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11:53 來源:半月談
導讀
在多數縣域,都有一所冠以“一中”的知名高中,它們往往是反映一縣基礎教育實力的“窗口”。半月談記者在福建等地一些山區縣采訪發現,不少縣一中近年的高考成績呈下滑趨勢。教育界人士分析認為,“縣中衰落”不是個別現象,近年來一些山區縣基礎教育師資等“軟件”沒跟上,已成為教育區域均衡的最大“痛點”。
“一中”成績下滑明顯,山區再難冒尖
近期半月談記者來到位于閩西某縣的第一中學。校園內掛著大紅色的勵志標語條幅,醒目的高考倒計時牌下,畢業班的學生下課后魚貫而出,隨處可見緊張的備考氛圍。網上的一張“高考紅榜”顯示,2019年高考,學校一本上線率超過了40%,比去年提升了4%;本科上線率超過93%,比去年提升近3%。
“這兩年經過努力,我校高考成績明顯回升,但和十年前相比,依然有差距。”這所中學的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十年前學校曾出過全省文理科第一名,轟動一時。從此以后,高考成績逐年下滑,最差的時候甚至連“雙一流”高校都考不上幾個。
半月談記者在閩西北山區采訪發現,這里多所縣一中在過去十多年間,本科上線率、重點大學考取學生數等指標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下降,當地干部群眾紛紛質疑:“我們的教育怎么了?”
福建某山區市教育局負責人說:“早些年,縣一中不論教學質量還是高考成績都不輸沿海的福州、廈門,沿海城市中學還經常組織到山區中學取經。但這些年來,出現了‘沿海中心城市重點中學-地級市重點中學-縣一中’的分化趨勢,縣一中在高考中很難再冒尖。”
多位縣一中教師告訴半月談記者,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高考成績上,“上溯”到中招環節時,市重點高中與縣一中就已經體現出明顯的生源差距。“縣一中錄取的最好生源在全市中考中排名在幾十名,我們的生源輸在了起跑線上,考取同樣的大學需要花費更多的心血。”一名校長說。
“高考差源于中考差,中考差源于小學差。”這實際上反映出一個更大的隱憂:在義務教育階段,沿海與山區的差距就已經拉開,高中階段即使山區孩子再努力,也很難“挽回”局面。
“有條件去大城市的家長,有的早在小學階段就去大城市買房落戶,孩子一上中學就跟著父母去外地,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留在縣里和鄉鎮的,往往都是沒有這個經濟能力、離不開的。”一名家長告訴半月談記者。
一所縣一中的學生在教室外走廊上看書 曹正平 攝
“軟實力”差距大,師資成最突出短板
氣派的教學樓、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塑膠跑道操場……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經過前些年的持續投入,多數縣域重點中學的辦學條件都有了明顯改善,硬件資源與沿海重點中學差距不斷縮小。與此同時,“軟實力”尤其是師資水平的差距反而在擴大。
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由于薪酬待遇懸殊等原因,福建山區中學不少長期在教學一線耕耘、教學成績卓著的骨干教師流失到沿海地區,某縣的縣一中先后有50多位教師離開。
一所重點高中的校長說:“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是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靈魂。他們一走,學科教研質量就會直接下滑,更讓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為了補充師資,縣一中們只能“向下挖”,調入本縣鄉鎮中學骨干教師。結果越往基層、越落后地區的學校,優秀老師流失越嚴重。
多所山區鎮級中學校長反映,學生家長一看這種情況,更要把孩子送進城里上學,形成了“老師走-學生走-成績下滑-加劇老師走”的惡性循環。
除了部分骨干教師流失,一些基層教育工作者告訴半月談記者,更讓人憂心的是近年來縣域整體教師隊伍的能力不如從前。十多年前,縣一中的教學骨干大多畢業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師專、師大。當年這些院校招考的都是最優秀的畢業生,教學能力完全不輸給沿海中學。但近年來大環境改變,師范類院校畢業生擇業觀也發生變化,最優秀的畢業生基本都選擇留在大城市。
某縣教育局負責人說:“沿海城市重點中學的教師招聘門庭若市,吸引了很多重點高校的研究生。而我們這里,報名的人很少,基本上符合教師招考最低門檻、愿意來山區的畢業生,我們都要。”
教師待遇與社會地位的相對下降,也影響了教師的敬業精神和精氣神。有校長痛心地說,曾經課堂上有學生不專心,老師批評他,學生站起來振振有詞:“我爸爸打工的收入都比你高,你讓我認真讀書?”雖然學校對這名學生的錯誤言行進行了批評教育,但老師表示“聽到這樣的話,內心很不是滋味”。
落實教育優先理念,均衡縣域教育資源
針對“縣中衰落”現象折射的警訊,一些基層教育工作者指出,要正視這一問題背后的區域教育差距,落實教育優先理念,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所有學生贏得教育的“起點公平”。
一是地方黨委政府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近年來縣域經濟發展任務重,在有些領導干部眼中,教育不再是最大關注點。某縣干部說,幾年前,該縣生源減少、師資超編,縣領導不是想辦法重振教育,而是組織教師考試,擇優“分流”,結果不少優秀教師進入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對教師隊伍建設造成嚴重影響。
而另外一個縣,近兩年出臺多項強教措施,配強校長,激勵優秀教師,拿出十足誠意招才引智,短短兩年,已有多名知名高校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前來就職。
“縣委書記曾在一次會上公開說,嚴禁各部門從教育系統抽調教師、各級干部不準插手學校人事調整。教師們的主責就是教書育人,有任何干擾教學的事,校長可以隨時向縣委報告。”該縣教育局長告訴半月談記者,如今各級學校學風大為改善,不少去外地上學的孩子也開始回流。
二是要狠抓教師隊伍這一關鍵,將尊師重教落到實處。要針對畢業生不愿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工作的現實,加大對這些地區教師隊伍的激勵力度。“在基礎教育和教師待遇投入上一定要舍得,這是一筆大賬、長遠賬。”福建某山區市教育局負責人說。
三是圍繞教育均衡發力,涵養縣域良好教育生態。某重點中學校長說:“各縣都有優質高中,才能留住優秀老師,留住好生源,才能出現百花齊放、良性循環的好局面。”(記者:項開來 陳弘毅)
來源:《半月談》2019年第21期
王元明不會忘記三年前的那個早春——剛剛圓滿完成第一任駐村任務,就接到了趕赴新莊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通知。“這件事情讓我很感慨,人心齊、泰山移,不能‘等靠要’,還是要激發群眾脫貧意愿,提升脫貧能力,扶貧先扶心,脫貧先立志。
自私:不講國際交往法則 除了違背市場經濟規則、蠻橫打壓中國企業之外,特朗普政府在國際社會也無視美國責任,動輒“退群毀約”,異常任性。
原標題:“紙面服刑15年”罪犯違規入黨 責任人被嚴重警告,已官至水利局局長 內蒙古呼倫貝爾“紙面服刑15年”事件引發持續關注。上述知情人告訴記者,巴圖孟和侵吞草場補貼的方法之一是借他人名義“套補貼”。
日前,有媒體報道內蒙古呼倫貝爾男子巴圖孟和“紙面服刑15年”,引發關注。
由于此前巴圖孟和所犯故意殺人罪并未服刑,法院決定對巴圖孟和所犯故意殺人罪、貪污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5年(刑期自2017年4月11日至2032年4月10日),并處罰金20萬元,剝奪政治權利2年。9月3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呼倫貝爾政法委了解到,目前當地已經聯系公檢法、紀委監委及陳巴爾虎旗相關單位就巴圖孟和“紙面服刑”問題展開調查。
近日,《半月談》就“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心態”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到來自全國31個省份、1654名一線扶貧干部的有效答卷。下足“繡花功夫”,做好“后扶貧時期”的各項工作,穩住脫貧后續動力,才能高質量、高標準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盡管各地都出臺了各種減租政策,但因政策對私人業主缺乏激勵、租用雙方自愿協商難以干預等原因,一些個體戶和企業仍然面臨租金壓力。按說,各地減租政策應該成為及時雨,在商戶最困難的時候及時潤澤,支持商戶走過最難熬的日子。
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場大戰,又是一場大考。把推動復工復產變成表演,讓人見識了形式主義遇到合適的土壤就會滋生,乃至不斷變化套路包裝異化的沖動,也再次證明了破除形式主義的長期性。
4月10日出版的第7期《半月談》刊發了記者姚友明采寫的文章《“老漢緝毒隊”阻斷毒品混入物流》。全鏈條打擊犯罪,全天候盡忠職守,“老漢緝毒隊”在疫情襲來的危情時刻,再次讓世人看到人民警察的堅守與擔當。
近期,“小鎮青年”消費現象引發市場持續關注——三四線城市消費增速開始領跑,并展現出強大的消費潛力。與此同時,“小鎮青年”迸發的強勁消費力之下,提前消費、透支消費也成為他們身上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