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騎兵連,沖鋒!”

2019年07月29日11:42  來源:新華社

5034

  “騎兵連,進攻!”

  《亮劍》中騎兵連與日軍

  拼殺至最后一人的震撼場面

  和逢敵必亮劍的中國軍魂

  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集團沖刺、控馬臥倒、乘馬越障

  雙刀劈刺、馬上射擊……

  在海拔4200米的巴塘草原上

  這個古老的兵種

  依舊在守護著牧區老鄉

  新青年演講第82期

  聽90后騎兵連連長

  尼都塔生

  講述馬背上滾過的熱血青春

  新青年演講 尼都塔生▼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尼都塔生,今年26歲,是西部戰區陸軍某旅玉樹獨立騎兵連連長。玉樹獨立騎兵連是我軍目前駐地海拔最高的騎兵連。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是我的家鄉,也是我現在服役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前,這里沿襲千百戶制度。我的家族就是當年清朝政府冊封世襲的東壩“百戶”,是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康巴貴族家庭,在當地負責管轄上百戶牧民和僧侶。

  70年前,新中國成立,我的曾祖父土登宮保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獻馬,在囊謙地區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后來,我的祖父彭措旺扎成為玉樹“康巴家族”里第一個共產黨員。要知道,那時候“百戶”入黨是沒有先例的。

  2010年4月,玉樹發生7.1級大地震。我的父親東壩阿寶當時正在西寧住院。聽到消息后,他不顧嚴重的高血壓,第一時間從醫院跑了出來,趕赴災區進行救援,奮戰六天六夜,暈倒在救災一線,被評為“全省抗震救災模范”。

  這些家族長輩的事跡對我影響很大。大三那年,我主動申請入了黨。2015年畢業時,在繁華的一線城市和偏遠的玉樹藏區之間,我選擇回到家鄉,回到巴塘草原,做一名騎兵戰士,成為家族走出的第一個軍人。

  在電視劇《亮劍》中,騎兵連與日軍拼殺至最后一人仍然堅持進攻的鏡頭,讓很多人至今印象深刻。我們連隊日常劈刺訓練也是類似的場景:在廣闊草原上策馬奔馳,身后掀起滾滾的黃塵,我們抽出雪亮的馬刀,在150米距離內,讓豎起的7個高低不同的模擬假人瞬間“人頭”落地。

  練兵即備戰,帥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艱苦訓練,好的騎手都是摔出來的。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腹地,哪怕是散步,也相當于在平原地區負重20多公斤行走。

  新兵面臨的第一關是顛馬,就是讓四馬蹄交替抬起,揚著脖子前進。因為顛動大,不少新兵開始時有畏難情緒。

  記得我參加訓練的第一天,連隊分給我一匹叫“棗紅”的軍馬。這匹軍馬是連隊里最烈的馬,隊里不少好騎手都在它身上吃過苦頭。剛領到馬時,我就想盡快馴服它,就起身跳上馬背,沒想到它發瘋似的前后兩頭跳,不到10秒鐘,我就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滿臉是血。

  去年6月,我主動請纓,擔任新兵訓練教員,帶著他們練習控馬臥倒、乘馬越障、雙刀劈刺、馬上射擊等高難度動作。一天訓練下來,臀部磨爛出血,甚至脫衣洗澡都很困難。

  俗話說“好馬不臥”,就拿控馬臥倒來說,它們畢竟不是人,不懂得避讓戰場上的危險。我們必須讓它們學會依照命令快速臥倒,有些軍馬不斷試圖爬起來,只有竭盡全力才能控制它們,不讓它們起身。

  還有在馬背上訓練雙刀劈刺,重約4斤的戰刀,劈上1000次,手指會磨出血泡,胳膊麻木到吃飯時連筷子都拿不起來。因為訓練時雙手脫韁,僅靠大腿夾住馬肚。我們每天有8個小時騎在器材上,甚至休息時,大腿間還夾著凳子,雙腿常常腫得上不了床。

  騎兵訓練作戰講究“人馬合一”,我們和軍馬長期相伴,是最親密無言的戰友。我們常常聽長輩講起2010年玉樹地震時發生的故事。當時,我們騎兵連的馬廄坍塌,現場慘烈的嘶鳴聲讓所有人的心揪在一起。但沒有什么比群眾的生命更重要,大家為了在第一時間搶救被埋群眾,忍痛放棄了搶救這些“戰友”的最佳時機,最終54匹軍馬壯烈犧牲。

  總有人問我:“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還需要騎兵這個古老的兵種嗎?”如果你到過青藏高原,看到大面積高低起伏的高寒山地,你就會明白——在這里,傳統步兵行動受限,騎兵能依托自身的優勢,完成追擊、圍捕、搜剿、偵察等特殊任務,維護地區安寧,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常年和馬生活在這片草原上,連隊里也有了騎兵特有的味道。我覺得,這既是軍人的味道,也有牧民的味道。平時,戰士們放馬路過村里,會停下來喝碗茯茶、吃碗酸奶;牧民家有了牦牛肉,也會給部隊送來一些;20多噸的馬料送到營地,牧民還會親自過來幫忙卸草。在這里,連隊和牧民就像一家人。老鄉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們。

  前年,玉樹上拉秀鄉遭受暴風雪災,數百名牧民被困。大雪封山,車輛無法出入,于是我們趕去救援,及時把生活物資送到了他們家里。

  去年夏天,幾只狼把巴塘鄉的一頭牦牛咬成重傷,但鄉政府的獸醫不在,不治的話不到一周就會死。接到電話后,我們趕去給牛縫針、打吊瓶,每三天清洗一次傷口,受傷的牛兩周后就痊愈了。

  還有一年,7名游客到巴塘鄉旅游,出于好奇拿著小鏟子在山上找蟲草,被牧民阻攔,因為言語不通,差點引發沖突。我從連隊馬場火速趕往現場調解,最終化解了誤會。

  我始終沒有忘記祖輩的教誨和“一息尚存,戰斗不止”的騎兵精神。無論是“高原民族團結模范連”還是“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這些榮譽對我而言,更多的是心頭沉甸甸的責任。我不能給家族抹黑,也不能辜負那么多老鄉對我的期望。

  有一句詩寫得很好:“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雖然騎兵時代已遠去,但“騎兵精神”永不磨滅。未來,我會繼續發揚家族傳統,扎根高原,打造一支聽黨指揮、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現代化騎兵連,讓五星紅旗繼續在巴塘草原上高高飄揚。

  我是新青年尼都塔生,謝謝大家!

  2015年大學畢業后

  在繁華的一線城市

  和偏遠的玉樹藏區之間

  他選擇回鄉做一名騎兵戰士

  成為家族走出來的第一個軍人

  而這個選擇

  離不開家族長輩的言傳身教

  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康巴貴族家庭

  ——東壩“百戶”將一心向黨

  守護人民的精神代代傳承

  70年前

  他的曾祖父土登宮保在囊謙地區

  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后來,他的祖父彭措旺扎

  成為家族里的第一個共產黨員

  2010年4月

  玉樹發生7.1級大地震

  他的父親東壩阿寶

  帶病從醫院跑出來趕赴災區

  最后暈倒在救災一線

  常年相伴、意氣相投

  騎兵和軍馬是最親密的戰友

  但在玉樹地震發生時

  騎兵連為了搶救被埋群眾

  54匹軍馬壯烈犧牲

  如今,他的電話

  成了牧區的“服務熱線”

  群眾遇到困難

  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

  軍民就像一家人一樣

  

  青年說×康巴漢子尼都塔生

  訪談實錄 尼都塔生▼

  問:為什么選擇去軍校讀高中、讀大學?

  答:當時初中畢業,部隊到我們玉樹來招生,那還是頭一次,我也是第一批。當時可能對我來說,軍人也只是從長輩那聽到的和自己在影視劇里看到的,對軍人更多的是對軍裝的崇拜,喜歡槍,喜歡軍人,只是很朦朧的。

  剛好那一年,我記得特別清楚,初三畢業那年在放《士兵突擊》。就在那個卡車后面,那些戰士就從車廂里面往外望,我們也在后面看著他們。那時候,我們就追著卡車喊“許三多”,沒想到幾個月后,我也到軍營里去了。高中畢業,在選地方大學和軍校的時候,我還是選了軍校。我感覺,選擇軍隊可能是我最重要的決定。

  問:從“小鮮肉”到“糙漢子”,在高原上當兵是什么體驗?

  答:首先作為軍人,其實我沒有太在意過外在,只是說常年在高原上工作,無暇顧忌。你們眼中從什么鮮肉變成什么臘肉,反正對我來說,感覺這也算是我做的一點貢獻吧!起碼在高原上,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去工作、去訓練,我相信,高原的風把我吹得更健康。

  問:騎兵連身上有什么絕技?

  答:我們連隊老指導員當時發明雙刀劈刺,就是兩個手各持一把刀,在馬背上進行劈刺的動作。這是我們連獨創的一個動作,也是我們連隊壓箱底的動作,其他連隊都不會。肯定也有人會問:“你們為什么練劈刺?”其實說實話,在現代戰爭中,我們拿著馬刀去砍敵人的裝甲車,這是不現實的,應該也是不會發生的。只是說,我們通過練騎術科目中最難的科目——劈刺,來提升我們的騎坐水平和騎術訓練水平,以訓練促進訓練,用訓練來檢驗我們的成績。

  問:軍馬和騎兵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答:騎手的最高境界就是“人馬合一”。像我們一些老同志,一匹軍馬已經和他搭檔五年、八年、十二年、十六年的這些老班長,他們就可以做到“人馬合一”。他們到訓練場上去,叫自己軍馬的名字,馬就會主動過來靠到他們身邊,然后上鞍子,動作都非常迅速。訓練之余,把韁繩一松開,馬就跟在那個人的后面慢慢走,他走到哪馬就走到哪,很有靈性的。我相信,這種東西才更能體現出馬和人的默契,更多的還是情感上的一些互動,我感覺像兄弟,無言的戰友。

  問:現代化騎兵連和過去有什么不一樣?

  答:騎兵這個兵種已經在大多數國家或者說我們現代軍事上,已經退出了它的歷史舞臺。我軍現在象征性地保留我們這些騎兵連隊,所在的位置也大多數是我們高寒山地這些地方。在這里,其他兵種可能會不同限度地受到地貌或者高原這些山地的影響。

  你也可以反過來這么想,我們下了馬是步兵,而且我們也配有一些運輸車輛。我們是傳統步兵延伸騎兵的功能,跟普通步兵連隊裝備是一樣的,也訓練他們所有的科目。但是,到了一些車輛和人類無法通過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馬匹進一步地去完成一些比較特殊的任務。我們是現代步兵和騎兵融合的延伸式的一個兵種,和以前傳統意義上的那種純粹地靠畜力機動是不一樣的。

  問:“馬上宣傳隊”主要干什么?

  答:十九大勝利召開以后,當時我們第一時間進行了理論自學,然后想把這個事情也傳遞給更多的老鄉。我個人有著雙語的基礎,也是邊學習邊講。其實,當時去給老鄉講的時候,我們的收獲是很大的。有些老鄉確確實實因為信息閉塞不太關心,你去跟他講的時候,他才會知道:“哦,是這樣嗎?”才會發現這次會議對他們的影響和改變是很大的。但也有很多老鄉其實是很關注的,當他們問我們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還會發現:“哎呀,我們還需要學習,很多都不懂。”

  問:祖輩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什么?

  答:70年前,我的曾祖父就選擇了黨,選擇了和人民站在一塊。曾祖父在去世之前留下了“凡東壩族人必須跟黨走,絕不可三心二意”的祖訓,這句話對我們整個家族影響非常大,也是我們現在視為家訓的一段話。

  問:對你人生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答:是我的父親,然后還有軍隊對我的影響。首先還是父親,在我們老家那小地方,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已經是一名領導干部,他給了我最好的教養。

  問: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才是“新青年”?

  答:青年人肯定會老去,但是青年人永遠都會在。我覺得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比起上一代人,面對社會上的、生活上的更多壓力和誘惑。我感覺,各方面對我們的個人成長、三觀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影響。只是說,在我們這個年代,更需要信仰。反正我覺得,我身邊所有的年輕人,都覺得以后會比現在好,只要現在好好努力。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做好的:把握當前,心懷信仰。

  

  練兵就是備戰

  缺氧不缺精神

  新青年,團結就是力量!

  

文章關鍵詞:騎兵 囊謙 連隊 新青年 百戶 戰友 亮劍 人馬合一 東壩 兵種 責編:安文靖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烏蘭牧騎“文藝輕騎兵”:“百團千場”文藝演出送藝術下鄉

    近日,“百團千場”下基層惠民演出在內蒙古各地開展,一大批優秀節目和綜合服務跟隨烏蘭牧騎隊員的腳步穿過大漠戈壁、跨過林海雪原,來到農牧民的身邊。在包頭市九原區烏蘭牧騎,隊員李文妤正在錄制民族舞的教學視頻,幾百名跳舞愛好者,不用出家門,不用交學費,就有老師教跳舞。

  • 從送文化、種文化到創文化——解碼鄉村文化振興的河南探索

    新華社鄭州10月29日電題:從送文化、種文化到創文化———解碼鄉村文化振興的河南探索 2016年以來,河南從9萬名注冊文化志愿者中征招了1.6萬人,組成一支支文化志愿小組,分赴全省貧困鄉村,以志愿幫扶帶動農村開展文化活動,讓鄉村生長出一支永不離開的文化隊伍。

  • 從送文化、種文化到創文化——解碼鄉村文化振興的河南探索

    鄉村文化振興,不能只靠送文化,也要種文化,讓農民自己創文化。近年來,河南在鄉村文化振興探索上尤其注重激發內生動力,通過培育一批文化志愿者隊伍、挖掘一批鄉村文化能人,在農村廣闊天地留下一批永不撤離的文化“輕騎兵”。

  • 跨境電商再迎利好,中國外貿惠及世界

    海關方面全口徑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在線成交進出口總值6044億元,同比增長6.7%。連續下調關稅、積極擴大進口、持續深化自貿試驗區各項改革、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今天的中國,正鍥而不舍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 石家莊“按需轉型”精耕外貿市場

    “在維護好老客戶的同時,我們根據海外市場需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在石家莊市還有不少外貿企業像好利服飾一樣,圍繞市場需求轉型,用“繡花功夫”精耕海外市場。在疫情影響下,跨境電商作為外貿新業態中的“尖子生”,成為穩外貿的“輕騎兵”。

  • 迎難而上 逆風飛揚——上半年中國外貿形勢觀察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臺進出口增長26.2%,其中,出口增長28.7%,進口增長24.4%,遠高于外貿整體增速。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司司長李魁文介紹,今年海關全面推廣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監管措施,解決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難”的問題,全力支持跨境電商出口企業“賣全球”。

  • 254件法國拿破侖時期文物走進鄭州

    走進鄭州博物館新館國際展廳,一頂法國拿破侖時期近衛軍的軍帽吸引不少觀眾駐足。

  • 扶貧類節目正成為脫貧攻堅的“輕騎兵”

    東方衛視的扶貧節目《我們在行動》(第三季)中,童謠、李宗翰身穿彝繡服飾為推介會助力。看到平時只能在電視上見到的名人出現在村里,并親自為大伙兒的脫貧致富出謀劃策,村民們的臉上漾滿了笑容。

  •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達曼人的幸福新生活

    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吉隆鎮達曼村村民在表演歌舞《鈴響瑪》。藍天、白云、雪山、杜鵑……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吉隆縣吉隆鎮達曼村,當暖暖的陽光透過云層灑向大地,一場隆重而盛大的歌舞拉開了帷幕——

  • 文旅消費:“輕騎兵”緣何成“主力軍”

    “鄉村旅游能有效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吸納當地剩余勞動力就業,能大幅度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和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提升。《意見》特別提出促進文化、旅游與現代技術相互融合,發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游消費內容。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