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4日11:40 來源:人民網
清明上河園夜景
人民網9月24日電(于思遠)“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9月22日晚,開封清明上河園里的大型水上實景演出“東京夢華”隨著愁腸婉轉的《虞美人》拉開序幕。“壯麗70年·古都新風貌”開封行也由此開始。
開封自古水系發達,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采訪團首先來到“一渠六河”項目。據了解,“一渠六河”項目中的“一渠”指西湖引水渠西干渠,“六河”分別指洵水河、西護城河、南護城河、東護城河、利汴河和惠濟河。
開封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縣級調研員馬紹君說,“一渠六河”工程通過截污控污、河道清淤、橋梁建設、水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構建連接新老城區水系,維持生態平衡、服務周邊百姓,該工程建成后,真正把護城河死水變活,污水變清,是一項實在的惠民生態工程。
許多人以為,開封僅有宋朝的文化,其實不然。作為八朝古都,開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還有北宋和金相繼在此建都。宋代后,歷代王朝都把開封作為中國北方的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
近年來,美食、商業、漢服……這些都已經成為開封的“標簽”。古城是開封的寶貴財富,宋文華更是開封文旅發展的“根”,開封在全國率先提出“文化+”理念,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向產業化發展。
登上開封城墻,街景盡收眼底。講解員向記者介紹,開封城墻全長14.4公里,是我國僅次于南京城墻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設。較為有趣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明代和清代修繕的城墻。開封一直有個傳唱的童謠:“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兩千多年來,開封雖歷經兵火水患,屢淹、屢毀,但城市的坐標基本固定,城址的位置沒有移動,城市的中軸線沒有改變,由此形成了“城摞城”的現象。
隨后,采訪團來到了海綿城市展示館。在海綿城市展示館,記者看到了開封海綿城市模型,該模型模擬了海綿城市以及雨洪管理的設施,較為形象地說明了雨水的流向、收集、過濾以及再利用的情況。
走進歷史,見證發展。古都開封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城市建設和文化旅游等多方面正在不斷煥發出新生機。
18日清晨,天朗氣清,洛浦“樂道”猶如一條彩色飄帶,沿洛河兩岸延伸。“樂道”實現了交通、行人、綠化、生態的和諧統一,喧囂的都市生活在這里慢了下來,讓市民盡享慢生活的愜意和美好。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依傍于千年大運河畔,11平方公里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通過生態修復打造“森林之肺”,為居民開辟休憩娛樂的場所。
7月30日下午,在小朋友們的一首《大同賦》的朗誦聲中,2020年“鏡頭中的脫貧故事”的第二站正式啟程,以全景式網絡直播的方式,走進山西古都大同,講述脫貧故事,為2020決勝脫貧攻堅加油助力。直播期間,山西省扶貧辦副主任張玉宏、大同市扶貧辦主任白雪峰做客現場,與扶貧故事公益推薦人侯巖松、扶貧故事公益推薦人張英席共同圍繞山西省的脫貧故事分享了感受和經驗。
山西大同古稱云中、平城,曾是兩漢要塞、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九大古都之一。7月30日下午,我們將在扶貧故事公益推薦人和扶貧故事公益講述人的帶領下,講述發生在山西省脫貧攻堅一線的動人故事,感受“90后”在扶貧路上的青春風采。
近日,決勝2020“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團隊走進河南省,就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開啟調研采訪,感受洛陽市全面脫貧,走向小康所展現的新成效、新變革、新突破。
洛陽是河南省的歷史文化古都,承載了中華文明的無數精彩篇章。近日,“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團隊走進河南省,就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開啟調研采訪,感受洛陽市全面脫貧,走向小康所展現的新成效、新變革、新突破。
▲6月5日晚,游客在夜幕下欣賞如夢似幻的洛陽龍門石窟。黃政偉攝 本報訊(記者宋敏田宜龍李宗寬)龍門石窟夜游、老城十字街擼串、隋唐洛陽城看燈……河南旅客可以坐著高鐵去洛陽等地逛夜市了。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洛陽城開始展露另一番迷人的景象。日前,洛陽市依托豐富旅游資源,推出“古都夜八點”系列文旅消費活動,全面開啟“夜洛陽”模式,繁榮夜間文化,激活多元化夜間消費市場。
近日,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夜市在關閉4個月后恢復開放。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6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夜市,一名小吃攤主在制作傳統小吃炒涼粉。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6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夜市,食客從燒烤攤位前經過。
隨著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加速推進,河南洛陽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推出“古都夜八點”系列文旅消費活動,激活多元化夜間消費市場,提升城市新活力。我們組織這個夜八點活動,目的就是要提振我們消費的信心,讓更多的游客和市民,能夠在洛陽體驗到消費的樂趣和消費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