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5日10:3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鄭明達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國全力投入疫情防控,有效抵擋病毒在全球的“第一波”攻擊,為世界贏得時間。面對疫情在多國多點暴發的嚴峻形勢,中國一方面盡己所能,向有需要的國家和國際組織伸出援手,一方面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世界工廠”加速啟動,為世界經濟注入活力,為各國抗擊疫情增添信心。
面對兇猛來襲的病毒,中國迎難而上,有效應對,因為這不僅關乎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還關乎全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中國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向好形勢;中國本著公開、透明和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通報情況,及時主動同世衛組織和其他國家分享有關病毒基因序列。一系列彰顯中國力量、中國效率、中國速度的舉措,構建起了防止疾病國際傳播強有力的第一道防線,為各國抗擊疫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面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蔓延,中國知恩圖報、堅守道義。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國際社會對中國提供的支持和援助。截至目前,中國已宣布向82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非盟提供援助,與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舉行了衛生專家視頻會議。
“鐵桿朋友,風雨同行!”“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團結就是力量”……印在援助物資上的話語,寄托著中國人民的支持與祝福。法國專家說中國經驗可“幫助歐洲少走彎路”,意大利街頭響起《義勇軍進行曲》,塞爾維亞總統親赴機場迎接中國醫療隊……疫情在全球蔓延之時,一幅幅中國同各國共克時艱的畫面溫暖人心。
眼下,中國已經走出最困難、最艱巨的階段,正在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世界工廠”不斷加足馬力,對于當前并不樂觀的世界經濟無疑是重大利好。特別是中國醫療防疫物資生產能力的快速恢復和提升,將為全球醫療及防疫物資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撐與保障,為全球各地的抗疫斗爭提供支持與幫助。
疫情面前,更能體現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抗疫的正確姿態,面對疫情全球肆虐,各國之間更需多一些團結與合作,采取更為積極主動的防控措施,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奪取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勝利的時刻終將會到來。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題:進取中國 博惠世界——從進博會看“雙循環”的全球驅動力 新冠疫情陰影之下,中國經濟率先企穩,中國市場持續回暖,給世界帶來穩定之錨。縱觀三屆進博會,經貿合作“成績單”步步高升,而“開放”是不變的承諾。
其中,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適應新時代新階段的新特點和新要求,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加快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提供堅實制度保障。我們要勇于聚焦解決深層次和體制性問題,不斷提升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成色”,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贏得美好的未來。
沈桂龍:如期舉辦第三屆進博會,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姿態不會因為疫情沖擊、逆全球化而改變,中國踐行多邊主義的態度堅定不移。曲維璽:中國如期舉辦第三屆進博會,歡迎世界各國企業來搭中國經濟恢復發展的“便車”,共享中國經濟恢復發展的紅利。
連日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內一派忙碌景象,各個展館的搭建和布置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短短一年,從參展商變成投資商,這是進博會的吸引力,這場盛會正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24億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義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6%,年內“首次”轉正。
三季度即將過去,來自各方面的進展顯示,中國制造業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也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了貢獻。7月,為保持工業通信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工信部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深入查找和解決企業、行業面臨的困難和風險。
近日,金融資本研究平臺如是金融研究院發布了一份題為《新基建、新動能、新征程》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相關企業已經站在新基建的風口上,將有賽道升維帶來的增量機會,未來想象空間巨大。
在人們的第一印象中,貿易和貨物密切相關,在古典經濟學里,紡織廠里的羊毛和種植園里的棉花,構成了人們對全球貿易最初的記憶。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憑借強大的制造業能力,已經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美譽,在全球的貨物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
“預計2020年,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只有中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說明,中國經濟復蘇勢頭強勁,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吸引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變。
“開放、包容、創新”,是每一個來到深圳的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如果說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是我國經濟發展對外開放邁出的重要一步,那么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成立則是對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