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9日15:27 來源:中安在線
中央網信辦等四部委近日聯合印發《2020年網絡扶貧工作要點》,部署了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等28項重點任務。專家表示,通過完善信息基礎、補齊網絡短板,網絡扶貧行動將進一步激發脫貧攻堅的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實施網絡扶貧行動,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扶貧工作隨時隨地、四通八達,讓貧困地區群眾在互聯網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2020年網絡扶貧工作要點》旨在以信息基礎完善、補齊網絡短板等工作為重點,推動網絡扶貧行動邁上新臺階,激發脫貧攻堅新動能。初心不改扶貧忙,疫情難阻脫貧志。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可以發揮網絡扶貧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破解貧困地區的“資源限制”,開辟脫貧攻堅的“新通道”。
著力打通貧困地區發展信息網絡。積極支持貧困地區網絡建設,做精準信息技術扶貧的提供者。重點聚焦“三區三州”存在信息閉塞、通信落后、商業模式滯后等短板,用“繡花”功夫推動信息技術與扶貧工作深度融合,將有線的寬帶、無線的4G連接起信息“天路”,幫助貧困地區融入現代社會,讓困難群眾通過互聯網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突出建用并舉,落實網絡提速降費政策,加大信息惠民力度,服務支撐網絡扶貧行動。鼓勵網信企業定制價格低廉、簡單易用的手機終端,研發網絡扶貧移動應用程序和民族語言語音、視頻技術,努力實現貧困人口終端覆蓋、信息覆蓋、服務覆蓋。構建面向貧困村的電子政務平臺,促進網上辦事、村務公開,增進信息惠民實效。
著力構建貧困地區電商服務格局。積極推動農村電商扶貧行動,做精準特色產業扶貧的踐行者。加快農村物流網點建設,提高物流效率,讓“送進來”更容易,“運出去”更輕松。農村電商要發展,人才同樣是關鍵。將各類涉農專家、企業電商平臺專家、數據分析專家、創業培訓專家等吸納進人才庫,通過定期的培訓計劃,打造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生態圈。加強品牌培育,提升標準化水平,提高品控能力,推動電商與特色農業、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等地方優勢產業的有機融合。支持因地制宜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等長效扶貧產業,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用信息技術為農村賦能,可推動生產要素向鄉村回流、提升生產效率,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為鄉村治理注入更多互聯網基因。
著力強化貧困地區網絡扶智行動。積極開展網絡扶智行動,做精準就業創業扶貧的推動者。隨著教育扶貧的不斷發展,鄉村學校硬件有余、軟件不足的情況相當普遍,要加快貧困地區學校網絡覆蓋和網絡教學環境建設,提升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水平。精準供給優質教育資源和應用,發揮雙師課堂、“和教育”云平臺等產品優勢,利用“云+端”一體化的模式,有效解決優質資源共享的深度與廣度問題,讓貧困地區的教師和學生能夠共享名師名校的各類課件、課程資源,有效促進教育公平。利用網絡教育與網絡文化,吸收農村貧困人口、留守婦女、殘障人士等發展電子商務,實現貧困人群自主創業就業,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為脫貧摘帽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網絡扶貧是新時代賦予扶貧工作的新契機、新舉措、新手段,只要我們會用善用、用足用好,定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質增效。
消費扶貧通過政策推動,定向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擴大了消費群體、打通了銷售渠道,以直接明了的方式幫助貧困地區解決了農產品銷售問題。
新華社記者 張浩波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脫貧前的江西井岡山神山村一角(2016年1月攝);下圖為2019年9月拍攝的江西井岡山神山村一角。2018年4月,黃杜村20名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村里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大對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扶持力度,推進東西部地區扶貧協作,區域性減貧成效明顯。魏后凱指出,要想真正穩定脫貧,必須長短結合、標本兼治,通過發展長效扶貧產業,建立起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防止脫貧人口再返貧。
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再到精準扶貧,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出臺實施了一系列中長期扶貧規劃,探索出一條符合國情的農村扶貧開發道路。魏后凱指出,要想真正穩定脫貧,必須長短結合、標本兼治,通過發展長效扶貧產業,建立起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防止脫貧人口再返貧。
8月底的一天,貴州畢節市大方縣副縣長張勇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廣州一家桐木加工企業想幫扶大方縣建種植基地。張勇很歡迎,但拋出了一籮筐問題。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在穩定增長、創業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十九大以來,在黨中央的號召下,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堅實力量。
真正需要反對的是,有參與能力而拒絕參與扶貧過程,坐享分紅、等待“被送錢”而謀求脫貧的現象,而非上述介紹的這些“分紅式扶貧”手段。” 不難想象,“分紅式扶貧”雖好,但方式不對,客觀上就會助長一些貧困戶的“坐享其成”心理,并且客觀上也會在貧困戶之間造成不公平影響。
3月5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發布扶貧助農年報,報告顯示,2018年度,拼多多平臺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額達653億元,較2017年的196億元同比增長233%。拼多多扶貧助農報告顯示:銷量過百萬的“冠軍農貨”中,雪蓮果、芒果、百香果、大蒜、小黃姜等名列前茅。
作為“老兩會”,在過去的16年里,張近東共提交70多份提案與建議,涉及民生改善、社會發展、行業變革等多個領域。立足長效扶貧,用“產業化、品牌化、專業化”振興鄉村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核任務。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落實“底線任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只有把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的政策導向牢固樹立起來,動真格、見真章,才能補齊短板,更好發揮“三農”的壓艙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