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9日09:42 來源:新京報
北京互聯網法院通報網絡購物典型問題,88%案件標的額在5萬元以下
網購糾紛近七成涉食品保健品
“雙十一”網購高峰即將到來,作為管轄網絡購物糾紛案件的北京互聯網法院昨日上午召開“網絡購物典型問題新聞通報會”,對該院成立一年以來網購糾紛的相關情況進行了通報。其中,近七成網絡購物糾紛因購買食品和保健品引發,數碼產品、家居服飾類產品緊隨其后。會上法院還發布了這一年來網購糾紛的典型案例,并給出相應提示。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發生在電商平臺上的糾紛隨之產生。成立于2018年9月9日的北京互聯網法院,對發生在互聯網上的網絡購物糾紛等享有管轄權。昨天上午,北京互聯網法院通報了一年來受理的網購糾紛情況。
近七成糾紛來自食品保健品
根據通報,截至2019年10月31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共收案42099件,其中網絡糾紛案件4838件,占比12%,收案量位列所有類型案件的第二,其中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4624件,占比96%,互聯網購物產品責任糾紛214件,占比4%。
通報顯示,網絡購物糾紛案件共結案3939件,調解及調解后準予撤訴案件共計2185件,占比約55%。同時,針對該類案件判決上訴率不超過10%,一審服判息訴率高。
根據法院通報,網售食品、保健品類案件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中占比近七成,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這其中非法添加食品原料、假冒食品、未經授權或者過期使用商標等情況較為突出,進口食品銷量上升,但各國監管標準存在差異,引發產品質量訴訟的情況也較為集中。
此外,嬰幼兒相關食品質量問題亟須關注。主要表現為:嬰幼兒食品中非法添加配料;嬰幼兒配方食品作為特殊食品,主要營養成分及含量未標注或者標注不實;以及兒童食品未作適齡限制聲明,或未對兒童不宜使用的食品進行標注等。
電商平臺涉訴量相對集中
北京互聯網法院受理的網絡購物糾紛中,電商平臺涉訴量相對集中。其中,京東商城、淘寶、微店、轉轉、亞馬遜、寺庫、蘇寧易購、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涉訴案件數量占比較高,這也與電商平臺的住所地、經營模式、交易規模等密切相關。
此類案件的原告99%為自然人,其中男性占比較高,與女性的比例為4:1;年齡結構方面,20歲至40歲區間年齡段的人群占法院立案數量最多,占案件總量的87%,體現出中青年群體購買力強,網絡購物活動參與度高的情況。
同時,原告遍布全國29個省份,主要來自湖北、廣東、河北。被告則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浙江和江蘇四地,這與四地經濟發達、賣家數量多、交易活躍有關。
網購糾紛案件中,訴訟標的額普遍較小,大標的額案件少。從訴訟標的額來看,88%的案件標的額在5萬元以下,少量案件標的額在10萬元以上。涉訴商品集中在食安領域是訴訟標的額較低的主要原因。
買家賣家均存在不當之處
北京互聯網法院通過梳理發現,傳統電子產品引發訴訟的原因包括未取得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二手產品質量問題及不依法履行三包義務等。化妝品、家居服飾方面,則存在配方成分違法、特殊類型化妝品如美白、祛斑類產品未取得相應的資質,以及過期化妝品仍在流通等問題。此外,服裝家居產品方面,假冒品牌服飾,以假冒國際知名奢侈品牌服飾、知名運動品牌服飾情況較為常見。
在糾紛買賣雙方的權責方面,商家和平臺容易引發糾紛的原因是:商品信息發布不當、虛假廣告糾紛多發;優惠規則解釋模糊、易引發價格欺詐;不履行發貨義務、擅自變更或者取消訂單;物流配送不規范、責任分擔不清晰以及因“七天無理由退貨”的認知不同,引發糾紛。
北京互聯網法院發現,部分消費者在網購活動中存在一定問題。比如濫用退貨權利,將“無理由”退貨理解為“無條件”退貨,在破壞商品二次銷售條件的情況下堅持無理由退貨,往往容易引發爭議。此外還有部分消費者惡意差評、商品評論信息不實的情況,法官提醒,使用過激言辭和不文明用語惡意發布差評,情節嚴重可能構成侵權。
案例1
限時免單活動規則引爭議
張某在被告周某經營的網店購買某品牌的運動鞋一雙。促銷活動稱,當日0點、10點、22點后第一名付款的顧客免單,經咨詢被告客服,客服回復“以付款時間為準”。
張某于0點下單,卻發現其并不在免單名單之中,被告辯稱免單時間“以下單時間為準”。
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原告提交的證據,可以證明被告在限時免單活動中設定的規則為“以付款時間為準”,而原告的付款時間確實在先。原告在購買涉案產品時參與被告的限時免單活動,在原告付款時間在先的情況下,被告未按照規則認定其為被免單人,屬于違約行為,判決支持了原告要求退還貨款的訴訟請求。
建議:經營者在設置優惠規則時應對其使用條件、適用主體等進行詳盡、清楚的規定,杜絕企圖通過規則適用不明確而逃避履行義務的行為。消費者應詳細了解促銷規則、商品詳情和真實價格,明確優惠規則適用條件并留存證據,謹慎下單,理性購物。
案例2
無理由退貨并非“無條件”
楊某通過某商城購買了一部手機,該商品支持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楊某收到貨后發現手機屏幕刺眼,故申請無理由退貨。被告稱拆封商品不能享受“七天無理由退貨”,直接關閉退貨申請,拒絕退貨。
法院經審理認為,“無理由”退貨并非“無條件”退貨。對于不同的商品,“完好”的標準亦有所區別。對于手機這類商品,消費者拆封、開機,才能確認商品的品質和功能,且拆封后不會導致商品品質發生改變,故單純的包裝拆封,不能成為網絡商品銷售者排除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的理由。此案中,原告對手機進行激活,產生了數據類使用痕跡,涉案產品不能再作為新機銷售,價值貶損較大,貶值損失由網絡商品銷售者承擔將導致消費者與網絡商品銷售者之間利益失衡,導致不公平,故未支持原告退貨的訴訟請求。
建議:經營者應當進一步細化適用無理由退貨的條件,在商品宣傳頁面顯著位置標注該商品是否適用該制度,給消費者以提示。消費者應當理性維權,行使“七天無理由退貨”需保證商品“完好”,不得濫用這一權利惡意退貨。
案例3
滿減大促賣家拒發貨賠錢
王某購買一件男裝,使用滿299元減200優惠券及店鋪滿減等其他優惠,實際支付不足11.39元。被告稱收到大量訂單,庫存不足,與平臺協商后不發貨,賠付買家訂單金額的30%。王某主張退還貨款并賠償其損失額共計278.2元,其中包括貨款216元,運費10元,店鋪滿減額43.2元。被告主張已將貨款及賠償款共計29.04元退還給王某。
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中,被告與王某訂立合同后長時間內未發貨,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王某可主張解除合同。賠償損失額226元扣減已退還王某賬戶29.04元,被告應當賠償王某196.96元。
建議:經營者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義務,不得擅自取消訂單。在各種購物促銷季,經營者應綜合評估自身的庫存數量以及經營實力等因素,避免無法按約定履行合同,承擔法律責任的后果。(記者 王巍)
加強生態文明立法、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后一米”……近年來,福建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法治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筑牢綠色發展法治屏障,福建加強生態文明立法,近年來制定出臺《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福建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4項法規,實現生態文明“海陸空”全方位保護。
其實,受持續近一年的疫情影響,很多美國消費者習慣和商家銷售方式正在悄然變化。服裝品牌拉夫·勞倫首席執行官帕特里斯·盧韋擔心,疫情不斷蔓延或將導致美國不少地方采取更加嚴格的“居家令”或其他隔離措施,進一步打擊零售業。
犯罪嫌疑人田某根據網購平臺銷售商或微商要求生產假冒品牌運動鞋,并大批量生產限量款、紀念款。銷售商常常以內購、尾單、斷碼等為幌子給出低價,從數百元到近千元不等,而實際制假成本只有50到80元。
扎培今年22歲,是云南省勐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的村民。” 扎培學會網購之后,帶著曼班三隊村民們掀起一股網購“浪潮”。扎培說:“小時候我沒有見過汽車,第一次看見大大的一輛車開過來,我害怕,就跑到山上躲著。
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700億件。郵政快遞業能夠克服疫情影響,迎難而上重回高位增長區間,不僅得益于行業的快速復工復產,還得益于我國消費市場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每年的“雙十一”都是網購的高峰期,最近,很多人都已經收到了自己訂購的商品,但隨之而來的還有成堆的包裝盒、塑料袋。北京市民:比如說紙盒子的是可回收的,其他的塑料的、泡沫的我不太清楚到底是不是可回收,一般來說會扔到其他垃圾。
外媒稱,全球規模最大的購物節——“雙十一”購物節11日啟動。” 哈利韋爾說:“‘雙十一’將有望成為亞馬遜‘會員日’甚至是‘黑色星期五’等西方購物節的競爭對手。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 題:昨日“定金人”,今日“尾款人”——聊聊“雙11”定金預售那些事 ” 但同時,“付尾款后才能退款是否合理”“想退款發現居然發貨了”“定金不能退”……關于定金預售的爭議相繼上了熱搜。
2020年11月9日,記者從省市場監管局了解到,今年1-10月份,全省12315共接收網絡消費投訴舉報60732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281萬元。” 目前,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已辦結網絡消費投訴舉報案件57125件,涉及金額2891萬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281萬元。
今年的“雙十一”來得比較早,從11月1日開始,各大網絡電商平臺就開啟了“購物節”大幕,接連推出優惠好物。警方稱騙子首先假裝成普通網絡買家“隱身”在正規商家的直播間里,以“轉贈優惠券”吸引林女士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