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4日15:39 來源:南方網
近日,記者跟隨“粵澳同心 逐夢灣區”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團,深入走訪橫琴新口岸、青茂口岸,感受粵澳口岸的“變”與“通”。2019-12-14 12:11來源:南方網何雅柔
南方網訊(記者何雅柔)驅車行駛至橫琴島十字門水道西岸,嶄新寬敞的橫琴新口岸聯檢通關大樓格外耀眼;跨過拱北口岸,另一個塔吊林立的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近日,記者跟隨“粵澳同心 逐夢灣區”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團,深入走訪橫琴新口岸、青茂口岸,感受粵澳口岸的“變”與“通”。
從“1”到“5”
通關口岸變多了
1999年10月20日,毗鄰澳門的拱北口岸率先建成投入使用。21世紀初,先后開通了橫琴口岸、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粵澳之間陸路口岸建設布局逐漸形成。
20年過去,粵澳口岸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在橫琴臨時性過渡口岸附近,一個總體建筑面積為121.3萬平方米的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開發工程項目(“橫琴新口岸”)將于12月20日全面具備通關條件。該口岸正式啟用后,它將成為陸上直通澳門最大的口岸,年通關量預計達到8千萬人次。
橫琴新口岸聯檢通關大樓。劉澤琦攝
而在澳門一側,另一項粵澳合作的跨境重點工程——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項目的施工現場一片忙碌。
記者在青茂口岸現場看到,澳門(南)聯檢大樓已完成結構封頂。據南粵集團總經理趙衛介紹,青茂口岸整體工程預計于2020年完成交付。項目建成后,將有助于紓解拱北——關閘口岸的通關壓力,實現澳門北區與廣珠城際的便捷對接,對于進一步深化粵澳兩地交流與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聯檢大樓效果圖。廣東南粵集團供圖
隨著即將投入使用的橫琴新口岸,正在建設中的青茂口岸及已經建成使用的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三大新口岸,加上此前的拱北口岸、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粵澳之間經國家批準設立的一類陸路口岸已經增至5個。
從“兩地兩檢”到“一地兩檢”
通關速度更快了
長期以來,珠澳之間一直實行“兩地兩檢”的通關模式,即游客往返珠海和澳門,分別在珠海、澳門兩個關口排隊輪候檢查,耗時長且不便利。
2018年10月24日,“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珠澳旅檢大廳首次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新模式,減少了旅客兩次排隊等候的時間,大大提高通關效率。
“未來,橫琴新口岸也將全面實行這一通關新模式。旅客從橫琴新口岸入關,最快僅需1分鐘直通澳門。”談及通關變化,橫琴新區管委會發改局副局長王彥不無感慨。
據了解,橫琴新口岸的通關新模式將在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成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探索實踐。“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一站式’通關模式只限于旅檢通道,而橫琴新口岸則將通關對象擴展至客、貨車通道范圍。”王彥說。他還透露,橫琴新口岸永久車道預計于2021年全面建成,屆時,合作查驗單位由內地聯檢單位擴大到內澳雙方聯檢單位,將大大提升口岸車輛通關效能。
“三道門”合作自助查驗通道,可實現一次排隊、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記者隨采訪團走入橫琴新口岸一樓的出境大廳,看到現場的自助查驗區與傳統的自助查驗區不同,共設有三道閘門。“旅客只需把相關證件放置掃描區,讀取一次證件,識別一次信息,跨過第二道門就從珠海到了澳門。”一旁的工作人員解釋道。
合作自助查驗通道。劉澤琦攝
從3000萬到1.3億
通關更暢通了
作為與澳門最早通關的陸路口岸,在澳門回歸祖國,尤其是開放自由行后,拱北口岸以其毗鄰澳門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通關環境,成為越來越多中外游客出入境的首選口岸,拱北口岸“人氣爆棚”,客流量極速猛增。
拱北口岸人流如織,現日均通關約39萬人次。
“每天都在搬走一座城市”,拱北邊檢站執勤四隊隊長何長根笑稱。數據顯示,經拱北口岸出入境客流總量已由1999年的3000萬人次,大幅上升至2018年的1.3億人次,昔日“小關口”蝶變為全國最大陸路口岸。
人流量大,高峰期旅客排長龍現象長有,過關時間甚至要長達幾小時。
“以往查驗的手段基本靠人工,遇上五一、國慶等重大節日,大家都是連軸轉。”何長根說,“最高峰時期,我曾連續上了16天班沒有休息”。
如今,旅檢大廳的工作臺上,再也聽不到砰砰的蓋章聲,取而代之的是自助通道的開關閘門聲。
拱北檢查站舊關口執勤,采用“蓋章”的人工查驗方法(約為1999年)。珠海邊檢總站拱北邊檢站供圖
2014年5月25日,首位持用電子往來港澳通行證的旅客經拱北口岸出境,查驗僅用時8秒。珠海邊檢總站拱北邊檢站供圖
據何長根介紹,拱北口岸2005年率先在全國啟用旅客自助查驗通道建設。旅客只需簡單刷卡、摁手指,系統判定人證合一即可放行。目前,拱北口岸設有出入境旅客自助通道190余條,是人工通道的2倍多,為緩解拱北口岸日均39萬客流疏導壓力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以往查驗一本32頁的通行證件需要逐頁查看真偽,旅客過關平均需要45秒。現在自助通道驗放1名旅客平均只要8秒。”他告訴記者。
如今,拱北口岸依舊人流如織,但現場秩序井然。“通關更暢通了,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以前1個人只能監管1條人工通道,現在可以同時監管5-7條自助通道。”何長根感嘆道。
機器人拼裝、機器人編程、無人機編程……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珠海市青少年機器人大賽暨珠港澳青少年機器人橫琴邀請賽上,來自大灣區137所學校的2000多名青少年匯聚橫琴,開展賽事活動與交流。
記者鄔嘉宏報道:當前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自由貿易港為引領,東中西協同、陸海統籌的“雁陣”格局。吳創偉向記者介紹,橫琴自貿片區掛牌五年來已落地470余項改革創新成果,3項試點經驗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17項試點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51項試點經驗入選廣東省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63項試點經驗在廣東省復制推廣。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相關負責人也介紹了橫琴自貿片區在深化對澳開放合作,打造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的巨大進展。
全國政協日前召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專題協商會,受到各界關注。專家指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發揮三地優勢打造開放型協同創新高地,有助于進一步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
昨天(17日),國家移民管理局珠海邊檢總站、澳門特區政府治安警察局聯合舉行上勤儀式,正式啟動春節聯合勤務模式,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通關模式下,旅客“只需排一次隊、接受一次查驗”,越過粵澳分界線,就到了珠海或澳門,通關時間不到30秒。據統計,自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已有290萬旅客享受“合作查驗”查驗模式“秒通關”的便利。
盛世蓮花,絢麗綻放,澳門迎來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20年來,澳門經濟取得跨越式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20年前,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澳門同胞盼回歸的心情。說起澳門回歸20年來,大家一個顯著的感受,就是經過不斷的努力,澳門和內地的交往越來越密切,越來越深入,從制度銜接到設施相通,從人員交流到經貿協作,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不僅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也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焦點訪談》 20191218 新澳門故事 粵澳融通聚民心)
【編者按】回歸20年來,“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讓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年前,在從事文員工作的居民譚玉娥家中,得知譚玉娥的大女兒在澳門大學學習葡語,習近平說,學好葡語很重要。
2017年7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澳門創業者傅騰龍曾輾轉內地多地創業,如今決定扎根粵港澳大灣區。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一國兩制”走進這座南海之濱的蓮花小城,為澳門的發展按下快進鍵。宋永華透露,澳門大學也將針對大灣區做進一步的部署,利用好自身國際化的優勢,推動大灣區國際教育示范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