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9日22:12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朱宛玲):民政部相關負責人9日在北京表示,目前全國各級慈善組織、紅十字會已接收社會捐贈資金近300億元。
在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介紹說,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各界積極捐款捐物,“截至3月8日24時,全國各級慈善組織、紅十字會接受社會捐贈資金約292.9億元,捐贈物資約5.22億件。全國各級慈善組織、紅十字會累計撥付捐贈資金約239.78億元,撥付捐贈物資約4.66億件。”
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級各類慈善組織做了大量的工作,匯聚了巨大的力量,但慈善組織的運作能力還有待改善,政府監管慈善能力還有待提高。作為慈善監管機關,民政部未來將繼續總結經驗并提升慈善治理能力。“我們要從這次疫情(防控)中進一步總結經驗,提高政府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重大災難性事件的慈善治理能力。”
另據介紹,截止3月8日,有50多位城鄉社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因公殉職。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在9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將依法做好因疫情防控犧牲殉職城鄉社區工作者的烈士評定和褒揚工作,全面做好撫恤優待。
(記者倪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9日至11日率全國人大常委會慈善法執法檢查組在遼寧開展執法檢查。執法檢查組聽取了遼寧省實施慈善法情況匯報,與政府有關部門、慈善組織、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和捐贈者代表進行座談,并進行實地檢查和隨機抽查。
記者14日從民政部獲悉,民政部近日發布通知,要求各地根據疫情防控常態化需求精準開展慈善活動,優先對新冠肺炎患者、低保對象等六類群體開展關愛活動。
湖北省、武漢市民政部門要統籌安排好省市內外的慈善資源,指導慈善組織、紅十字會建立專項基金,對確定用于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的前期結存捐贈資金和新籌集捐贈資金統籌管理、專款專用。
風險預防控制體系與重大事故救治體系密不可分,貫穿風險監測、預警、評估、預防控制、醫療救治等方面,聯通“預防—控制—治療”的全鏈條、各環節。除了應急救助服務,慈善組織還可以在及時有序引導開展募集社會資源和救助活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慈善事業承載著社會各界的愛心善意,傳遞著樂善好施的中華傳統和互助友愛的核心價值。反思抗擊疫情前期慈善領域差強人意的表現,至少可以獲得如下啟示。必須建立應對突發重大災難的慈善應急機制,包括政府與慈善的合作機制、慈善組織之間的有效協作機制,以及信息共享機制、資源調度機制等,這是避免疫情期間舉止失措的根本條件。
在第四個“中華慈善日”即將到來之際,民政部2日在京宣布將啟動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評選活動,首次明確了不授予“中華慈善獎”的三類情形。“中華慈善獎”是當前我國慈善領域的政府最高獎項,自2005年設立以來已成功舉辦十屆,共表彰了1005個單位、個人、慈善項目、慈善信托。
通知指出,各地民政部門要加強《慈善法》學習,提高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規范公開募捐活動。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也提醒,社會公眾參加慈善募捐活動之前,請先核實活動舉辦方的合法身份和是否具有公開募捐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