高校、消防等單位,開展全會精神宣講。
2016年以來,廣州市累計向畢節市、黔南州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2.16億元,選派黨政干部129人、專業技術人才4398人;2020年11月,畢節、黔南所有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
近年來,“脫發”和“禿頭”已經成為了時下討論的話題,不少90后、00后以“禿頭少女”、“禿頭青年”自稱。脫發問題的蔓延帶來的是假發套、生發營養液等防脫產品銷售量的暴增,相比于其他美妝產品,防脫用品的增長比一枝獨秀。
來自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發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大批90后也已經加入到脫發的陣營中來。
挺拔的身姿、爽朗的笑容,初見江震佳,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這位90后大男孩是桃浦鎮新楊村村民委員會主任。今年5月,江震佳還組建了一支由15名在職青年退役軍人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結合社區微型消防站建設,定期組織消防培訓。
新華社鄭州11月15日電題:哪里需要 我們就在哪里——抗疫凡人英雄掃描 2月12日,薛榮帶領第三支黨員突擊隊逆行馳援湖北省十堰市,不僅捐贈了1500斤84消毒液、1500斤醫用酒精以及緊缺消毒防護物資,還進駐十堰市人民醫院。在持續200多天的疫情阻擊戰中,河北省“三道防線”民警輔警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強度。
” 視頻中奶奶坐在床上吃飯,爺爺剛開始夾了菜放到奶奶碗里,但奶奶又放了回去,隨后爺爺又親手喂給奶奶吃。兩位老人都已90歲高齡,按中國對婚姻的說法,50年為金婚,80年為鉆石婚,他們的愛情早已超越了金婚。
陳高宏還記得,當年在浦東開發辦那間簡陋的辦公室里就掛著一句話:“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這種重大項目的建設也倒逼政府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率,未來這將是上海浦東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