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6日13:07 來源:映象網
就在剛剛
國新辦迎來“河南時間”!
中外媒體聚焦河南
來感受億萬中原兒女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生動實踐
1億河南人民
歡欣鼓舞
開放的河南更出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2019年8月26日上午10時,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生,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陳潤兒圍繞“開放的河南更出彩”作介紹,并答記者問。
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生(張馨 攝)
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陳潤兒(張馨 攝)
本次發布會有哪些亮點?快跟著映象君來看看吧——
70年來
河南實現從溫飽不足到即將全面小康的歷史性巨變
映象網記者段晉哲 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河南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21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4.8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從50元增加到5萬元,城鎮化率從6.3%提高到51.7%,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即將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轉變。
河南踐行新發展理念,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找準支撐點、突破點、發力點,扎扎實實向更加出彩的目標邁進。
河南正從“國人糧倉”邁向“國人廚房”
豐富著“世人餐桌”
新華社記者 李安攝
河南穩固“三農”基本盤,推動農業大省加快鄉村全面振興,夯實更加出彩的根基。
河南把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與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在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上不斷取得新成效。
2018年,糧食產量達到1330億斤,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每年外調原糧及制成品超過400億斤。
種養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花生種植面積和食用菌、蔬菜、中藥材產值均居全國前列。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成為全國第一糧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涌現出雙匯、思念、三全、“好想你”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吸引了益海嘉里、中糧集團等國內外著名企業紛紛進駐,農產品出口遍及137個國家和地區,正從“國人糧倉”邁向“國人廚房”、豐富著“世人餐桌”。
河南率先實現米字形高鐵網實質性落地
河南持續打好“四張牌”,推動經濟大省邁向高質量發展,挺起更加出彩的脊梁。
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牌,堅持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壯大現代服務業并舉、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并行,著力招大引強、承接產業轉移,裝備制造、食品制造躍向萬億級產業,智能手機、新能源客車、盾構機、光電子芯片等成為河南制造新名片,UU跑腿成為全國最大的共享跑腿平臺,物流業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打好創新驅動發展牌,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龍頭,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可見光通信等一批產業關鍵技術和重大產品攻關取得重大突破,全國首個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落戶河南,神舟飛船、高鐵等大國重器上有了更多河南元素;
打好基礎能力建設牌,鄭州機場二期建成投運、三期工程啟動建設,率先實現米字形高鐵網實質性落地,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通信樞紐、能源基地地位不斷鞏固;
打好新型城鎮化牌,中原城市群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城市群,鄭州躋身國家中心城市行列,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和文明城市創建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11個、居全國第4位。
12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河南落戶
河南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推動內陸大省走向開放前沿,培育更加出彩的勢能。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等要求,“無中生有”打造“四條絲綢之路”,朝著“買全球、賣全球”目標邁進。
盧森堡貨航加密至每周18班,鄭州機場客貨運吞吐量躍居中部地區首位,南美車厘子、澳洲牛肉、荷蘭鮮切花等從這里運往全國。
中歐班列(鄭州)每周14去10回,體現運營質量的綜合指標名列前茅,成為歐亞大陸橋的一支活躍“駝隊”。
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永久落戶鄭州,首創“1210”監管服務模式,河南E貿易輻射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
12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這里落戶;鄭煤機、淅減、大森機電等河南企業成功開展跨國并購。
如今的河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朋友圈”遍布五洲四海,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鏈”接全球,實現由主要輸出勞務、糧食,到貢獻河南制造、河南創造,正由對外開放的跟跑者變成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先行者。
河南五年累計植樹造林1449萬畝
映象網記者 段晉哲 攝
河南注重標本兼治,推動資源能源大省綠色發展,擦亮更加出彩的底色。
河南基于資源優勢形成的能源原材料產業比重大的狀況,決定了環境治理的任務更為艱巨。
2018年,河南全省PM10、PM2.5平均濃度均比2014年下降約1/4;
南水北調“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全省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均好于國家考核要求。
五年累計植樹造林1449萬畝。
河南3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河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人口大省民生持續改善,凝聚更加出彩的合力。
2014年以來3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8315個貧困村退出,582.4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21%。
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學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職業教育總體規模和校均規模均居全國首位。
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70個,與國內外一流醫療機構合作共建的六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推進。
面向世界亮相
河南信心十足!
一走進發布廳,就能看到這次發布會的主題
“開放的河南更出彩”
現場還同步舉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省發展成就展示活動,分為“圖文板塊”“非遺板塊”“實物板塊”。
“圖文板塊”展示
河南用開放的思維、理念和舉措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成就
“非遺板塊”現場互動展示
面塑、古琴、牡丹瓷、汴繡等中原文化瑰寶
面塑
“面塑是以糯米、面粉為主料,調和成不同色彩面團,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人物、動物、植物、器皿、道具等栩栩如生的形象的一種造型藝術。”來自新鄉的面塑市級非遺傳承人劉玉偉告訴記者,面塑現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古琴
來自蘭考縣民族樂器村的年輕夫妻徐亞沖、衛晨欣及古琴斫制傳承人孔海廣正在用蘭考當地泡桐生產的純桐木挖箏、古琴展示中州箏派、古琴藝術。古琴,亦稱七弦琴,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2008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中州箏派的形成與河南豫劇、大調曲子、曲劇等民間戲曲音樂和民間說唱音樂密切相關,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牡丹瓷
在展示現場,牡丹瓷(白瓷)和汴繡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據了解,牡丹瓷是洛陽牡丹文化與陶瓷技藝的有機結合,它的制作采用的是雕塑造型、鏤空捏花、裝飾刻印、顏料釉色等陶瓷傳統技藝,被譽為“永不凋謝的牡丹花”,現為洛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汴繡
汴繡產于開封,以“書畫繡”聞名,風格古樸典雅、針法多變、精致細膩、立體感強,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汴繡省級傳承人程曼萍為開封汴繡廠藝術總監,其作品《牡丹四條屏》雍容大氣,層次分明,形象逼真,立體感強。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早的一種成熟文字,主要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商代殷墟遺址。甲骨文反映了當時的祭祀、戰爭、天文、氣象、農業、手工業、商業、交通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這次展示的是由河南安陽當地藝人仿制的甲骨文作品。
“實物板塊”展示
河南機器人、盾構機、客車、拖拉機
等先進制造業發展成果
全方位精彩呈現開放
讓這片古老土地煥發的勃勃生機和活力
除了“河南味”十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宇通客車、中鐵盾構機等代表河南高質量發展的工業項目也位列其中。
中信重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應用覆蓋消防、應急救援、反恐、礦山、石油石化、電力、海工作業等眾多領域。
現場展示的80BD防爆消防滅火偵察機器人是中信重工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具有防爆資質的消防機器人,可替代消防隊員進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濃煙籠罩等火災現場執行滅火偵察任務,目前已列裝全國30多個省市消防單位以及石油石化系統,參與數百次消防滅火實戰。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是集隧道掘進機、隧道機械化專用設備、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建筑鋼結構等四大產業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本次展示的“春風號”盾構機為國內自主研制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該盾構機開挖直徑15.80米,全長135米,重量達4800噸,應用于深圳市春風隧道工程。2018年10月29日,“春風號”在中鐵裝備集團國家TBM產業化中心下線,并于2019年8月13日始發。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客車產品研發、制造與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制造企業,目前公司日投產量最高達430臺,年生產能力達7萬臺以上。
在新技術領域,掌握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新能源睿控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在國內市場,宇通售后服務站覆蓋到縣級城市,國內大中型客車市場占有率31.2%;在海外市場,宇通銷售服務網絡已覆蓋歐洲、拉美、非洲、中東等海外主要市場,產品批量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大中型客車市場占有率13.2%。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第一拖拉機制造廠,是國家“一五”時期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新中國第一臺拖拉機、第一輛軍用越野載重汽車都是在這里誕生。
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國史
▼
這里誕生了中國
最早的城市和文明
▼
它是古老的
▼
也是現代的
▼
70載初心不改
70載使命在肩
新中國成立以來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
河南地區生產總值穩居全國第五位
中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扛起糧食安全生產的重任
實現了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轉變
工業經濟總量穩居中西部省份首位
挺起了制造業的脊梁
“空陸網海”四條“絲綢之路”聯通世界
“買全球、賣全球”正在成為現實……
這是最好的時代
河南站在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上
今天的河南
正在用實際行動證明著:
越開放,越進步的道理!
“開放的河南更出彩”
來源:映象網綜合自國新網、人民日報、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適逢周末,不少鶴壁居民戴著口罩,來到一年一度的中原文博會展會現場,參觀購買文創產品。實際上,今日自成一派的江西贛文化,也是脫胎于吳越文化,在兩千多年的歲月中,與中原文化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脈絡。
5月26日,在2020年河南智慧旅游大會上,“老家河南 黃河之禮”2020國際文旅創意設計季(中國·開封)啟動,該活動聚集國際化數字科技,點亮老家河南黃河非遺。現場,一段數字化創意視頻展現了“老家河南 黃河之禮”系列活動亮點,點燃了氛圍。
“今天被命名為‘中原大工匠’,深深體會到了一名產業工人的幸福與自豪。還修訂了河南省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管理辦法,將經費補貼由1萬元提高到5萬元。
9月4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第六場新聞發布現場煞是熱鬧,開封汴繡、宋室風箏、朱仙鎮木版年畫、燈籠張的燈籠……一件件帶有濃濃宋都風韻的傳統工藝品讓參會的記者流連忘返,愛不釋手。作為“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開封市活學活用焦裕祿精神,涌現出省優秀共產黨員王振立和郭建華等一批好干部、好黨員。
蘭考泡桐古琴、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封汴繡……9月4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就“踐行囑托 奮進開封”召開新聞發布會,這是“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河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六場。
8月26日,坐標北京西長安街11號,國新辦迎來“河南時間”。中信重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應用覆蓋消防、應急救援、反恐、礦山、石油石化、電力、海工作業等眾多領域。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臺同獲金質獎,1990年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
如今,全國90%以上的民族樂器音板都是由蘭考縣徐場村制造的,越來越多的蘭考人,通過樂器制作和演奏,改寫了命運。”徐亞沖坦言,蘭考的古琴這張“河南名片”不僅賣到全國各地,還漂洋過海賣到了新加坡、美國和韓國等地。
8月26日,坐標北京西長安街11號,國新辦迎來“河南時間”。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生,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將在發布會上圍繞“開放的河南更出彩”主題作介紹并回答記者提問。今天,隨著中外媒體聚焦河南,大家將感受到億萬中原兒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生動實踐。
8月26日上午10時,國新辦將就“開放的河南更出彩”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汴繡則產于開封,以“書畫繡”聞名,風格古樸典雅、針法多變、精致細膩、立體感強,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