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8日20:06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林芝8月18日訊(記者年巍 席田亮 張相成)要致富,得先找對路。平均海拔約3000米的地方能種植什么呢?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尼洋河畔,距林芝市區36公里的久巴村,這里村民們的幸福路上種滿了草莓。
圖為草莓大棚中正在培育的草莓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相成/攝)
久巴村共有28戶123人,以前村民收入主要來源靠砍伐林木、挖松茸等林下資源,相關政策變化后,久巴村開始探索發展種植業。久巴村黨支部書記多布杰表示,2009年,久巴村草莓種植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合作社吸納16戶貧困戶60多人參與。2010年,久巴村實現每戶一座溫室大棚,戶均增收達3萬元。
久巴村村委會主任旺堆向記者介紹了“4+1”草莓大棚建設項目。此項目為2018年扶貧項目,“4+1”產業模式扶貧資金45萬元,村集體自籌資金20萬元,新建鋼架草莓育苗大棚10座。該項目由合作社組織全村群眾以投工投勞的形式種植培育草莓苗,帶動本村貧困戶1戶1人脫貧。“根據已制定的利益鏈接機制,每年帶動兩戶貧困戶家庭有償增收6500元。”
靠著種植草莓,2016年久巴村全村實現脫貧,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8147萬元。目前,久巴村現有草莓種植大棚56座,每座溫室的面積為0.8畝,草莓種植面積達70余畝,年產量達56000余斤。另外,10座草莓大棚建設項目降低了草莓種植成本,并填補了林芝地區草莓育苗領域空白,為今后打造草莓育苗-種植-銷售完整的產業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大早,村民扎桑就忙活開了,這個勤快的工布藏族姑娘要去草莓大棚除草。跟著她的腳步,記者來到一片整齊的塑料大棚,大棚里是正在培育的草莓幼苗。” 扎桑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久巴村村民,在她小時候,草莓可是個稀罕物。
8月17日上午,“幸福花開新邊疆”網絡主題活動西藏站林芝組一行來到距離林芝市巴宜區八一鎮30多公里的更章鄉久巴村。久巴村面朝綠水,背倚青山,村中道路筆直寬敞,一排排彩飾一新、漂亮整潔、雕梁畫棟的兩層藏式小樓鱗次櫛比。
久巴村村貌久巴村內鮮花盛開 久巴村是林芝市遠近聞名的富裕村,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四萬元。跟著村民的腳步,記者來到一片整齊的塑料大棚,大棚里都是正在培育的草莓幼苗,草莓正是久巴村的致富“法寶”。
一望無際的桃林里,紅通通的果子壓滿枝頭,游人如織,歡聲笑語不斷……6月20日上午,位于汝州市汝南街道的虎頭村人聲鼎沸,該村的1000多畝桃園進入盛果期,當天舉辦的汝州市首屆虎頭鮮桃采摘節迎來了四面八方前來體驗采摘樂趣的游客。據悉,汝州市汝南街道虎頭村位于汝州市北汝河南岸,水資源豐富,為鮮桃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從草莓到葡萄,從大米到花木草,從茶葉到鄉村旅游,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近年來,江蘇省句容市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摸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新路子。2020年,白兔鎮將規劃建設大棚育苗基地,在沿S122省道、躍進河兩側規劃草莓種植集中區,打造草莓走廊和綠色觀光通道。
4月1日,東傅村村民李福友在大棚里查看草莓長勢。2014年,東傅村成立公司,流轉土地建設草莓等水果大棚,草莓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2014年,東傅村成立公司,流轉土地建設草莓等水果大棚,草莓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