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3日12:03 來源:中國網
北團村社區醫院的醫務室里柏志華正在為村民看病。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當地年輕人打諢叫他“柏院長”,因為早先村里的社區醫院就他一個人。66歲的柏志華會笑著應和這樣的“昵稱”。
1972年3月17日,柏志華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19歲的他經過半年專業培訓正式成為浙江嘉興海鹽縣北團村的一名赤腳醫生。
這一干就是47年,已過退休年齡的柏志華依舊在北團村社區醫院的醫務室里忙碌著。大家都信任他,要是誰家病人不方便到醫務室,一個電話,他定會抽空,步履匆匆走街串巷上門服務。
來北團村社區醫院結算醫藥費的村民祝仁華告訴記者,柏志華經常去村民家里出診。祝仁華家里有兩位老人,一位中風癱瘓,一位老年癡呆,沒有辦法到醫務室就診。每次老人生病,柏志華都會抽休息時間去家里診治。
北團村一角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如今的北團村美麗祥和,柏志華說這些年村里的巨大變化,還得從2006年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視察海鹽縣秦山北團村說起。
時過多年,柏志華對當時的情形仍記憶猶新。習近平到社區醫生服務站視察時,與他聊家常,問他的情況。柏志華一時語塞,竟忘記了自己屬馬。說起那時的情形,柏志華拍著大腿,開懷地笑著跟記者講,“你說我緊張的都忘記了自己的屬馬,你說說”。
話鋒一轉,柏志華一臉嚴肅地講,他視察情況時,在社區醫院停留了半個多小時,詳細詢問了看病難和醫療報銷的情況。
柏志華講,要是能再見到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向他匯報一下北團村的巨變。
13年來,村里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醫療報銷比例已經由原來的15%漲到了60%,住院的報銷比例可以達到70%。
鄉村醫生柏志華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隨著老百姓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來社區醫院看病治療逐漸轉向了糖尿病、高血壓這樣的慢性病。柏志華的工作內容也隨之改變,而他服務百姓的宗旨卻始終未變。(中國網記者 楊佳 曹川川 采訪報道)
7月13日,國家衛健委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建設,強化傳染病防控能力。結合傳染病的流行特點,常態化開展醫務人員傳染病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社區醫院在健康體檢和日常診療過程中早發現傳染病的能力。
4月11日,省衛健委發布《關于公布首批社區醫院建設評估合格機構名單的通知》,我省109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獲批掛牌“社區醫院”,這意味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群眾“家門口”就醫更安心。還要具備一些“硬指標”,如床位不少于30張,須設置臨床、公衛、醫技、管理和其他科室等五大類功能性科室。
餐廳不僅要保障愛心餐醫護人員吃的好、吃得飽,同時還要讓他們吃的放心,吃的安心。武漢市食上添餐廳老板 萬紅:我們的庫存商品當時也很多的,接近10萬塊錢,后來陸陸續續做愛心餐就都用上了。
(李軼群)16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工作進展情況。李永錦表示,社區醫院會根據街道辦事處的要求,與居委會和街道辦事處緊密配合,堅決防止疫情的輸入、蔓延和輸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和早治療。
居委會陸續來了增援的人,“應收盡收”的“死命令”下來,送病人做核酸檢測、收治隔離,前些天最撓頭的這些事,也暢通多了。其六,給需要住院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安排床位,要排隊;把確診和疑似病例送往隔離點,也要排隊。
大年三十,武漢的90后女孩肖雅星發起組建了一個愛心微信群,然后就一直忙到現在。 武漢“醫生驛站”發起人 肖雅星:不知道是哪個志愿者從泰國給我發回來的,發了兩千多個口罩,也不知道是哪個志愿者發的。
你的一句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記憶里:‘既然選擇了做一名護士,病人的需要就是我們的職責。此時的劉宇航已奮戰在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第一線一星期了,而她家人的心愿也很簡單,等她平安歸來。
國家衛健委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巡視員賀青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介紹《關于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的通知》有關情況。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攝制四集紀錄片《為了人民健康》,以發展與成就為主線,以故事化手法,講述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衛生健康領域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一年間,來自河南的全國政協委員黃改榮,結合從事老年醫學工作32年的經驗走訪調研、建言獻策。春節后一上班,全國政協委員黃改榮就深入鄭州市福華北街社區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