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3日16:1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為幫助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有關部門組織編寫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對全會《決定》進行了全面闡釋,是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的權威輔導材料。
近日,人民日報刊發其中系列文章,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摘選其中內容,推出學習要點問答,以饗讀者。今日推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要點問答。
如何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重要意義?
(一)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二)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必然要求。
(三)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是防范化解風險、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迫切需要。
如何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共建是共同參與社會建設,要求突出制度和體系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共治是共同參與社會治理,要求樹立大社會觀、大治理觀,打造全民參與的開放治理體系,是社會治理的關鍵;共享是共同享有社會治理成果,要求社會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是社會治理的目標。
(一)樹立科學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首先是樹立科學的社會治理理念。
(二)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體制機制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
(三)創新方法手段。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離不開方法手段現代化。
如何部署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重點任務?
(一)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關鍵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創造更多依靠基層、發動群眾、就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途徑和辦法,實現預防化解工作常態化、長效化。
(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提高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駕馭社會治安局勢能力的基礎工程。
(三)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當前,公共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必須以完善的體制機制托起安全的底線。
(四)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社會治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固本之策。
(五)完善國家安全體系。國家安全體系是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掌握維護國家安全主動權的總抓手。
相關推薦
專題丨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系列解讀
圖書連載丨《〈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
再比如,杭州法院通過“一碼解糾紛”“調解云平臺”等妙招,用大數據賦能矛盾糾紛化解。可以說,在基層治理層面,科技賦能之路、創新之路,永無止境——這樣的基層治理會更加有精度更加有速度,也更加有溫度更加有高度。
“治大國若烹小鮮”,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引用這句話,賦予了傳統文化中的治國智慧以新的時代內涵。2019年10月,三地法院同步開設了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訴訟服務專窗,實現訴訟事項就近辦理,在全國首創跨域立案新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立足國情、著眼長遠、把握大勢,強調“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出“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作者:龔維斌,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趙秋雁、尉建文,分別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呈現出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總結成功經驗,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實現社會活力與秩序的有機統一,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現實著力點。
“治大國如烹小鮮”,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治國理政經驗。在基層治理中,用好“烹小鮮”匠心,才能筑牢“基層治理”之魂,才能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才能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精心搭配“烹飪菜肴”,讓基層治理深植實踐溫暖人心。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呈現出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自治、法治與德治實現融合發展,才能構建穩定有序、充滿生機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才能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8月24日下午,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隨著人類海洋活動的增加,海洋生態安全日趨嚴峻,已成為國家戰略性問題和制約海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海洋強國戰略的推進,離不開國家海洋治理體系的支撐與保障,國家海洋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亦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目標,二者形成了相互依存的耦合關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領域,只有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才能有效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在此意義上,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核心理念應是共建、共治、共享,其參與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