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9日19:53 來源:中國青年網
當我們同升一面旗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時
有一面中國國旗在月球的背面閃耀
2018年12月8日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
首次月背軟著陸
嫦娥探測器上面的五星紅旗
是人類探月歷史上
迄今唯一在月球背面閃耀的國旗
那些在月背刻上中國足跡的青年人
平均年齡僅為33歲
是嫦娥四號研發團隊的中堅力量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探月青年”
誓言
探月用我用我必勝
侯文才
34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
星務分系統主管設計師
2005年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
2007年
嫦娥一號拉開中國探月大幕
他的心里
早就埋下了一顆航天的種子
侯文才帶著憧憬
參與了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的研發工作
從項目立項之初
他和同事們不斷
提出方案、仿真驗證
討論完善、推倒重建
經歷了十幾輪的反復迭代
在測控對接任務中
他們走過白雪覆蓋的北方林海
黃沙遍地的西部戈壁
克服艱難的環境條件
最終在短短30個月的時間里
完成了“鵲橋”的方案設計、生產、
集成、測試、試驗等全部工作
侯文才說
頑強拼搏、背水一戰
“鵲橋”團隊的誓言是
探月用我 用我必勝
使命
一個“宇”字探索未知
于春宇
36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四號發射場機構專項測試指揮
曾參與嫦娥三號任務
2009年
新中國成立60周年
他初來航天五院工作
2019年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他扎根航天事業已經整整十年
十年青春光陰
“嫦娥”帶領他成長
十年間
于春宇參與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
在嫦娥四號發射場機構專項測試階段
他和同事們在一個月的時間里
每天工作至少12小時
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下
沒有一個人有放棄或者埋怨的念頭
航人天只要穿上這身白大褂
一種使命感責任感油然而生
于春宇和航天事業有緣份
他說
母親為他起名的時候用了一個“宇”字
就是想讓他探索未知
信仰
讓祖國走向繁榮富強
劉奇
33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四號測控數傳測試主管設計師
曾參與嫦娥三號任務
劉奇雖然參與過嫦娥三號任務
但是對待嫦娥四號的測試工作
一點不馬虎
堅持測全、測準
嫦娥四號發射升空的時候
他和同事們都在場
看見火箭的亮光一點點消失
他心里有一絲失落
就像自己的孩子長大了
該出去闖蕩了
他只能送到這里
與“嫦娥”共奮斗的日子
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經歷
他覺得
航天人有責任
讓祖國走向繁榮富強
今天
中國國旗在月背閃耀
“探月青年”無比自豪地說:
請祖國母親放心
航天青年一定會
帶著航天強國的中國夢
遨游太空
指導
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
制作
中國青年網
花young工作室
特別鳴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鉆取子系統主任設計師 王國欣:說不緊張,其實是不想緊張。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這次嫦娥五號奔月,有網友說,畢竟白天看不到月亮,所以要在晚上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表示,其實,發射窗口
是“承包一年家務”的承諾,還是武漢陽臺上的感謝;是登頂珠峰的祝賀,還是嫦娥五號發射的轟鳴……一段段同期聲,記錄一個迎難而上、乘風破浪的中國。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的云飛路兩側,密布著20多家量子科技企業,被稱為“量子大道”?!皩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并于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嫦娥五號上升器完成了它的使命 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 成功實施了分離 從對接到分離 從重聚到分別 相聚六個多小時 很長又很短 長到上升器可以一點一點地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并于6時12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疤熘邸薄疤鞂m”交會對接所使用的微波雷達已實現減重一半,這次嫦娥五號任務,微波雷達再次“減肥”數公斤。
12月6日,航天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監測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情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2月6日,航天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監測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情況。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并于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為了實現樣品順利轉移,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對接與樣品轉移機構總裝團隊付出了艱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