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15:44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和合論既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生存哲學。作為生存哲學,講究天人感應、陰陽調和。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種“詩意的棲居”,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生存狀態,它是和諧的、倫理的、審美的。
當代社會,有五大沖突危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無法避免的課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的心靈及不同文明間的挑戰。除此之外,西方文化的挑戰、現代化的挑戰,也在呼喚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論來指導我們的工業化實踐,來回答在現代化、城市化、全球化過程中,人和自然究竟應是何種關系的問題。
立足當下中國,筆者認為我們應回到中華文化的傳統資源和立場上,推崇多元與和諧的價值觀,重視倫理與審美的實踐論。這種“和合”資源凸顯了中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和合精神與和合價值,作為一種思維方式與生存哲學對當代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合”的創生觀內涵是“陰陽和合”。作為萬物生成方式的“合”是該字最為重要的用法,在古代各家的著述中幾乎都有表述。 《周易·系辭傳下》有言: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合”的價值論內涵是“和睦”,“合”也具有“和諧”“和睦”的意思,這一點與“和”的主要用法接近?!瓣庩柡秃稀被颉疤斓睾秃稀?,大都用來表示異質因素結合而產生新事物,尤其是用來解釋世界的產生過程?!昂稀钡恼J識論內涵是“天人合一”,孟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是古代哲人具有典型意義的認識論與宇宙觀,表達了人容身于天地之中以達到體悟世界的思想。這一思想在《莊子》中進一步發展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古人對大地結構的認識和稱謂也是取自對人體的認識和擴充:人有經脈、血管,大地就有山脈、地脈、水脈,有地肺。道教早期的經典《太平經》也表達了類似觀念:泉者,地之血;石者,地之骨;良土,地之肉也。自《詩經》時代起,美好、茂盛的濕地風光就成為古人歌詠的對象,“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展現出濕地生態的富足和景物之美。此外,先秦時期自然景物的美好,讓人對原始的生態很是向往。桃之夭夭、我行其野、春日遲遲,卉木萋萋,以自然比興,人與自然之和合。那個時代是干凈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黃金時代。
這種立足于傳統文化的“和合理念”,使得千載以來,中國人都主張在山水中發現人的精神價值。自然的偉大和人類的渺小卑微形成鮮明的對照,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傳統,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作者:王昕 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本文同時發布于今日頭條“理論小品”欄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傊昂秃稀蔽幕度肴嗣裾f的制度架構,是立足于中國政治文化和政治實踐的一種民主形式,并被賦予了時代內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合”思想的豐富內涵在歷史的長河中愈發顯現出它的光輝色彩。如今,“和合”思想成為中華文化審視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根本標尺,成為中華民族化解自然與社會、不同族群、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歧異的重要理論資源。
和合論既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生存哲學。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種“詩意的棲居”,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生存狀態,它是和諧的、倫理的、審美的。立足當下中國,筆者認為我們應回到中華文化的傳統資源和立場上,推崇多元與和諧的價值觀,重視倫理與審美的實踐論。
12月24日,聚焦“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的“生態文明@濕地”座談研討會在貴陽召開。據介紹,“生態文明@濕地”網宣活動的線上傳播和網民互動將持續到明年1月。
實際上,無論是從中華文化傳統看,還是從國家的現實需要看,或者是從我們的軍事戰略和國防政策看,中國的強軍戰略都必須是防御性的,也只能是防御性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引下,將沿著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同各國人民一道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記者賀廣華、田豆豆、王亮)共享友誼,同筑和平。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設置了27個大項、329個小項的比賽,各國軍人運動員以頑強的毅力挑戰極限、攀越新高,共打破7項世界紀錄、85項國際軍體紀錄。
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組委會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致辭,代表組委會向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運動員、教練員和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在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會旗前,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袁心玥、國際級籃球裁判溫克明分別代表參加世界軍人運動會的運動員、裁判員宣誓。
新華社武漢10月17日電題:共享友誼 同筑和平——寫在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之際 在2015年10月11日舉行的韓國聞慶第六屆軍運會閉幕式上,時任武漢市市長和解放軍代表團團長分別接過軍運會會旗和火種,標志著軍運會進入“武漢時間”。
“東方智慧”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諒、同舟共濟、互利共贏四大理念,為全球治理變革、為世界和平繁榮帶來新的滋養 中國主張,八方響應,背后正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理念和實踐
新華網北京7月6日(劉夢姣 郭夢妍)近日第二十九屆萬壽論壇在京舉辦。” 墨西哥拉法埃爾·普萊西亞多基金會理事、國家行動黨前主席、前眾議長阿納亞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政府的遠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