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6日10:00 來源:大河網
□河南日報記者 歸欣 河南日報通訊員 張崇
寬敞的雙人間里,空調、電視、淋浴等樣樣齊全;明亮的大樓里,超聲科、檢驗科、康復中心有序排列,這里不是賓館,也不是醫院,而是太康縣高賢鄉醫療護理型養老院。“吃得好,住得好;有老伙計們聊天,還有醫生護士照料,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真得感謝黨和政府。”8月23日,70多歲的汪莊村村民徐秀申高興地說。
“我們把全鄉89個特困老人安置在一起,實行‘集中托養’。”高賢鄉黨委書記鄭宏告訴記者。這種方法和社會托養、居村聯養、親情贍養、鄰里助養一起,構成的“五養”模式,破解了太康縣農村特困人員脫貧難題。在全省2019年脫貧攻堅暨鄉村振興培訓班上,這一經驗被作為典型案例推廣。
太康縣是豫東地區有名的人口大縣,脫貧攻堅戰打響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16萬人,其中鰥寡孤獨等農村特困人口就有近萬人,成為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實現“不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靠財政一兜了之?既沒有能力,也不現實。”太康縣委書記王國璽說,“我們必須立足實際,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支持的基礎上,蹚出一條新路。”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以國家特困老人救助供養政策為依托,太康縣大膽創新,為特困老人精準打造的“五養”模式應勢而出。縣財政投資2600萬元對16個鄉鎮的敬老院進行提升改造,對有意愿入住的老人實行“集中供養”;對身體健康、要求在家生活的特困人員,督促其親屬實行“親情贍養”;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組織民營醫院成立醫養結合機構進行“社會托養”;對無親人贍養的獨居特困人員,把村中閑置庭院等改建為居家養老服務站,實現“居村聯養”;對無親屬又戀家的特困人員,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的引領作用,通過志愿服務、開發公益性崗位等形式,提倡“鄰里助養”。
“‘五養’架子搭起來后,我們還采取了很多積極措施,保障這個機制健康長效。”太康縣扶貧辦主任祝俊偉介紹,接受特困人員的醫養結合養老院,政府按照每人3000元的標準進行獎補;各鄉鎮改建的居村聯養點,每入住一人補貼1萬元左右建設資金;組織各鄉鎮和機關單位開展“接親人回家”活動,營造孝老愛親的濃厚氛圍。截至目前,該縣改造建設19所鄉鎮敬老院、1所社會福利院、27所醫養結合社會機構、157個居村聯養點,9721位特困老人實現“五養”全覆蓋。“老了有‘五養’,總有一樣適合你”在群眾中口口相傳,溫暖著太康的村村寨寨。
“我們很受啟發,尤其是對消除個別地方子女不贍養老人的現象,非常有幫助。”一位從鶴壁到太康學習參觀的扶貧干部告訴記者。實際上,“五養”模式不但幫助太康縣破解了特困人員養老問題,也進一步淳化了鄉風、民風。近年來,太康縣先后有敬老、孝老道德模范等5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被譽為“太康好人現象”。
“‘五養’是‘死’的,定準的事就要落實好,為群眾服務不打折扣;‘五養’又是‘活’的,哪里不合理就改哪里,確保滿足群眾需要。”王國璽說,今年年底前太康計劃再擴建85個居村聯養點、10個社會托養點,真正通過“五養”模式,把“兩不愁三保障”落實到位,確保全縣群眾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這些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決扛牢政治責任,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省之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省長尹弘經常深入貧困村開展調研,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把脈問診、開出脫貧“藥方”。
8月27日下午,當【決勝2020鄉村振興看河南】采風團走進周口太康縣馬廠鎮姬莊居村聯養點時,被這里優美的環境和老人們臉上舒展的笑容打動了。截至目前,太康縣共建設改造19所鄉鎮養老院、27所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機構、157個居村聯養點,9051名農村特困人員實現“五養模式”全覆蓋,直接帶動3470戶貧困戶脫貧。
核心提示:太康縣縣委、縣政府通過走村入戶,了解特困人員所需所求,廣泛征求意見建議,探索并總結出“五養”模式,即居村聯養、集中供養、社會托養、親情贍養、鄰里助養,實現了全縣9721名農村特困人員全覆蓋,脫貧和養老難題得到了有力解決。據了解,“五養”模式的推行,實現了全縣9721名農村特困人員全覆蓋,脫貧和養老難題得到了有力解決。
這是爬坡過坎的一年:繼新蔡、新縣、沈丘、舞陽順利摘帽之后,計劃退出的33個貧困縣有望如期摘帽,全省脫貧攻堅任務大頭落地。這是集中攻堅的一年:前三季度全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1元,同比增長10.3%;預計可實現12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2502個貧困村退出,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這是爬坡過坎的一年:繼新蔡、新縣、沈丘、舞陽順利摘帽之后,計劃退出的33個貧困縣有望如期摘帽,全省脫貧攻堅任務大頭落地。這是集中攻堅的一年:前三季度全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1元,同比增長10.3%;預計可實現12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2502個貧困村退出,超額完成年度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