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18:55 來源:河南新聞廣播
拆除違章建筑、選舉業主委員會……近日下發的《鄭州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了老舊小區的綜合改造內容和標準,計劃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鄭州市內五區老舊小區綜合改造。
在鄭州市綠云小區二期改造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忙著鋪地磚、粉刷墻面。作為鄭州市首批老舊小區改造的實踐樣板,綠云小區從去年就開始實施改造,目前小區的二期改造工程也已經進入尾聲。綠云小區二期改造工程監理崔帥說,目前正在施工的地方基本上屬于一個廢棄的狀態,雜草叢生,里邊生活垃圾啥都有,把那些全部清理掉了之后,會再做一個綠化的補充,最后做成一個小區居民休閑活動的場地,現在工程基本上進入后期維修狀態了。
作為鄭州市建設的第一批商品房,綠云小區曾經有過輝煌的過去,但是二十多年過去了,隨著公共設施的不斷老化,物業服務的落后,這個曾經的樣板小區一度成為臟亂差的代名詞。不過,受益于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備受居民詬病的綠云小區搖身一變,成為了老舊小區改造的樣板小區。小區居民支阿姨說,通過這個改造,大家的素質也提高了,因為環境越好、越干凈,大家越自覺遵守,越臟大家就越不自覺,垃圾都亂扔,可是干凈了他就不好意思扔了。
綠云小區是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近日下發的《鄭州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實施方案》對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整治措施做出了細化,把鄭州市內五區2002年以前建成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區列入綜合改造范圍,對建成于2002年到2005年底的住宅小區,根據國家和省安排部署隨時納入改造范圍,并要求2021年6月底全部完成改造任務。
在鄭州市興華南街46號院,一進門就能看到供居民電動車充電的簡易藍色大棚,這個建在居民樓單元門口的違章建筑,不僅顯得小區道路異常狹窄,而且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小區居民張阿姨說,這個小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底,不論道路還是管網都年久失修,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大不便,比如一家水管壞了要修的話,整個樓棟的七家都要修。而得知自家小區被列入此次改造范圍后,張阿姨說,這個政策太好了,有利于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都喜聞樂見。
此次出臺的《實施方案》從多個方面對整改內容進行了明確要求,比如拆除違章建筑物;小區線纜、管線進行入地改造;實施雨污分流;將小區路面更新為瀝青路面;實施小區綠地改造;增加或完善小區安防、監控系統等。而且《方案》中還重點提出,各區要采取“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廣泛征求小區居民意見,編制改造方案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也就是說改什么、怎么改,老百姓說了算。綠云小區居民甘女士說,從改造初期以來,小區已經建了幾十個微信群,來征求群眾意見,就像最近實行的垃圾分類,都會征求意見的,都會問說可不可以,有什么意見可以整改之類。
小區改得好,還要“保養”得好。不能花了錢、費了勁改好了,沒過幾年又重回原樣。建立健全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長效管理機制,落實物業管理成為整個改造工程的關鍵所在。淮河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趙愛玲說,物業管理好了,整個有序,大環境變好了,那改造也就成功了,現在對物業的引導在后期是很重要的。
為了支持各項目落實物業管理,《方案》指出,按照相關規定,區級財政給予一定的物業服務費用補貼,補貼標準原則上按建筑面積每月每平米不低于0.3元,補貼期限不少于3年。與此同時,鄭州要求各區要建立完善老舊小區物業服務質量評價制度,定期對物業服務情況進行考核評定,評定結果作為撥付物業服務補貼的重要依據。
鄭州市城區河道管理處于7月15日組織開展違章建筑集中整治專項行動。7月16日,鄭州市河道管理處相關人員表示,已強拆違章建筑3間,并責令責任人在15天內拆除所有違章建筑。租戶使用的房屋騰空后移交管理所作為管理房,恢復河區原貌。
1月8日上午,鄭州市城市管理執法支隊規劃執法人員聯合金水區執法局及轄區東風路辦事處,依法聯合對位于園田路東側、博頌路南側一處建筑面積為304.5平方米占壓消防通道的磚混結構違建房屋進行了拆除。
和商場停車場運營使用情況不同,一些同時期建起的小區立體車庫從2012年媒體報道的“無人問津”發展到“供不應求”的態勢。據2016年媒體報道,鄭州立體車位尚未過萬;對于如今鄭州有多少立體車庫的問題,城市規劃部門暫未給予答復。
違章建筑是城市的“毒瘤”,不僅影響了市容市貌,而且由于搭建不牢固,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3月14日,鄭州高新區梧桐辦事處城市管理與執法服務科在睿智禧園小區展開違建整治行動,鐵腕拆除該處新建違章房屋。
9月26日火災后的廢墟像“傷疤”一樣提醒著這片倉庫里的人們要注意火災隱患。記者未在倉庫內找到消防設施,倉庫內僅有的一名女工作人員表示:“滅火器拿去換新的了,還沒拿回來。
垃圾隨意堆在地上、鐵路沿線肆意搭建違章建筑……昨日,記者暗訪發現,經開區隴海鐵路沿線附近環境有所改觀,但仍然存在臟亂差問題。在隴海鐵路與七里河交會處,橋下整體環境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隨地大小便、亂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