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2日10: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蘭州3月21日電 題:保供應 穩就業 促脫貧——甘肅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復工一線觀察
新華社記者胡偉杰、張智敏、杜哲宇
記者近日在甘肅深度貧困地區臨夏回族自治州走訪,看到今年疫情發生以來,深度貧困地區多舉措保供應、穩就業、促脫貧,全力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
扶貧車間:農產品和防疫物資雙保供
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的甘肅拓奇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原本生產防水服的企業,這次疫情中率先轉產生產防護服。作為廈門市對口幫扶臨夏州的東西協作扶貧項目,車間帶動了很多貧困人口就業。
“聽到前線醫護人員穿上我們做的防護服,我們都很高興,這也是我們為國家能夠盡的一份力。”車間工人杓進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最近由于疫情影響,她的丈夫沒有外出打工。杓進春在車間做工的收入使全家穩定脫貧有了保障。防疫期間算上加班費、計件工資,杓進春的收入可達到原來的兩倍。
臨夏州是甘肅牛羊肉產品的主要供應地之一,州內所產的牛羊肉及相關加工食品不僅行銷省內,還運輸到全國各地的市場上。在清河源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輛輛外運牛羊肉的冷鏈物流運輸車輛已經排在工廠門口,疫情期間,為了保持市場牛羊肉價格不受疫情影響波動,工廠在2月14日便在相關部門指導下復工復產。除了牛羊肉冷鏈物流,同時復工的還有方便面、香腸、牛羊醬鹵肉生產線,為市場源源不斷輸送著食品物資。
疫情期間,臨夏州有15個扶貧車間轉型生產口罩,日產能達4萬個,拓奇公司成為甘肅省第一家轉產生產防護服的扶貧車間。截至目前,臨夏州復產率已超過95%以上,復工率達到90%以上。
“保姆式”輸轉勞務 “家門口”就業增收
2月28日,家住臨夏州臨夏縣麻尼寺溝鄉唐尕村的李圓緣和同縣159名務工人員坐上縣里組織的大巴車前往蘭州中川機場,幾個小時的空中飛行后,李圓緣及同鄉又被廈門市組織的大巴車隊直接送到各個廠里。
疫情發生以來,臨夏州許多務工人員不能獨自外出務工,臨夏市和廈門市便攜手共同輸轉勞務人員,組織多批次大巴及航班,費用全部免費,將每位到廈門的務工人員直接從家里送到工廠。
李圓緣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她今年初報名參加了縣上組織的外出務工,目前在廈門市海滄區通達科技有限公司做后檢工作,每月收入可達4500元以上。
家住臨夏縣尹集鎮大灘村的陳尕旦今年50歲了,2016年他得了“骨髓炎”,導致左腿落下殘疾,臨夏縣殘聯介紹他到縣里的扶貧車間學縫紉技術。在這家名叫圓夢服裝布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貧車間,陳尕旦學會了縫紉技術,成了一名熟練的技術工人。疫情期間,車間轉產生產應急口罩,陳尕旦和工友們放棄了春節假期,全體動員起來趕制應急防疫物資。
“口罩做起來簡單,一學就能學會。”陳尕旦說,車間為所有加班的工人實行計件工資,他在防疫期間工資增長了幾乎一倍。記者看到,在工資本上,陳尕旦2月工資收入達到4300多元。
截至3月13日,臨夏州累計輸轉城鄉勞動力142337人,其中省外務工59837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1683人。同時全州264家“扶貧車間”已復工221家,吸納6187人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3066人。
戰疫脫貧兩不誤 未脫貧縣基礎建設迎來了大提升
記者在臨夏州看到,疫情期間無法外出,然而這也讓原本缺乏青壯勞力的農村變得生機勃勃起來。在一些尚未脫貧的深度貧困村,村里的青壯年成了基礎建設提升的“生力軍”,一些貧困村的面貌迎來了大改變。
馬一四么力年前曾在廈門務工,疫情發生后,他不能如期去工廠上班。他所在的東鄉族自治縣是甘肅八個尚未脫貧的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此時正在大規模提升縣鄉基礎設施建設。
馬一四么力所在的鳳山鄉準備修建村小學宿舍,他立即著手準備加入修建工作,這樣既能增收,也能在家門口務工。近期,縣里還專門組織了勞動力技能培訓班,馬一四么力參加了裝載機、挖掘機培訓,為接下來鄉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做準備。
記者了解到,自從甘肅全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從一級降為三級后,全縣就開始在一些有條件的鄉鎮逐步實施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學校建設、道路拓寬、房院改造等都進入加速沖刺階段。
東鄉族自治縣預計2020年投資2.4億元,新建學校27所。截至目前,全縣47棟安居工程已開工建設。
“‘就’在武漢,‘創’贏未來”,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對接大會日前在湖北武漢舉辦。今年,武漢提出22條政策創新措施,對所有在漢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31萬余名應屆畢業生給予14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直到2017年,薛云梅聽說,有朋友經過呂梁護工培訓后去了北京,一個月能掙四、五元,這讓薛云梅動了轉行當護工的想法。通過護工培訓、改變命運,許艷平的經歷被大家口口相傳,受到護工培訓學校的邀請,許艷平多次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放下思想的包袱,走出大山,脫貧致富。
”旺家社區是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規模最大的跨區域移民搬遷安置點,建設住房62棟,安置了來自思南、印江、石阡三個縣的4332戶共18379名困難群眾。為幫助搬遷群眾實現穩定就業,旺家社區新建一座6000平米的“扶貧微工廠”,引進簡單、易學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了近600余名搬遷群眾的就業。
直到2017年,薛云梅聽說,有朋友經過呂梁護工培訓后去了北京,一個月能掙四、五元,這讓薛云梅動了轉行當護工的想法。通過護工培訓、改變命運,許艷平的經歷被大家口口相傳,受到護工培訓學校的邀請,許艷平多次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放下思想的包袱,走出大山,脫貧致富。
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記者柳潔報道:近日,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湖北·武漢)對接大會在武漢洪山體育館舉辦。230多家武漢企業提供超1.2萬個崗位,來自湖北各大高校4000余名應屆畢業生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現場接收簡歷近9000份,達成意向人數近1600人。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土橋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戶楊喜梅在家中收拾家務。
從短期看,人工智能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于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于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