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5日08:41 來源: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9月4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第六場新聞發布現場煞是熱鬧,開封汴繡、宋室風箏、朱仙鎮木版年畫、燈籠張的燈籠……一件件帶有濃濃宋都風韻的傳統工藝品讓參會的記者流連忘返,愛不釋手。
“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開封既有歷史上“八朝古都”的輝煌,也曾飽受水患、戰亂的苦難。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開封發展變化最大、人民生活最幸福的70年。在這場新聞發布會上,開封市委書記候紅、市長高建軍以飽滿的熱情,高度的自信,向全國人民呈上開封發展70年的“成績單”。
GDP增長1450倍,人均GDP從兩位數到五位數
全市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1.38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002.2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68元增長到4.39萬元,財政收入由45.1萬元增長到140.7億元,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歷史性飛躍。
產業發展持續轉型提質——
產業結構于2015年率先在全省實現“三二一”歷史性轉變,2018年三產比為13.7:38.9:47.4。近幾年,實施生產線智能化改造23項、“機器換人”項目12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對標企業達到435家,開封炭素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接近40%。
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成果顯著——
2017年4月掛牌成立以來,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探索出了“22證合一”等一批走在全國全省前列的改革創新經驗,吸引了益海嘉里、豐樹物流、華潤集團、深圳華強等一批500強企業和上市公司,各類企業累計達到4800余家。在自貿區帶動下,2018年及今年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
城鄉區域發展更協調——
在實現電信、金融同城等“五同城一共享”基礎上,鄭開城際鐵路、開港大道、鄭徐高鐵讓“雙城”成為一家。實施鄭汴“533”工程,推進鄭開雙創走廊、開港經濟帶、沿黃生態帶建設,讓鄭州和開封攜手為中原城市群、鄭州大都市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等國家和省重大戰略貢獻力量。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探索實施了第三方評估、重點項目聯審聯批、“便捷開工”等務實舉措。目前,開封已經實現企業設立審批3個工作日內完成,其中在自貿區開封片區可以1個工作日內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從拿地到開工,全國平均時間是260天,在開封只需要68個工作日。2018年全市市場主體總量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129.39%。
做好古城保護和開發,開封文化“活”起來
頂層推動,激活文化基因——
抓實一個高規格議事機構、一個權威規劃體系、一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一個宋文化研究院等“十個一”推進機制,持續推動文化資源向項目、向產業、向發展新動力轉化。以全域規劃帶動全域保護、推進全域經營、強化全域管理、實現全域旅游,“五個全域”讓做好古城保護和開發、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有實實在在的落腳點、發力點。
項目化運作,活化文化資源——
堅持規劃引領謀項目,編制了《宋都古城風貌保護與重現工程規劃》等4部總體規劃和13個配套規劃,謀劃了古城墻、千年中軸線、大運河及水系等“三條文化帶”,實施了城墻一至九期、御河水系等工程。堅持優化環境招項目,出臺了“多規合一”、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土地掛牌前文物勘探等系列舉措,2016年以來累計實施重點文化產業項目111個,完成投資386.42億元。
培育新業態,持續注入新活力——
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文化旅游已成為開封的“柱石”產業,以文旅產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0.6%。清明上河園、龍亭等景點,恒大文旅城、啟封故園等項目,《大宋·東京夢華》《千回大宋》等演藝,菊花文化節、清明文化節等節會,深圳文交所河南專區、960非遺文創園等文創產業,“汴河燈影”“夜游清園”等夜游經濟,推動全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綜合收入自2015年以來分別實現年均14.85%和34.95%的增長。
藍天碧水綠茵,美麗開封品質彰顯
千年古城天更藍——
開封在全省率先實施全域禁煤,通過“三散”治理加速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優化升級,2018年全市PM10、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與2014年相比實現“兩降一升”。
北方水城水更凈——
以修復柳園口濕地、推進黃河灘區遷建等改善黃河生態,以完成16條黑臭水體治理推進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以“一渠六河”“十湖聯通”等工程提升城市水環境,以建設“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引黃入杞”等工程落實總書記糧食生產“命脈在水利”重要指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菊花名城地更綠——
深入推進國土綠化工程,加強生態廊道、街坊游園、綠色鄉村建設,2012年以來累計完成植樹造林64.4萬畝,全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0.8平方米,85個街坊游園讓城市“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綠色經濟蓬勃發展,杞縣、蘭考等靜脈產業園相繼落地,光大環保等項目正在推動蘭考加速實現“全城無廢”。
回應群眾美好期待,幸福開封更溫暖
截至目前,開封全市實現362個貧困村出列、5.78萬戶20.65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4.65%降至1.46%。原國家級貧困縣蘭考在全國率先摘帽,兌現了向總書記作出的“三年脫貧”鄭重承諾。
破解民生“八需八難”,解決好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難心事。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通過抓實問題清單、任務清單等“四單一庫一平臺”,持續送出實施優質教育資源三年倍增工程、打通城區斷頭路、“六館一城”等民生“大禮包”。
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創新建設基層社會治理“一中心四平臺”,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國道德模范郭建華等一批模范人物及風雨無阻的環衛工人、熱情服務的志愿人員都在匯聚和享受著這座城市的溫暖,人民群眾發自內心地念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作為“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開封市活學活用焦裕祿精神,涌現出省優秀共產黨員王振立和郭建華等一批好干部、好黨員。全市建立基層黨建“五個標準化”體系,開展“四面紅旗”村(社區)創建,用 “五個一批”“六個堅決不用” 引導黨員干部帶著“三股勁”沉到底發現問題、靜下來研究政策、出真招破解難題。
小寶寶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什么東西都喜歡放在嘴里“嘗嘗”。盡管家長也都很謹慎,但有時難免“百密一疏”。
由湯好喝高湯面連續冠名的河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食安情報局》第二季10月31日火熱開播了,配合節目宣傳,11月29日,由河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主辦,白象食品承辦的“食安情報局”大型活動走進開封三毛未來購物廣場店,為廣大市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在寒冷的冬季里為人們帶去暖意好禮。
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內,有大型馬戰表演《岳飛槍挑小梁王》。小伙曹延昭飾演小梁王柴桂,一天兩場一年大約演700多場,要被岳飛挑700多次。小伙表示,他已經演出6年多,偶爾還要帶傷表演。
11月25日,全省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現場會在開封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交流創新做法,進一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續推進全省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省委網信辦主任郭巖松,省委網信辦副主任陳明,開封市委副書記秦保強出席會議。會議由陳明主持。
11月25日,全省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現場會在開封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交流創新做法,進一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續推進全省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省委網信辦主任郭巖松,省委網信辦副主任陳明,開封市委副書記秦保強出席會議。會議由陳明主持。
所謂的“哄搶”,實為免費贈送,并且這是每年菊花文化節之后的慣例。
11月24日,河南開封,一位愛好攝影的余先生,看到公園內有各種各樣的落葉,根據紋路外形,靈感突現,就撿了些樹葉回家做一些創意造型畫,以豐富生活。余先生做這些東西花費了三四天時間,巧妙地拼出了旗袍、人物、動物和風景等圖片,用落葉再現了秋天的美麗。
會議表彰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我省交出亮眼“成績單”。 我省此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的全國文明城市有:焦作市、漯河市、南陽市、信陽市、商丘市、林州市、新安縣、平輿縣、柘城縣、汝州市、蘭考縣、新縣。
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發揮博物館體系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重要作用,11月14日,全國32家博物館在南京共同成立“大運河博物館聯盟”,并簽署聯盟《協同發展協議》。其中,河南博物院、開封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加入該聯盟,共同傳承運河文化、講好運河故事、傳播運河聲音。
初冬時節,河南省開封市護城河沿岸,色彩斑斕的植物與藍天碧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如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北方水城”風貌,讓開封這座歷史古城展現出獨特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