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08:2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鄭州10月19日電(記者桂娟、雙瑞)歷經兩年多建設,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19日正式開館。青銅器、陶器、玉器、綠松石器、骨角牙器等2000余件藏品,集中展示了二里頭遺址作為“華夏第一王都”的豐富內涵。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立,將有利于闡釋早期中國形成的歷程,讓公眾更好地認知、了解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將成為國內外了解中華文明的又一個文化高地。”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開館儀式上說。
這是10月19日無人機拍攝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二里頭遺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村,距今約3800年—3500年,1959年由史學家徐旭生發現,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中國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遺存。
經過60年的科學考古發掘,二里頭遺址有多項重要發現,對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王國的興起、王都的規制、宮室制度等涉及中華文明發展的重大問題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10月19日,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共設“第一王朝”“赫赫夏都”“世紀探索”3部分基本陳列,通過文物、浮雕、沙盤、VR體驗等豐富的展陳形式,系統展示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和夏文化的探索歷程及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
相鄰的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占地約1000畝,對兩處宮殿遺址和“井”字形道路實施了原址保護展示,對古洛河河道進行了景觀復原,最大限度保護了遺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10月19日,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觀看展出的陶器。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成開放,將為觀眾提供親眼目睹夏代先民遺留下來的生活用具、生產工具、裝飾品及禮儀用品,了解當時社會發展狀況、人們生活面貌和創造能力的空間,提高文化自信,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和動力。”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在開館儀式上表示。
這是10月19日無人機拍攝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總投資約6.3億元、占地約246畝、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未來將成為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區,中國早期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據了解,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化遺產大眾傳播主題論壇、第二屆世界古都論壇等多項活動同步舉行。
迄今為止,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大規模的宮殿建筑群和宮城、都邑中心區主干道網以及官營作坊等重要遺跡,出土文物數萬件。記者了解,去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越來越多人有機會領略赫赫夏都風采,親身感受中華早期文明精粹與巨大張力。
6月18日,省長尹弘深入洛陽市,就文物保護利用和脫貧攻堅工作開展調研。要加快推進遺址發掘保護利用工作,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創新文物展示方式,讓文物活起來,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4月22日,在禹州市中原云都“數據湖”產業園建設工地,施工場面有序,各項建設正如期推進,預計今年年內主體可以完工。如今,許昌市圍繞5G產業、新能源及網聯汽車產業等9大重點新興產業項目,正加快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加快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4月15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組織開展的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已正式啟動,我省有6個展覽參與申報,并順利通過主辦方的初步審核。
2019年10月19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當月,殷墟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成功舉辦。這對闡釋早期中國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歷史的重要窗口。
乳釘紋銅爵1975年發現于偃師二里頭遺址,因年代久遠,制作精美,堪稱國之瑰寶。雖然她現在衣服銹跡斑斑、色澤暗淡,但是當年可是“撲閃撲閃”亮瞎眼,只是現在由于年齡大了點兒,歷經了3700多年歲月,身上附著了泥土和銹蝕,讓她暗淡了不少。
禹州市夏都學校教師強制學生報課外特長班,甚至把正常的教學時間讓給特長班教師授課,游泳課、跆拳道等課程五花八門,家長們怨聲載道……
11月10日,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探尋,2019“走進黃河”采訪團來到洛陽偃師,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領略“最早王朝”的神秘風貌,探尋燦爛的中華文明之源。
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綠松石龍形器,乳釘紋青銅爵......11月10日,2019“走進黃河”采訪團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聆聽珍貴文物背后的故事。
1959年,古史學家徐旭生依據文獻線索在河南尋找“夏墟”時,發現了位于洛陽偃師的二里頭遺址,由此開啟了考古學界對二里頭的發掘和研究。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從二里頭都邑的禮制遺存觀察到了兩次大的禮制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