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2日11:29 來源:光明網
繼豆制品生產企業、異龍湖綜合治理工程等復工復產以來,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搶抓節令,不誤農時,迅速吹響農業復工復產集結號,在全縣掀起了春耕備耕和生產管理的熱潮。
楊梅是石屏縣的知名農產品,目前種植面積已突破10萬畝。面對疫情,石屏縣一方面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地段的防控,一方面有針對性的引導種植戶復工復產,增強廣大種植戶的信心,同時提前介入市場銷售環節,鼓勵引導種植戶采用物流、電商、微商等銷售農產品,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
大片的楊梅已初見果實。
進入2月,石屏楊梅進入中耕管理期。面對疫情人員不能流動,外來務工人員不能進入石屏的實際,廣大企業和種植戶精準施策,采取有效措施有序推動楊梅生產管理。
在該縣的華祥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楊梅種植基地,大片的楊梅已初見果實,農戶正在開展楊梅間果、澆水等管理。公司董事長杜增華介紹,為管好楊梅園,面對用工難問題,公司投資了一部分噴灌、滴灌來減少用工量,并盡量用本地的工人,把時間差延長,每天對工人進行身體健康監測,在工作中,每個工人的距離都拉開4米左右,每個點一個或者兩個人分散開。
當前正值草莓大量上市的季節。
石屏縣壩心鎮被譽為“草莓之鄉”,目前,全鎮共種植草莓2500畝,預計可實現產值2000萬元。當前正值草莓大量上市的季節,針對外地收購商進不來,本地的草莓又運不出,造成果實積壓,種植戶收入無門的狀況,為最大程度減少因疫情帶來的影響,當地黨委政府通過加強技術指導,打通銷售渠道等方式,讓小草莓走出國門。
在壩心鎮的田間地頭,已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采摘的、澆水的、運送的,大家正抓住有利時機,采收草莓準備銷售,農科技術人員也來到現場精心指導生產。
很多種植戶表示,雖然前期受疫情影響,有了一點損失,但由于當地黨委政府及時組織復工復產,有效地減少了損失。草莓種植戶蘇躍輝說:“我家栽了兩畝多草莓,目前已經收入了1萬多,預計采收賣完收入可以達到3萬多元。”(光明網記者邱曉琴/文 石屏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19年2月27日,全國人大代表王萌萌在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吳圩鎮非洲菊產業扶貧基地與貧困戶交流。在王萌萌的帶動和幫助下,村民們的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2019年,西孔村13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10月15日,經過近三個月的角逐,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的第一賽季結束,人工智能隊整體領先頂尖農人隊。
馬天是涼山州廣播電視臺的一名職工,2015年7月被派往火普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剛到火普村他就有點后悔了。沒有錢,要攀比,有了錢,更會攀比,不改變村民的觀念,村民即使口袋里有了錢,一次婚喪嫁娶就可能會囊空如洗、負債累累。
一大早,村民扎桑就忙活開了,這個勤快的工布藏族姑娘要去草莓大棚除草。跟著她的腳步,記者來到一片整齊的塑料大棚,大棚里是正在培育的草莓幼苗。” 扎桑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久巴村村民,在她小時候,草莓可是個稀罕物。
8月17日上午,“幸福花開新邊疆”網絡主題活動西藏站林芝組一行來到距離林芝市巴宜區八一鎮30多公里的更章鄉久巴村。久巴村面朝綠水,背倚青山,村中道路筆直寬敞,一排排彩飾一新、漂亮整潔、雕梁畫棟的兩層藏式小樓鱗次櫛比。
要致富,得先找對路。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尼洋河畔,距林芝市區36公里的久巴村,這里村民們的幸福路上種滿了草莓。
久巴村村貌久巴村內鮮花盛開 久巴村是林芝市遠近聞名的富裕村,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四萬元。跟著村民的腳步,記者來到一片整齊的塑料大棚,大棚里都是正在培育的草莓幼苗,草莓正是久巴村的致富“法寶”。
隨著北京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防疫步入常態化階段,北京市電影院、劇院等演出場所、娛樂場所逐步限流恢復開放。8月1日,2020舟山·東海音樂節開票并公布首批陣容,確定將于9月4至6日在浙江省舟山群島新區朱家尖南沙景區舉辦。
一望無際的桃林里,紅通通的果子壓滿枝頭,游人如織,歡聲笑語不斷……6月20日上午,位于汝州市汝南街道的虎頭村人聲鼎沸,該村的1000多畝桃園進入盛果期,當天舉辦的汝州市首屆虎頭鮮桃采摘節迎來了四面八方前來體驗采摘樂趣的游客。據悉,汝州市汝南街道虎頭村位于汝州市北汝河南岸,水資源豐富,為鮮桃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在江蘇邳州,每年的二三月份都是徐州銀杏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收儲草莓的高峰期。疫情期間,出口企業通過電子稅務局等網上渠道提交申報電子數據,即可辦理出口退(免)稅備案、證明開具和退(免)稅申報,不用提交紙質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