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1日15:52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6月20日,再走長征路第10天。
福建清流
清流蘇區始創于1930年,是當年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詩詞中就曾提到過清流。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這首《如夢令·元旦》是毛澤東在挺進閩西、開辟革命根據地取得勝利后填的一首詞,描繪了風展紅旗如畫的革命前景。詩詞中所提的地名,包括了寧化、清流和歸化。
這里是清流縣林畬鎮,這棟民居始建于清朝的光緒年間,它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堂名“詒燕第”。在1930年1月毛澤東曾經在這里短暫地居住,這里也成為了福建保留最完好的毛澤東舊居之一,之后各路紅軍以及地方紅色武裝,把這里當做戰地指揮機關,并且發揮了很好的紅色堡壘作用。
當年,毛澤東率紅四軍第二縱隊抵達清流林畬。在這里,組織部隊修整、宣傳黨和紅軍的宗旨綱領,發動群眾,播下了清流人民的革命火種。
在這所舊居的房屋墻壁上,留有一條紅軍標語“ 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落款是紅軍七師一團。據考證,這條標語寫于1932年下半年。紅軍七師一團當時屬于福建軍區獨立七師,后來和其他部隊一同整編為紅34師。這是閩西人民銘記在心的一支英雄部隊。
紅34師是紅軍整個長征戰斗序列中的全軍總后位,鐵血后衛,湘江一戰,紅34師為了掩護主力紅軍渡江西行,在湘江東岸與國民黨軍隊血戰,師長陳樹湘受傷被俘自己斷腸而死,政委程翠林火線戰死,只有100團的團長韓偉在彈盡糧絕后跳崖被當地瑤民救起,成為為數不多的幸存者。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在廣西北部湘江地區突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的戰役,也是長征中壯烈、關鍵的一仗。絕大部分由閩西子弟組成的紅34師,近6000人幾乎全員壯烈犧牲,他們因此被稱為“絕命后衛師”。
跳崖被救幸存的韓偉之子韓京京,不久前來到清流林畬鎮毛澤東舊居,追尋紅軍當年的足跡,回憶父輩英勇無畏的故事。
1934年12月,紅34師師長陳樹湘在突圍時腹部中彈,重傷被俘,在押送途中,他自己撕開傷口,用力絞斷腸子,慷慨就義,實現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僅29歲。
英雄紅軍的故事,流傳在閩西大地。在主力紅軍長征后,清流蘇區在失去主力紅軍依托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斗爭了近兩個月。后來又與閩贛、閩西等地方紅色武裝并肩作戰,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拖住了國民黨大量有生力量,極大減輕了北上紅軍的壓力。
閩西人民以自己的重大犧牲為革命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他們的姓名很多甚至無人知曉,但他們的功勛永世長存。長征精神回蕩在閩西山川之間,激勵后人堅定信仰,無畏前行。
鑄魂路、紅軍食堂、紅軍閱兵臺、紅軍后方醫院……從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中心出發,經過7公里的車程,盤山而上,引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畫在白墻上的紅色圖畫,這里是平均海拔900多米的吳地村。
福建省連城縣塘前鄉水源村村民羅水通(右)與水源村駐村第一書記曹杭煒交談(10月27日攝)。經過多年實踐,如今羅水通養殖白鴨的技術日臻嫻熟,鴨苗存活率超過90%,成了遠近聞名的白鴨養殖能手。
1937年11月,朱德老師的兒子鄧輝林從四川隨抗日部隊來到洪洞縣八路軍總部看望朱德,告訴他四川老家儀隴正逢旱災,家里人生活異常艱難。身為八路軍總司令的朱德卻苦于身無分文,于是在11月29日,他給四川的兒時好友、同學戴與齡寫去一封信:
長征是一場理想信念的遠征,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再走長征路,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尋根之旅,激勵后人在新長征路上堅定信仰,無畏前行。
長汀縣紅色文化講解員鐘鳴說,他的叔公、外公等6人先后參加紅軍,均壯烈犧牲。面對生命的等高線,有妻子因丈夫身高不足,便替夫從征,加入擔架隊,在慘烈的松毛嶺戰役中為紅軍運送傷員;
廈門往返廈門、福州南往返福州南——福建省內即將開通兩條環形動車線路。南鐵客運部客票管理所所長熊建平介紹,此前,海南三亞和江西南昌也開通了環形快速鐵路線路。