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9日08:24 來源:新京報
委員建議結婚年齡降至18歲引熱議
稱考慮當前人口形勢,降低法定婚齡是個正調節的方向;新京報投票調查顯示,超6成網友反對
近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表示,考慮當前我國的人口形勢,建議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到18歲,該消息引發熱議。新京報官方微博發起的一項投票結果顯示,超6成網友不贊同降低結婚年齡。
專家認為,這一建議或許對早婚早育地區年輕人起到婚姻保護作用,但不會在事實上起到提高結婚率或出生率的效果。
新京報訊 近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一些委員建議下調法定結婚年齡至18歲,該建議引發網友熱議。
截至昨日20時,新京報發起的投票調查有46.3萬人,其中贊同9.8萬票、不贊同30.2萬票、暫不表態6.3萬票,不贊同占比65.2%。
委員:考慮人口形勢應降低法定婚齡
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超英認為,當前國際上的結婚年齡普遍比我們國家規定的22歲、20歲低,“從人口形勢考慮是不是應該降低法定婚齡?當然對此需要認真研究、論證和測算”。
民政部數據顯示,我國結婚率已經連續五年下降,離婚率在近13年有所提高。據民政部公報,結婚率從2013年的9.9‰下降到2017年的7.7‰,離婚率從1987年的0.55‰上漲到2017年的3.2‰。其間,除1998年、1999年和2002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都是增長。2003年以來,中國離婚率已連續15年上漲。
“晚婚”從數據上也有所體現。從2006年到2012年這7年,結婚登記年齡段占比中,20-24歲占比最高,保持在37%以上。但自2013年起,“晚婚”現象初見端倪,25-29歲年齡段結婚登記公民所占比重最多,超過20-24歲。
委員張蘇軍建議,婚姻家庭編將法定結婚年齡調整為男18歲、女18歲。其認為,從2013年到2018年,我國連續5年婚姻登記人數逐年下降,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出生人口下降,老齡化上升。“降低婚齡”不可能直接扭轉婚姻人數下降和老齡化上升的趨勢,但這是一個正調節的方向。
新京報投票調查:超6成網友反對該建議
這一建議并沒有得到廣大年輕網友的認同。
“委員建議適當下調結婚年齡你怎么看?”在新京報官方微博發起的一項投票調查中,截至昨日20時,話題閱讀量5.6億。微博投票共46.3萬人參與。
其中贊同9.8萬票、不贊同30.2萬票、暫不表態6.3萬票,不贊同占比65.2%。
有專家認為,經濟越發達,初始結婚年齡就越晚,是世界范圍的普遍現象。這一建議或許對早婚早育地區年輕人起到婚姻保護作用,但不會在事實上起到提高結婚率或出生率的效果。相反,鼓勵年輕人早婚早育,會進一步擴大婚姻家庭的不穩定。
追問1
降低結婚年齡能提高結婚率嗎?
專家稱降低婚姻年齡對提升結婚率、出生率,減緩老齡化影響不大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賀丹表示,不要期望婚姻法對婚姻年齡修改,能夠實現提升結婚率、出生率,降低老齡化,法律修改對于結婚生子等問題的現實問題影響不會太大。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教授表示,這一建議不會取得什么效果,“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并不會導致在法定前提下實際初婚年齡就下降,與出生率的提高更加沒有必然聯系。”
“即使在我們國家,實際情況下,結婚也不是生孩子的必要條件,更不用說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就能帶來出生率的提高。在世界范圍內,沒有哪個國家是通過法定婚齡調節人口出生率的。”這位教授表示。
同時,這位教授還認為,如果下調法定婚齡至18歲,不僅不會帶來正面的政策效果,還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婚姻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婚姻關系是一種社會關系。隨著我國受教育年限的增長,結婚年齡推遲是很正常的現象。18歲的人,大多數才剛剛上大學,并不是完全成熟的社會人,鼓勵他們不受教育去結婚生育,這會進一步擴大婚姻家庭的不穩定。”這位教授表示。
追問2
為什么會出現結婚率低的現象?
專家認為經濟越發達,初始結婚年齡就越晚,是世界范圍的普遍現象
賀丹表示,當前年輕人晚婚趨勢日益明顯,主要由于教育普及,年輕人受教育程度高,更加重視人力資本的積累,在結婚時間上出現后移,這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不是說法律一修改,就能改變現實婚育觀念的,這背后還有更多的社會經濟因素。”
而分散到各地區具體情況中探討,賀丹認為結婚率低、出生率低等問題主要是因為城市化進程加快,經濟社會等因素導致,因而較發達地區如上所述預計不會因此發生變化,而欠發達地區,本身存在事實的早婚早育等問題,少子化問題并不突出,而隨著日后經濟發展,以及教育水平等提升,一些地區等早婚習俗也會發生改變。
前述人大教授也表示,在全世界范圍內,經濟越發達,初始結婚年齡就越晚,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如果說有什么益處的話,我想是會提升有早婚早育習俗地區婚姻登記數量,增加對當地年輕人的婚姻保護。”賀丹說,不過在這些地方,本身也存在因為過早結婚,婚姻周期長,離婚率高的問題。
■ 追訪
受訪者:18歲時不具備成熟的心智和經濟能力
就委員建議降低結婚年齡,新京報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網友,有網友表示,不太理解在高中還被定性為早戀,過了18歲卻被法律認定可以結婚。
剛滿19歲的區同學表示,自己并不看好18歲就開始的婚姻。“我身邊有的同學一個學期換幾個男、女朋友,”區同學認為,剛成年的青年在處理這方面事情的經驗和能力還有所欠缺。同時,不具備成熟的心智和經濟能力。
同時,區同學也表達了她的不解。“這與我們之前接受的教育似乎有點沖突。初高中學校嚴抓早戀,被抓到的情侶還要通知班主任和家長。18歲以前不讓談戀愛,一到18歲就可以結婚了,這真的讓我不太理解。”
26歲的黃小姐則認為,如果真的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可能會讓一些比較沖動的年輕人去登記結婚。“自己面臨結婚問題還會考慮多方面因素。”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只是從程序上便利了有早婚早育需求的人,但對真正意義上的適婚男女并不能產生多大影響。
王小姐表示,結婚需要相對充足的經濟積累,需要雙方更有責任心和擔當。同時也是社會身份上的轉換。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吳為 實習生 應悅 陳美竹
11月28日,網傳廣東汕頭潮陽區18歲高中生迎娶14歲初中女生的視頻引發關注。
李建新表示,當今社會,婚育的機會成本大增,年輕人若選擇婚育,意味著要放棄可能的求學深造或職業升遷機會。結婚率和生育率息息相關,雖然影響年輕人生育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結不結婚對生育率的影響是較為直接的,在中國可以說是生育的先決條件。
現行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于二十周歲”。委員張蘇軍也提出,從2013年到2018年,我國連續5年婚姻登記人數逐年下降,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出生人口下降,老齡化上升。
“關于婚齡,我認為這次到了大幅度降低的時候。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超英也對此表示,國際上的結婚年齡普遍比我國《婚姻法》規定的22歲、20歲低。
“婚姻不再成為人生的一個必需選項,談不談戀愛、結不結婚都是個人選擇,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讓自己開心的生活方式。高飛等專家認為,年輕人晚婚晚育盛行,有一部分是因為不懂兩性人際交往,難以進入健康的婚戀狀態。
我們分析了2002年-2017年31個省份未婚男女抽樣調查數據發現:不僅北京、上海未婚人群中男女比例失衡,其他省份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而對于李磊而言,不結婚可能更多是他自己的選擇,結婚并不一定是愛情的最終歸宿,也不是人生的必選題。
比如,2018年上海、浙江結婚率是全國倒數前兩名,分別只有4.4‰、5.9‰,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結婚率也偏低。…… 顯然,在年輕人看來,當代社會中,婚姻已經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人甚至更加享受單身生活的狀態。
結婚率降低其實是一個正常現象,是中國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的結果,應該理性看待。從城市化的雙重擠壓效應來看,很難消除城市化的主動效應,但是,采取一系列辦法,來解決年輕人在大城市中的居住問題,卻可以有效消除城市化對結婚率的被動效應。
從各省市自治區來看,經濟越發達結婚率越低,比如2018年上海、浙江結婚率只有4.4‰、5.9‰,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結婚率也偏低。2018年,上海出生率為7.2‰,遼寧為6.39‰,天津為6.67‰,這些地區城鎮化率較高,2018年天津城鎮化率為83.15%,遼寧城鎮化率68.10%,而貴州只有47.52%,青海為54.47%。
從各省市自治區來看,經濟越發達結婚率越低,比如2018年上海、浙江結婚率只有4.4‰、5.9‰,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結婚率也偏低。2018年,上海出生率為7.2‰,遼寧為6.39‰,天津為6.67‰,這些地區城鎮化率較高,2018年天津城鎮化率為83.15%,遼寧城鎮化率68.10%,而貴州只有47.52%,青海為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