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9日15:2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 題:中國專利申請躍升世界第一可貴在哪
新華社記者李蓉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7日公布,2019年中國首次成為該組織《專利合作條約》框架下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這一成績凸顯中國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彰顯中國創新的實力與潛力,振奮人心,難能可貴。
可貴之一在于,中國專利申請數量躍升步伐大。眾所周知,專利所有權是一個國家工業技術能力的重要標志。1999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收到中國提交的專利申請為276件,2019年這一數字飆升至58990件,20年間增長了200多倍。而且,中國的躍升帶動亞洲整體的上升,來自亞洲的申請已占全部申請數量的半數以上,表明創新格局在向東方轉移。
可貴之二在于,中國企業成為專利申請的“弄潮兒”。全球專利申請報告數據顯示,企業成為新技術開發的主力。在眾多申請者中,中國華為公司以4411件專利申請連續三年成為企業申請人第一名,排名靠前的創新企業還有中興、阿里巴巴和騰訊。這說明這些迅速成長的企業已經有能力克服自主研發的高成本、長周期和高風險,成為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巨大潛能。
可貴之三在于,中國對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始終不渝。中國專利申請數量為何能持續“加速度”上升?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為何能持續數十年高速發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高銳認為,中國將知識產權置于戰略高位,在各個經濟領域都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并持續數十年表現出長期政策決心,這些經驗值得與其他國家分享。
還應當看到,我們不能因此而自滿。《專利合作條約》體系開始運行于1978年,這一體系和我們的改革開放同庚。中國用數十年時間走過西方知識產權體系幾百年的發展歷程,繼續踏踏實實勤練“內功”非常重要。從宏觀來說,面對更加復雜的國際發展環境,如何把創新推向深入,如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跨越,正成為緊要課題。從微觀上看,我國企業和研究機構要繼續奮發有為,扭轉在核心技術領域常常遇到的被動局面。
展望未來,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全球競爭的主要領域之一,挑戰與機遇并存。中國將繼續不斷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促進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打造爭相創新的良好局面。
新華社廣州11月22日電題:“讀懂中國”與會人士:開放的中國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大信心 ” 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認為,疫情期間,中國采取一系列舉措幫助廣大中小國家提升應對疫情的能力,為世界經濟增加了穩定因素。“新基建”在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定根基的同時,也將助力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
阿恩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阿諾德(左一)向觀眾推介自己設計的一款使用增強現實技術的摩托車頭盔。15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在深圳閉幕,3300多家海內外展商帶來了近萬個“黑科技”項目參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說了這么一句話,“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就在“十三五”規劃制定后不久,中央舉行了一次重要會議,跟過往討論大戰略不太一樣,這次會議,討論了6件“小事”: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題:進取中國 博惠世界——從進博會看“雙循環”的全球驅動力 新冠疫情陰影之下,中國經濟率先企穩,中國市場持續回暖,給世界帶來穩定之錨。縱觀三屆進博會,經貿合作“成績單”步步高升,而“開放”是不變的承諾。
“中國通過進博會平臺向各國開放超大規模市場,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這種開放包容精神非常可貴。安鞏說,中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跨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
“中國在五年計劃中誓言堅持高質量發展,打造科技強國”“中國的新五年計劃雄心勃勃,要建成全球科技強國”……近兩天,彭博社、《財富》雜志等國際媒體不約而同地從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提煉到“創新”這個關鍵詞。
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多國專家學者積極關注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并表示,此次會議向國際社會釋放出未來中國發展的重要信號,也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斯瓦蘭·辛格:召開會議本身就很了不起,因為在當前環境下,能夠召開這么大規模的會議并非易事。
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薩爾瓦多媒體人 比亞格朗:中國有望在今年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實現這一目標對世界將是一個鼓舞,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就意味著要在世界范圍內消除貧困。
“桑枝總生物堿作為新藥獲批上市,是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標志性成果,但上市不是終點,研發不能停下來。毋庸置疑,中醫藥傳承下來的豐富實踐是一個獨特的思想體系,是值得用新的技術去挖掘的“寶庫”,可能輸出更多的中國創新藥。
凡胡爾說,中國政府在經濟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確立了發展方向。凡胡爾高度評價今年以來中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紓困舉措。凡胡爾說,從長遠來看,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將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