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8日12:52 來源:國際在線
“2019年,最難忘的是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為共和國70年的輝煌成就喝彩,被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震撼……”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二○年新年賀詞里,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回味了激動人心的時刻,指出“愛國主義情感讓我們熱淚盈眶,愛國主義精神構筑起民族的脊梁”“這一切,匯聚成禮贊新中國、奮斗新時代的前進洪流,給我們增添了無窮力量”。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無悔,司馬遷“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熱切,岳飛“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悲昂,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堅定……英雄,國士,都有著熾熱的愛國之心。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愛國主義精神,構筑起中華民族堅毅不屈的脊梁,成為中華文明延綿不絕、薪火相傳的一個“密碼”,激發無數仁人志士勠力同心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尊嚴。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再到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奏響了一曲曲輝煌壯麗的愛國主義精神新樂章。“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歷史深刻表明,只要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發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
“朋友!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你們覺得這位母親可愛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我們要認識到,每個人的命運都與國家榮辱與共、休戚相關。正因為有廣大官兵保家衛國,我們才能感受歲月靜好;正因為有各行各業愛國者的辛勤付出,我們才能安居樂業,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說到底,沒有國,哪有家?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責任,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我們要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守護好、建設好我們偉大的國家。
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實的,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要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作為黨員干部,更要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時時處處做到“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愛國主義精神,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情感積淀,已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今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種花家。”在社交媒體頻頻刷屏的流行語,道出了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復興路上匯聚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你、我、他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蔡相龍)
位于山西省陽泉市區西南10公里的獅腦山山頂,百團大戰紀念碑猶如一把鋒利的刺刀直沖云霄。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侵略軍一面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一面在正面戰場上集結重兵,陰謀進犯西南、西北,妄圖迫使中國投降。
一個小小的粽子包裹的是濃情風味,傳承的是中華文化,飄出的是愛國情意,飽含著中華民族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尊崇。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下,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一份熾熱的愛國情感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血液中流淌、升華。
邁入新時代,培育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凝聚中華民族磅礴之力的重大課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凝聚民族力量的關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民族自信的內在動力。
迄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們以各種方式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繼承和發揚他的愛國熱情,就要真正讀懂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讀懂端午節里所蘊含的偉大的愛國精神。
2020年是中華民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這一年,中國青年投身全民抗疫,一起經歷苦難,體驗到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在抗擊疫情斗爭中,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億萬人民無懼磨難、排除萬難,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感人故事。
武漢擁有3500年的筑城史,既是一座書寫著文明與史詩、見證著輝煌與夢想的城市,又是一座歷經災疫等磨難而昂揚不屈的英雄城市。109年前的1911年,面對清政府的腐敗、列強的入侵而引發的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英雄的武漢人民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共同戰“疫”背景下談新時代愛國主義,是一場生動的教育實踐,更是一次意義非凡的精神洗禮。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與精華,在與疫情斗爭的過程中,中華兒女血脈深處的愛國主義精神得到了不斷地升華和強化。
作者:吳付來(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改造中國的歷史進程中展現出強大的精神力量。
“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新氣象,也成為激勵廣大人民發揮愛國主義硬核力量的強大磁場。偉大夢想能否讓愛國主義形成硬核力量,既與這個夢想是否契合人民心聲緊密相連,又與這個夢想能否實現根本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