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7日13: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當前經濟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抓手。應加強頂層設計,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生態環境;促進大數據技術深度應用,以科技創新推動智能制造發展,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從而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引科技創新。
高質量發展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也是創新成為主要驅動力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習近平同志強調,“科技創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當前經濟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抓手,正在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我們要深化改革、破解難題,為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制度保障,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生態環境
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環境和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國內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快速升級,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供給質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此,應加強頂層設計,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生態環境,讓科技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沒有強大人才隊伍作支撐,科技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應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用好用活人才。為此,應建立并完善適應科技創新要求、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人才管理機制;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以國家發展目標和科技自身發展目標為導向,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為優秀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廣闊空間。
優化創新市場環境。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近年來,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雖有所加強,但也面臨創新動力不足、創新資源缺乏等問題。應通過簡政放權等舉措釋放企業創新活力,鼓勵企業大膽創新、勇于創新;通過深化改革規范政府職能,完善公平的市場環境,發揮創新型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化服務,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梳理總結一批在科技示范區和試點項目試行的好思路、好方法、好經驗,并在更大范圍推廣實施。
完善科技創新評估體系。在加強人才培養、優化創新市場環境的同時,完善科技創新評估體系特別是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評估體系。比如,構建能夠反映投入產出、質量效益、基礎動力、民生福祉、經濟風險等多個領域情況的指標體系,發揮科技進步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建立政府參與設計、市場自主形成的標準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參考;借鑒國際相關經驗,設計標準規范的統計分類體系,完善統計數據的共享機制,大力提升統計能力和服務質量。
形成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不斷推進科技創新,除了要求創新主體必須具備一定創新素質,還要求形成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有利于激發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力。應積極營造寬松、寬容的文化氛圍,在全社會倡導敢為人先、敢于創造,倡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保護和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振興實體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并強調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催生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給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必須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促進大數據技術深度應用。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大數據技術的深度和廣泛應用,有利于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進一步形成各方面、各環節、各渠道信息共享、良性互動的新局面。依托大數據技術建立相應的技術共享數據庫,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不同主體實現技術共享,有利于推動大數據技術在科技創新中的深度應用以及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創新發展進程。
以科技創新推動智能制造發展。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推動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的主力軍,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我國作為制造業第一大國,應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科技創新特別是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我國制造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夯實建設制造強國的基礎。
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相結合。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應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引領重要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企業,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真正與產業鏈匹配;加快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完善融合機制,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支持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推動國家高新區按照發展高科技、培育新產業的方向轉型升級,開展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建設創新型省份和創新型城市,培育新興產業集聚區、增長極,增強創新發展的輻射帶動功能。
把握科技創新的科學理念
習近平同志指出:“當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新技術突破加速帶動產業變革,對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這要求我們在推動科技創新時必須樹立科學理念、把握時代脈搏,抓住機遇實現我國整體科技水平從跟跑向并行、領跑的戰略性轉變,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驅動作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實現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科學指引,也是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指引。
以實現創新發展為目標推動科技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是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的重要支撐。要培育發展新動力,構建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深入研究和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科技瓶頸問題,圍繞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以實現協調發展為目標推動科技創新。協調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點,是推動科技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目標。在科技創新中堅持協調發展理念,一方面要促進科技創新自身協調發展,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著力破解關鍵核心技術難題,補齊技術短板,在鞏固原有技術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科技創新潛力,增強科技創新后勁。另一方面,發揮科技創新對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積極作用,為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以實現綠色發展為目標推動科技創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綠色技術創新是綠色發展的重要動力。科技創新應充分發揮對綠色發展的支撐作用,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開展綠色低碳技術研究;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實現開放發展為目標推動科技創新。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推動科技創新應從我國高質量發展要求出發,加強自主創新,整合利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在一些前沿領域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深入參與全球科技創新治理,主動設置全球性創新議題,積極參與重大國際科技合作規則制定,共同應對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以及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
以實現共享發展為目標推動科技創新。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科技創新需要秉持的價值取向。科技創新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中廣泛應用,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作者分別為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北京科技戰略決策咨詢中心(北科智庫)專家)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7日 13 版)
據統計,近3年來,西安高新區累計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1100余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5000余家;推廣“西光模式”,累計培育硬科技企業305家。近年來,西安高新區先后發布《西安高新區硬科技產業規劃》《西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關于支持重大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政策》等,全力支持硬科技產業化發展。
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3日至5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行,本次展會以“人民的城市——融合生長·合作共享”為主題,集中展示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智慧城市示范應用、科技創新成果等內容,為全球城市和科技進步貢獻前沿智慧和解決方案。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創新放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要位置做出部署。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日前在北京發布了《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寧夏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排名第18位,比上年上升4位,其中,科技活動產出指數比上年上升7位,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比上年上升3位。
11月27日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意味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標注中國科技創新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云課》時表示 ,從“十四五”開始,我國將進入新的階段,科技創新將成為第一動力。節目通過邀請各領域的權威專家,緊扣五中全會精神要義,結合各自研究領域,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富有個性的表達,給網民帶來耳目一新的知識盛宴。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四個面向”對于匯聚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形成重大科學研究成果,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實現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四川西昌。彈道設計通俗地講,就是為運載火箭設計飛行軌跡,包括確定火箭起飛的地點、發射方位、飛行姿態,確定飛行的高度、速度、運載能力等等。
拍攝3000張百萬像素的照片 只需要一秒鐘 攜帶一個機房的平臺計算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快速改變著世界,成為激發產業創新活力的驅動力量。11月14日,“2020北京網絡媒體紅色故土行”活動媒體團來到了綠水環繞、風景宜人的鄭州市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