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國史講堂:新中國70年社會民生建設

2019年10月09日17: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5034

 精彩觀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社會民生建設上可以說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新中國成立伊始,在經濟還不發達的情況下就一直重視民生,因地制宜,實踐和探索了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民生制度和項目。

  · 改革開放后,我們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民生制度。城鎮就業群體中建立了社會保險,包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五險一金”,在農村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

  ·十八大以來,在社會民生建設上,更加突出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與社會保障的城鄉一體化。

  ·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論述,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什么是“美好生活”?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社會民生。十九大報告對社會民生的概括非常到位,就是“七個有”: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點擊圖片觀看講座完整版

  講座實錄:

  各位網友,今天我們講的主題是“新中國70年社會民生建設”。要講這個題目,我們不妨從一個偏遠的山區講起。在我國西南橫斷山區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高黎貢山,在高黎貢山的崇山峻嶺中有一個獨龍江鄉,這里世世代代居住著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獨龍族的鄉親們。

  就是這樣一個偏遠山鄉,2014年和2019年分別兩次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第一次是祝賀獨龍江鄉公路隧道貫通。為什么隧道貫通需要祝賀呢?這與獨龍江鄉偏遠的位置有關。在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之前,1999年建成的獨龍江鄉公路,由于地勢原因,一年中只有半年能通車。公路隧道的貫通實現了獨龍江鄉與外界的全年通車。

  第二次是祝賀獨龍江鄉整鄉脫貧。2018年獨龍江鄉全鄉人均收入6122元,實現了整鄉脫貧,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對于這個偏僻的小山鄉而言,實現全面脫貧,“兩不愁三保障”。不論從哪個方面說,都可以用“偉大”兩個字來形容。

  獨龍族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還整體處于原始社會,刀耕火種,常年缺吃少穿。第一次吃上自己種的大米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在黨和政府幫助下1953年開出了53畝水田種植水稻。改革開放后,對獨龍江地區的脫貧政府在獨龍江地區加大了脫貧力度,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投入。獨龍江公路就是在1999年全線貫通的。十八大之后,我們進行精準扶貧,展開了脫貧攻堅戰,獨龍江鄉也最終跟上了全面小康的步伐。

  獨龍江鄉的脫貧之路是新中國成立后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的一個縮影,也是一個典型。

  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脫貧

  實現全面脫貧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所謂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指的就是如果不能實現全面脫貧,那么就不能說實現了全面小康;只要有一個地區還沒有實現脫貧,就不能說實現了全面小康。用木桶理論來比喻,全面脫貧是全面實現小康的最短板。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黨和政府一直將消滅貧困作為重大戰略任務。我們建設的是社會主義。消滅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本就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第一,從1978年到1985年,按照當時的標準(人均收入200元),貧困人口從2.5億下降到1.25億。

  第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到2010年,我國連續進行了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以及兩個扶貧開發綱要,以現行標準(年人均收入2300元)計算,截止到2012年的貧困人口比1985年減少了5.6億。

  第三,十八大后,我們實施精準扶貧,從2013年到2018年,這6年間每年貧困人口減少1373萬,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7%,其中有10個省份下降到1.0%以下。可以說,無論從哪個方面,2020年全面脫貧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中國大規模的減貧也為國際扶貧事業做出了貢獻,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70年來,我們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扶貧道路: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開發式扶貧再到十八大后提出的精準扶貧戰略。在十八大后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保障式扶貧與開發式扶貧相結合已成為中國扶貧政策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我們的扶貧,即授人以漁,就是開發式扶貧,讓貧困人口具有自我造血的能力,也授人以魚,就是保障式扶貧,為貧困人口提供社會安全網。

  社會民生建設:內容與意義

  說完了全面脫貧,我們回到主題上,就是新中國70年來社會民生建設。當然,實現全民脫貧本就是社會民生建設的主要內容。全面脫貧取得的偉大成就,同時也是社會民生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

  發展社會民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我們的發展成果再多、再好、再漂亮,最終也要體現在社會民生上。大家辛苦努力,“擼起袖子加油干”,最終還是要讓普通群眾的日子過得更紅火。這一點即是普通人理解的樸素的道理,也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后的講話中專門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是黨的執政理念,不斷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十九大報告中對民生事業的發展也作出了明確的論述: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

  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論述,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這個主要矛盾的理解,其中關鍵一點就是“美好生活”,什么是“美好生活”?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社會民生。

  那社會民生包括些啥內容?十九大報告對社會民生的概括非常到位,就是“七個有”: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這“七個有”可以說切中了老百姓的痛點。孩子的照料、入學,自己的就業,老人的養老等等,都是大家日常能夠切身感受到的,就是大家所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照料、社會保障等。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社會民生建設上可以說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伊始,在經濟還不發達的情況下就一直重視民生,因地制宜,實踐和探索了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民生制度和項目,比如農村的“五保”制度,農村的合作醫療以及赤腳醫生等,這些都受到國際社會的好評。

  改革開放后,我們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民生制度,在城鎮就業群體中建立了社會保險,包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五險一金”,在農村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我們說實現了制度的全覆蓋,每個中國公民至少被一項社會保障制度所覆蓋。我們還實現了全面的九年免費義務教育等等。

  十八大以來,在社會民生建設上,更加突出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與社會保障的城鄉一體化。

  這些成就一一道來肯定是來不及的。在下面,我根據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理解,選擇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制度、項目和案例,來體現新中國70年社會民生建設的成就。當然,選擇哪一個來講,并不代表其他沒有提到的不重要。這僅代表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就業。我們常說,就業是民生之本。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沒有就業,其他的什么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等,就不能實現,就是水中月、鏡中花。我們黨對就業向來非常重視。新中國成立之初,有一個政策是把原國民黨的公教人員“包下來”,就是仍然讓他們參與就業,有了就業就有了穩定。

  我們當前就業有兩個重點人群:一個是新畢業大學生,一個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農民工的就業。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每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這兩個議題都是就業領域的主要議題。在這里我們主要說一下農民工的就業,因為農民工的就業不僅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農村居民增收的問題,而且也關系到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問題。

  先從農民工對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性說起。中國的農民工2018年總量是2.88億,他們成為我國工業化的主力之一,國務院2005年關于農民工問題的文件將農民工定位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出的農民工,再加上在本鄉就業的農民工,也就是那些離土不離鄉,在本鄉從事非農就業的農村居民,他們來自非農就業的工資性收入已成為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前面說到的扶貧減貧,其中的一個主要措施就是就業扶貧,給農村居民提供非農就業的機會。

  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一個主要的特征是循序漸進、逐步放開。在改革開放之初并不是一下子打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口子,而是隨著工業化及城市化的進展逐步放開,有秩序的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理解這一點,不僅對于理解中國的農民工就業至為關鍵,而且也是理解中國城鎮化問題的關鍵。有種觀點認為,我們沒有形成大規模人口轉移帶來的“貧民窟”。應該說,我們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是充分考慮各方面可行性條件的轉移。這是理解中國農民工就業的一個關鍵。

  在有序轉移的同時,我們對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與農民工就業,還有充分的政策保障。我們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每年都會就農民工工作以及就業扶貧作出相應的政策安排。針對農民工就業的特殊性,比如流動性強,采取了很多相應的政策保障措施。這里提幾個:

  一個是提升農民工人力資本積累的,春風行動計劃,每年通過資金扶持、技術扶持等為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技能培訓等,提高他們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第二個是參加社會保險,通過政策設計將異地就業的農民工納入到社會保險覆蓋,針對農民工流動就業的特征,設計社會保險的轉移接續政策等。

  第三個是這兩年大力推動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直接服務異地就業的農民工,使得他們在打工地也能很方便地實現就醫的報銷。我去年在云南調研,云南省醫保局專門在春節前后,集中為外出就業的農民工辦理異地就醫的備案手續,使他們在就業地就醫時可以直接使用醫保報銷。

  教育。大家知道,人力資本投資是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人力資本投資中,四個最主要的方式:教育、健康、職業經歷以及培訓。教育和健康又是最主要的兩個,是主要的人力資本投資型服務業。前面我們說到我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是一個非常順利的過程,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因為我國農村居民的人力資本積累。而農村人力資本積累快速提升的最關鍵的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教育程度的提高,第二個就是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當然教育和醫療也是社會民生中大家最關注的兩個:孩子上學與生病就醫,已經成為全社會的焦點問題,是“美好生活”的主要內容。

  我們先來說教育。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教育成就,第一個是“兩基”與“兩全”,即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基本實現九年義務教育與全面掃除青壯年文盲和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

  先來說掃除青壯年文盲。在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以上。到1964年就下降到了百分之52.4%,到2011年,我們全面掃除了青壯年文盲。

  第二個,是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義務教育法》提出了實行九年義務教育。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就提出了一個“雙八五”的目標:到2000年要實現以縣為統計,全國占總人口85%以上的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這是第一個“85%”;第二個是初中的入學率要達到85%。

  到了2000年,我們實現了“雙八五”的目標。但這只是叫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在西部地區,實現義務教育還比較薄弱。因此在2003年到2007年,專門搞了西部的“兩基”攻堅戰。這樣,2011年全國初中的毛入學率超過了100%。2018年初中的毛入學率100.9%。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了94.2%,所謂鞏固率就是從小學一年級的100個學生中,有94.2個完成了初中畢業。

  與全面實現義務教育相關的是全面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免費。之所以能夠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離不開公共財政的大量投入,離不開免費義務教育。

  免費義務教育的實現,第一個關鍵點是2000年開始農村稅費改革,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經費不再由農村居民的“三提五統”中收取,而是納入到縣級財政予以保障。

  第二個節點是2006年首先從西部地區農村開始的農村學生“兩免一補”,即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兩免一補”2007年春在中東部地區推開。第三個節點,到2008年秋季學期,又在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免費。

  在義務教育階段還有一個事情非常有必要提一下,那就是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我們從2011年起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中推動實施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央和地方兩級財政出資,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午餐。這極大改善了中國農村地區兒童的營養狀況。這個計劃可以說是“功莫大焉”,造了大功德。發展經濟學的研究早就表明,兒童早期的營養狀況對其一生的健康狀況乃至智力發育、能力形成都是關鍵。大量研究表明,對貧困地區兒童營養的投資,其回報率遠遠超過資本市場的回報率。

  說完義務教育,在教育領域還有一個就是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以及普及化。根據美國教育專家馬丁.特羅的定義,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在15%以下為精英教育,15%-50%之間則進入大眾化階段;超過50%,高等教育就進入普及化階段。

  我們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在1949年只有0.26%,在學的大學生只有11.7萬;1965年上升到1.96%,在學大學生109.5萬。1978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上升到2.7%,在讀學生228萬。一直到199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3.4%。在這個時候,能上大學可謂“鳳毛麟角”,大量年輕人上大學的“夢想”是不能實現的,能上大學的可以說都是社會的“幸運兒”。到2002年經過大學的擴招,我們的毛入學率達到15%,進入大眾化階段。2018年毛入學率達到48.1%,到2020年如無意外將超過50%,進入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的年輕人可以通過上大學實現自己的“夢想”,改變自己的命運。

  教育的大發展使我們的平均教育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根據人口普查的數據,初中以上學歷的人口比例,從1982年的24.78%上升到2010年的61.75%;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980年的不到5年,提高到2010年的9.5年。從微觀個體的層面,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教育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從宏觀層面來說,教育水平的提高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力資本基礎。我國快速的經濟增長,如果沒有教育帶來的人力資本積累的提升,是難以想象的,難以實現的。

  健康衛生。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健康衛生工作。我們先來看兩個指標,第一個指標叫人均預期壽命,這個指標表達的是一個人在出生時刻能夠預期存活多少年;第二個是嬰兒死亡率,這個指標表達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醫療衛生狀況。

  我們的人均預期壽命,在新中國成立伊始,還不到40歲。在2018年的時候,根據衛健委的統計,達到了77歲。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在2015-2020年間,中國的預期壽命76.62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第二個嬰兒死亡率,這個地方是一歲以內的嬰兒死亡率,這一個指標直接表明了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醫療衛生的狀況。我們的嬰兒死亡率在60年代的時候,大概是135‰,什么意思呢,就是每1000個新出生的一歲以內的兒童,在1歲時有135個會死亡。根據聯合國測算的數據,在2015-2020年間,這個數字下降到只有9.89‰,也就是每1000個新出生兒童在1歲時只有不到10個會死亡,這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了。

  人均預期壽命的增加與嬰兒死亡率的下降,其背后是新中國70年來健康衛生事業的大發展。

  首先第一個是公共衛生,典型的事件是大規模消滅和控制寄生蟲和傳染性疾病。毛澤東主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七律送瘟神》,“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首詩的題首就是“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在公共衛生事業發展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們的愛國衛生運動,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有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愛國衛生運動的目的就是改善城鄉環境衛生和生活條件,消除影響和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不良因素,切斷疾病傳播途徑。

  第二個是我們的醫療衛生服務。首先應該提到的是我們的農村合作醫療與赤腳醫生。新中國成立后,在經濟不甚發達的情況下,取得了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大發展。當時的一個工作方針就是“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當時的農村合作醫療與赤腳醫生。所謂合作醫療,就是依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居民互助互濟,上級政府支持,建立的醫療保障組織。在合作醫療中,赤腳醫生是關鍵。所謂的赤腳醫生,就是“農民的身份干醫生的活”,他們仍然是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接受一定的培訓后,為村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合作醫療和赤腳醫生最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低廉的成本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了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極大提供了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揚。

  除了赤腳醫生,我們在農村還建立了三級醫療衛生網絡,第一層就是赤腳醫生為主的村衛生室,第二個層次是各個鄉鎮的衛生院,第三個層次是縣級醫院。在城市則形成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一級醫院、三級醫院、三級醫院的完整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在醫療保障方面,我們建立了全民醫保,醫療保險的覆蓋率接近100%。

  我們先是在1998年建立了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在此之前,城鎮企業職工實行的是勞動保險制度。在勞動保險制度的基礎上,1998年建立了企業繳費與職工繳費相結合,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相結合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2003年在農村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比于舊的合作醫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政府補貼,由政府補貼與個人繳費形成新農合基金。2007年針對城鎮非就業的居民,主要是“一老一小”,建立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其籌資方式也是政府補貼加個人繳費。

  十八大之后,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從2016年開始進行整合,到2018年整合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并確定由新成立的國家醫保局負責管理。居民醫保的籌資中,主要是政府補貼,政府補貼與個人繳費的比例大致在7:3左右,北京2019年個人繳費只有每年300,政府財政補貼為1430元每年;上海是個人740元,政府補貼2560元。

  十八大之后,我國健康衛生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提出了“健康中國”的戰略。“健康中國”的一個核心思想是將之前的以“治病”為中心的醫療衛生工作轉向為以“健康”為中心的健康衛生工作。關于健康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的全國健康大會上指出,要將健康融入到所有的政策中,要向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衛生服務。這是個大趨勢,可以說我們黨在這方面完全契合了這個大趨勢。

  社會保障。我們最后再來談一下社會保障。其實前面講的一些內容也同時是社會保障的內容,比如我們的醫療保障,也同時是社會保障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社會保障是一個社會的穩定器,也是社會的粘合劑,通過互助共濟來增進我們社會的團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經形成了以社會保險為主體,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在內的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制度的全覆蓋,也實現了對人群的全覆蓋。

  在改革開放前,根據當時的經濟體制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我們建立城鄉有別的社會保障制度。在農村,依托集體經濟組織,先是對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等建立了農村的“五保”供養制度。所謂的“五保”,就是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除了“五保”,還有我們前面提到的農村合作醫療。

  在城市,我們在企業職工中建立了勞動保險制度,所謂的“吃勞保”,指的就是勞動保險制度。對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則建立了離退休制度和公費醫療的制度。雖然當時的保障水平,因為經濟發展還處于較低水平,保障水平也比較低,但不論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這些社會保障制度,還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考慮到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這實屬不易。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逐步形成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保障制度。

  首先是在城市,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原先的勞保制度也逐步改革為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的社會保險制度。從1997年開始,我們逐步建立了城鎮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五險”。隨著我國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我們又建立了住房公積金制度。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五險一金”。

  在農村,先是建立了政府補貼加個人繳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個前面我們介紹過了。2009年又開始建立了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國的農民,在年滿60周歲之后,都可以拿到政府的養老金。這個養老金的額度雖然不高,但對中國的農民而言,是幾千年沒有的事情。

  除了社會保險,我們還在農村和城鎮地區建立了社會救助制度。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險不同,無需繳費,專門針對低收入群體,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我們建立了城鄉低保制度,建立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這些制度我們說起到了“兜底”的作用,為低收入群體建立了社會安全網。

  十八大之后,我們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有兩個最主要的特征:一是實現社會保障的城鄉一體化,要徹底結束城鄉二元分割的局面。第二個是我們在社會保障的完善和調整中,突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先說城鄉一體化。我國的社會保障,從改革開放前,一個主要的特征就是城鄉分開建立制度。這在經濟不夠發達、人口流動不甚頻繁的情況下,是合適的,應該說是在我國實際國情下的一個選擇,也是我們在經濟還不發達的情況下,迅速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的一個選擇。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的快速進展,特別是人口流動的常態化,都使得這種二元分割不能適應新的情況。因此十八大之后,中央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上的一個重要線索就是城鄉一體化。

  首先是2014年,整合了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與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我們知道在城鎮,除了就業職工,還有一部分非就業的居民。按照新農保的設計思路,我們在2011年建立了城鎮非就業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2014年,這兩個制度合并為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第二個是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整合。這個在前面我們已經詳細介紹過了。

  除了城鄉一體化外,為了適應人才流動,以及為了進一步加大社會保障的公平性,我們在2014年還開始了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制度改革。2014年之前,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制度自成一體,由財政全額負擔,個人無需繳費。這就導致機關事業單位職工與企業職工之間在養老金方面的不平等。2014年中央決定建立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制度,按照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制度進行設計,實現了制度的并軌。

  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在我國的老齡人口中,最需要關注的是那些失能失智老人。一個家庭中出現這樣一位老人,不僅老人受罪,而且也給子女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和焦慮。最近有一個很火的電視節目,黃渤主持的,叫“忘不了餐廳”。這是一群老年阿爾茲海默癥患者,他們的遭遇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實際上,在實際生活中,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的貧困老人,自己家庭無法提供照料,也沒有資源獲得社會的幫助。為了應對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我們在2016年開始在15個城市試點失能失智人員的長期照護保險,有些地方也叫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通過社會保險的辦法為這部分老人提供基本的支持。

文章關鍵詞:1986年 1980年 長期護理保險 社會安全網 社會救助制度 中國城鎮化 新階段 免雜費 中國公民 中國扶貧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外媒:終場哨響,球王走完傳奇一生

    傳奇球星迭戈·馬拉多納25日在家中突發心梗去世,享年60歲。馬拉多納和巴塞羅那俱樂部是一段錯誤姻緣,而和那不勒斯是真正的愛情。離開那不勒斯后,馬拉多納就真的一直在走下坡路了,盡管他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回歸正途。

  • 四大數據回顧馬拉多納傳奇又極富爭議的一生

    阿根廷傳奇足球巨星馬拉多納去世,享年60歲。/ 推特截圖  歐足聯主席塞弗林稱馬拉多納是世界足壇“最偉大、最具標志性的”人物之一,并建議歐足聯本周比賽為馬拉多納默哀一分鐘。

  • 四大數據回顧馬拉多納傳奇又極富爭議的一生

    阿根廷傳奇足球巨星馬拉多納去世,享年60歲。/ 推特截圖  歐足聯主席塞弗林稱馬拉多納是世界足壇“最偉大、最具標志性的”人物之一,并建議歐足聯本周比賽為馬拉多納默哀一分鐘。

  • 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26日將抵京,將在大使官邸隔離2周

    環球網11月26日消息,日本共同社26日消息稱,多名日本大使館相關人士透露,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25日乘坐民航飛機抵達中國山東青島的機場。(原題為《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26日將抵京,將在大使官邸隔離2周》)

  • 馬拉多納自傳:“我當時并沒有那么瘋狂,不是嗎?”

    據《新京報》消息,11月26日凌晨,多家阿根廷媒體報道,阿根廷足球巨星馬拉多納在家中遭遇心臟驟停,盡管多輛救護車前往現場救助,但沒能挽回馬拉多納的生命,馬拉多納遺憾離世,享年60歲。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