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4日10: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20世紀90年代,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尤其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傳播媒介快速發展時期,信息成為深刻影響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和解決的重要因素。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信息傳播的強大力量同樣隨處可見。在這樣一個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沖擊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時代,媒介素養成為現代社會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質。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信息的獲取、解讀、評判、傳播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所用的能力。在重大突發事件尤其是公共衛生事件中,具有良好媒介素養的公眾能夠正確、及時地獲取真實信息,全面、系統地解讀信息,理性、科學地判斷信息,積極、有效地傳播信息,這將為突發事件最大程度上積極解決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強大的社會動員和建構暢通的溝通過程。
堅定對主流媒體的信任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涉及面廣、影響程度深,為公眾所密切關注,與其相關的所有碎片式的信息都被公眾迫切地收集,作為“拼接”“還原”事件的素材,因此信息源作為信息傳播的“引發者”對傳播效果有著重要影響。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的信息生產模式弱化了“把關人”的作用,其隱匿性特征使散落在現實世界的個體極易以相對匿名的方式集聚在網絡世界形成群體極化傾向,從而導致片面化、娛樂化、虛假化的信息彌漫在網絡空間。
互聯網時代,信息不對稱的技術壁壘基本上已被打破,信息內容的權威性和客觀性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中便成為關鍵,這正與主流媒體的自身特點相契合。我國的主流媒體主要是指中央、各省市區黨委直接領導的各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這個角色決定了主流媒體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過程中具有獲取信息渠道的全面性和便捷性,也決定了其所發布的信息真實性和權威性。
堅定對主流媒體的信任,就要深刻理解和全面貫徹黨的領導。主流媒體是黨的聲音的反映,是黨和政府政策與精神的傳遞,其對社會的責任擔當最本質的體現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決定了主流媒體生產傳播信息的出發點與公眾對健康、安全的訴求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這也正是主流媒體被公眾信任的最深層次原因。
增強公眾的信息免疫力
互聯網時代的傳播方式使信息數量呈現出裂變式增長,良莠不齊的信息洪流客觀上已成為公眾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直接影響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也深刻影響著公眾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信仰。特別是一些商業媒介和自媒體,希望通過噱頭、獵奇和扭曲的信息吸引關注、獲得流量、產生效益,增加了信息的不確定性和識別困難性。法國學者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指出,當個體不了解自己所面對的事物時,就會從外部世界尋找證據,傾向于盲從群體行為和群體心理。虛假信息、極端信息、低俗信息的傳播形成了巨大的負面能量,遮蔽了事實真相,形成彌漫著焦慮、多疑、恐懼的網絡環境和社會氛圍,成為干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解決的因素之一。
提升公眾的信息免疫力,首先,要引導公眾樹立科學的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指人對信息敏銳的感受力、判斷力和洞察力,即人主動尋求信息、敏銳獲得信息、客觀判斷信息、充分利用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在信息化時代,整個社會的運轉和人的生存都依賴于信息發出與接收的動態關系,人無法脫離信息而存在,因此公眾需主動學習和掌握處理現代社會信息價值的能力,形成自覺、自如地搜集、發出和轉換信息的意識,才能在突發事件發生時以有效的方法、正確的渠道、積極的意識主動尋找答案。其次,要提升對互聯網的運用能力。人們總是傾向于從海量信息中接收符合自己喜好的信息,尤其是對社交媒體信息的高度依賴,以致所吸收的內容越來越狹隘。互聯網的開放性使資源共享成為可能,這為公眾學習創新提供了條件,但前提是公眾要形成良好的用網習慣,主動建立全媒體的信息渠道,接收不同網絡主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的立場觀點,提高自身獲得、解讀、分析、評價與傳播各類信息的能力。
提升公眾的信息傳播力
互聯網時代的去中心化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也必然帶來人人都是中心的多中心現象,公眾在自媒體等網絡平臺可以對信息點贊、評論和轉發,并在互動過程中完成從傳統的受眾角色到傳播者角色的便捷轉換。信息在這種無數次的轉換中形成指數級爆發,成為影響突發事件裂變速度、程度和深度的重要因素。公共衛生事件事關每個人的生命安全,觸及所有人的生命底線,因此所有公眾都是相關信息的易感人群,形成對信息的巨大需求。此時,傳遞給受眾的那些信息,將密切影響事件處置進程和社會輿論形成。
提升公眾信息的傳播力要充分利用好每個人的傳播渠道。在自媒體極度發達的今天,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流量中心,能夠將客觀真實的信息迅速暢通傳達至與自己有關的圈層;要謹慎選擇傳播內容,使每一次轉發都是受眾悅納的有效傳播,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營造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的精神力量;要適當進行升級傳播,以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多樣化的闡釋方法對信息進行精加工,避免網絡信息同質化影響傳播的有效性。
(本文系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五四精神’在全媒體時代的傳播機制研究”(2019YBMK01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 跳轉到: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 跳轉到:
8月3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學習強國號正式上線,權威辟謠信息發布再添新陣地。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是由中央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主辦、新華網承辦,多家中央部委指導、行業性和區域性辟謠平臺聯合、各領域專家參與的國家級的網絡辟謠平臺。
…… 新聞速遞:最近,一段“一人訓孩子、全小區受教育”的視頻,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熱議。清朗的網絡空間不能任由“狼來了”的故事反復上演,健康的輿論生態還需各方共同捍衛呵護。
媒介素養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必須盡快補上這塊短板。提高整個社會媒介素養,讓謠言失去生存的土壤,有利于為社會營造天朗氣清的輿論空間。
考查形式:常考查對病毒有消毒作用的化學劑(如:乙醚、乙醇、含氯的消毒劑、過氧乙酸等)的溶液配制、分子構成、化學性質等的考查。) 考查形式:“非典”疫情在道德與法治常設的考點有:生態文明、中華民族的精神、網絡謠言、公共秩序和社會責任感等等。
“發送原圖泄露拍攝定位,需同時滿足3個條件:手機GPS定位已打開;拍照設置了保存地理位置;發送原圖。” 鄭寧解釋稱,微信發原圖泄露個人信息所指的其實就是照片所帶有的Exif數據。
層次高、形式活、效果實,值得復制推廣 與會嘉賓和記者頻點贊 一場“大戰”結束,嘉賓和記者興奮不已。“總導演運籌帷幄,課程演練環環相扣豐富多彩;現場主持游刃有余,現場秩序井井有條妙趣橫生;團隊成員配合得當,培訓過程處處用心溫馨備至。
國慶聯歡活動藝術總監張和平說,創作集體自始至終都在尋找絕活,力求給觀眾以超乎想象的視覺沖擊、情感共鳴和心靈震撼。整齊劃一之外,張弛有度、形散神聚,更注重敘事性,更注重藝術性,更強調互動性,是新時代廣場藝術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
《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69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93.7%。 目前,廣東省已在小學課堂開展媒介素養學習,使用的是全國首套進入中小學公共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的《媒介素養》教材。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對推進我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事業作出全面部署。傳統媒介環境下,各級領導干部往往對“線下”面對面溝通較為得心應手,而對網絡上的“鍵對鍵”溝通重視不足,甚至視網絡溝通為“洪水猛獸”。
3月14日上午7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進行第三次通話,雙方在文本上進一步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