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20:48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
19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fā)布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出現了多個“首次”。
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0.7%,年內實現由負轉正。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24億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36530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231151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義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6%,年內“首次”轉正。
這么多個“首次”,每一個都不是輕而易舉實現的,每一個都要付出艱辛努力。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今年以來,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zhàn)略成果,創(chuàng)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如,我國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樣的代價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更為重要的,正因為中國疫情“防”得住“控”得準,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有力有效推動生產生活恢復,中國經濟才能先降后升、由負轉正,實現這么多個“首次”。
這么多個“首次”,中國經濟“當驚世界殊”。一個個“轉正”數據,一條條“V型”曲線,說明中國經濟各項指標正在快速修復,引發(fā)廣泛關注。世界銀行等多個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他們認為,龐大的內需市場、制造業(yè)轉型升級和產業(yè)鏈供應鏈的整固、科技創(chuàng)新所帶來的進口替代產業(yè)的發(fā)展、數字經濟、區(qū)域協調及城鎮(zhèn)化、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是中國經濟的主要增長動力。很多國外媒體認為,“中國擁有14億人口規(guī)模的內需市場,這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有力保障。中國擁有穩(wěn)定和發(fā)展經濟所需要的多種因素,包括現代化的經濟結構、充足的金融資源以及大量的人才儲備等,因此有能力應對挑戰(zhàn)。”這么多人看好中國,這么多“首次”疊加,因為中國疫情防控做得好,也因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中國是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14億人口、9億勞動力、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1億多市場主體,具有超大規(guī)模市場優(yōu)勢,同時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yè)門類的國家。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中國這個超級“世界工廠”在那兒,中國這個超級“世界市場”在那兒。這樣的“大海”,創(chuàng)造這么多個“首次”,一點也不奇怪。
這么多個“首次”,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10月20日,《人民日報》刊發(fā)俄羅斯財政部高級研究員謝爾蓋·薩文斯基文章指出,“中國在實現自身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堅持開放合作,為穩(wěn)定世界經濟作出重要貢獻。”墨西哥工業(yè)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研究院院長德拉克魯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成功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復經濟增長,并通過與其他國家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中國的發(fā)展經驗值得借鑒。”今年以來,很多西方企業(yè)在華銷售逆勢上揚,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國內銷售下滑的損失,還使中國成為全球眾多公司的“避風港”。不少西方企業(yè)感嘆,是中國市場彌補了他們的損失。與此同時,直播帶貨等新“玩法”正在全球掀起一股新潮流,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中國跨境零售電商平臺速賣通正在將國內已經非常成熟的電商直播帶貨模式復制到海外,推進全球社交電商生態(tài)建設和普及。大量事實表明,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復蘇將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乘數效應。中國實現這么多個“首次”,為其他經濟體經濟發(fā)展提供廣闊市場和合作機遇,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中國動力,帶來發(fā)展紅利。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報道)
責編:馬婉瑩
相關閱讀
【地評線】大眾銳評:澎湃新動能,需要更多世界領先的綠動力
大眾銳評丨“首次轉正”詮釋中國經濟韌性和發(fā)展活力
前8個月全市4443戶小微企業(yè)首次獲貸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題:進取中國 博惠世界——從進博會看“雙循環(huán)”的全球驅動力 新冠疫情陰影之下,中國經濟率先企穩(wěn),中國市場持續(xù)回暖,給世界帶來穩(wěn)定之錨。縱觀三屆進博會,經貿合作“成績單”步步高升,而“開放”是不變的承諾。
其中,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適應新時代新階段的新特點和新要求,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加快發(fā)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提供堅實制度保障。我們要勇于聚焦解決深層次和體制性問題,不斷提升發(fā)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成色”,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fā)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贏得美好的未來。
沈桂龍:如期舉辦第三屆進博會,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姿態(tài)不會因為疫情沖擊、逆全球化而改變,中國踐行多邊主義的態(tài)度堅定不移。曲維璽:中國如期舉辦第三屆進博會,歡迎世界各國企業(yè)來搭中國經濟恢復發(fā)展的“便車”,共享中國經濟恢復發(fā)展的紅利。
連日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內一派忙碌景象,各個展館的搭建和布置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短短一年,從參展商變成投資商,這是進博會的吸引力,這場盛會正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
三季度即將過去,來自各方面的進展顯示,中國制造業(yè)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也為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作出了貢獻。7月,為保持工業(yè)通信業(yè)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暢通,工信部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深入查找和解決企業(yè)、行業(yè)面臨的困難和風險。
近日,金融資本研究平臺如是金融研究院發(fā)布了一份題為《新基建、新動能、新征程》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相關企業(yè)已經站在新基建的風口上,將有賽道升維帶來的增量機會,未來想象空間巨大。
在人們的第一印象中,貿易和貨物密切相關,在古典經濟學里,紡織廠里的羊毛和種植園里的棉花,構成了人們對全球貿易最初的記憶。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憑借強大的制造業(yè)能力,已經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美譽,在全球的貨物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
“預計2020年,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只有中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說明,中國經濟復蘇勢頭強勁,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吸引外資的綜合競爭優(yōu)勢沒有變。
“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是每一個來到深圳的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如果說深圳經濟特區(qū)的建立是我國經濟發(fā)展對外開放邁出的重要一步,那么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è)合作區(qū)的成立則是對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詮釋。
東莞號稱“世界工廠”,這里的經濟外向度超過了100%。吳吉超的鞋廠在3月份就開工了,雖然沒有訂單,但工廠的水電租金等固定開銷卻一項也沒有減少。彭甲文在東莞開了11年鞋廠,生意最好的時候,他的工廠年銷售額超過一個億,也是厚街數得上的大鞋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