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3日18:12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 通訊員 王占軍)早上8點30分,抬著給鐵路線路“治病”工具,楊春城和工友走上了焦柳鐵路線下行黃河鐵路大橋。
春運中黃色的身影,每天在焦柳鐵路黃河鐵路大橋上都能看到
焦(作)柳(州)鐵路是縱貫我國南北的一條鐵路干線。在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境內,兩座鐵路大橋橫跨黃河。春運以來,每天有80多趟重載火車和10多趟旅客列車從橋上駛過。
楊春城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月山工務段黃河橋線路維修工區的工長,長2815米的大橋是他們養護的鐵路的一部分,也是最為關鍵的地段。
職工喬宇操作30多斤的小型搗固機把石砟震動到枕木底部,以保證整修過的地段穩固
春運開始后,為了讓春節回家的旅客安全出行,41歲的他和伙計們加強了橋上線路檢查和養護,每天都會帶著伙計們對大橋上的2800多米鋼軌,4928根軌枕、19712個螺釘和110個鋼軌焊縫檢查巡視一遍。
整個身體趴在鋼軌上,楊春城弓著腰低頭看著鋼軌的下部,指揮一名職工用整修著線路,不時用軌道檢查尺仔細核對著數據。
楊春成跪在冰冷的鋼軌上檢查鋼軌平順度。像這樣跪在鋼軌上,一天有上百次
楊春城說,檢查1000米的鐵路,要彎腰差不多1千次,跪在鋼軌30多次,不僅直不起腰,膝蓋都是疼的,但養護大橋上線路絕對不能含糊,一毫米都不能差。哪怕是一個螺栓松動,都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一趟旅客列車從楊春成和工友養護的大橋上安全駛過
距離黃河30多米高的橋上風比橋下面要高出4級呢,風大的話,瘦人都站不穩,特別是有火車過時,帶起的風常常會把頭上的黃色的防護帽刮到黃河里。一起干活的工友張廣順用力按了按頭上的帽子。
負責給工友們防護的職工孫喜鋒主要任務是站在橋上跟隨工友們移動,始終保持10米左右的距離,聽到報話機有來車的聲音,第一時間通知工友們下道避車,是大伙的生命安全全靠他。
職工們在整修大橋上鐵道線路不平順的地段
“這橋上凍的手都伸不出來,平時偷懶的人到了橋上都不偷懶了。為啥,干活出了汗,稍一停,頭發就成了冰渣,身上會更冷,還不如多干會,身上暖和。”對于橋上的冷,孫喜鋒感觸太深了。
看著大伙都在干活,孫喜鋒其實也想干,但是崗位職責所在,就只能凍著了。
冷的受不了了咋辦?跺腳,原地踏步,搓耳朵。下班后讓伙計們扶著走走,把凍僵的身體活動活動。孫喜鋒說。
其實大家挺不喜歡到橋上干活。楊春城說,一年四季,哪個季節都不好受。春天風大的要手扶著欄桿才能站穩。夏天橋上的溫度能有六七十度,想讓刮風的時候,卻一點風都沒有。秋天,橋上飛蟲鋪天蓋地,走在橋上只打臉,瞇眼睛。
但還的干,有那么多幾千噸貨物,拉著幾千名旅客的火車在跑,不養護好,咋行,誰叫咱是“線路醫生”呢。
淮濱縣氣候適宜,四季分明,農作物種植密集,每年夏秋兩季產生的農作物秸稈有40到50萬噸左右。近些年,隨著農村生活條件改善,國家對環保的重視,處理農作物秸稈自然也就成了政府部門一件頭等大事。怎么“變廢為寶”,各級黨委政府都在想辦法,出點子,近年來該縣臺頭鄉也探索出了一條符合農業發展的路子。
西日報記者鄒海斌“住上了新房,扶貧干部引導我養殖蜜蜂,農閑時打零工。近三年,每年收入都在4萬元以上。”1月26日,銅鼓縣大塅鎮公
[朝聞天下]廣西馬山 新春走基層 萬畝沃柑承載喬利鄉脫貧攻堅夢
【新春走基層】北京西站 等待出發 歸心飽含溫情暖意
新華社南昌1月19日電 題:孫觀發“發家”記新華社記者鄔慧穎、李嘉盈一月的贛南大地,依舊暖意濃濃。晨曦微露,一縷陽光灑在于都縣
新余羅坊盛產湖藕,栽培湖藕歷史悠久,種植的湖藕藕絲濃密而綿長,具有含糖量低、淀粉豐富等特點,暢銷當地以及周邊地區。圖為付毛子
?在河南太康縣總工會定點幫扶的梁堤口村潤太服裝扶貧車間內,一派繁忙的景象:數十名農民工正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緊張忙碌地進行著縫紉、剪線、打紐、熨燙、檢驗、打包等流水作業,“噠噠噠”的電動縫紉機聲此起彼伏。
春節剛過,天津源泰德潤鋼管制造集團的生產車間就忙碌了起來,企業場院內堆滿的卷板正一卷一卷地運輸到生產線上,等待加工成各種型號的產品。
? 網格辦專職工作人員就是民生事務的服務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平安建設的組織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民情信息的收集員。網格工作雖然平凡,但卻心連千家,事連百姓。小小網格員,居民好幫手。
正月初四,鳩茲古城蕪湖的春節氣息正濃,多數市民依然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而位于蕪湖市江北的皖江物流集團下屬的蕪湖港裕溪口煤碼頭分公司卻如平常一樣繁忙,工人們早早地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